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市临检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80高通量自动提取仪”一次性可处理近100管标本

8月7日傍晚,一辆汽车疾速驶来,停在了成都市临床检验中心院内,身着隔离服的工作人员将刚刚采集来的核酸检测标本提下车,按照流程交到标本接收区。在此之后,标本源源不断抵达,又开启了这里工作人员不眠的夜晚。

成都市临床检验中心是四川省最大的核酸检测基地,从进场施工到主体建设完成,仅仅用了50余天时间。它的建成,意味着成都有了与国家中心城市2000余万人口核酸检测需要相匹配的大型医学实验室,它将成为“健康成都”建设的强力保障。

为适应极端情况和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提升成都市的核酸检测能力,保障城市公共卫生安全,成都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由市卫健委、市住建局统筹,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牵头,于2022年4月起在原市血液中心旧址改建成都市临床检验中心。在建成并进行成功试运行测试后,“7·15”和“7·22”疫情相继发生。从7月15日开始,500多人轮班每天在这里通宵达旦战斗,最高检测量达到15万管∕日,为疫情的科学、快速、有效、精准防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市临检中心的高效运行,凸显出成都在疫情防控中的“速度”“力度”和“温度”。

惊人的速度:

50天完成了常规下要8-10个月才能完成的任务

建设成都市临床检验中心,是成都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防疫重大决策。

“在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一座人口超过2000万的特大城市,如果有一个能够快速进行大样本量核酸检测的临床检验中心,那么它可能在疫情防控中占得先机。”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务部长、院感专家郭华对记者说,成都市委、市政府在决策上的预见性为之后快速阻击新冠疫情奠定了强大基础。

成都市临床检验中心的建设是在原成都市血液中心现有场地设施基础上改造,从施工开始到投入运行,都体现着一种超强的“速度感”。

4月16日,成都市住建局负责的施工队入场施工,高峰期同时在岗施工人员达600余人,各方参建单位全力奋战,不到50天即完成了原本要8—10个月才能完成的主体建设任务。据了解,该项目占地面积13.27亩,核酸检测能力达到目前常规日单管20万份能力,如果疫情防控需要,检测量还有大幅提升的空间。

6月7日,临床检验设备有序搬入安装。在项目建设期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机关事务局、武侯区政府等特事特办、一路绿灯,保证了项目高效、有序完成。

在建设过程中,市卫健委启动培训工作,对全市23个区(市)县医疗机构的检验人员进行轮训,并在具有PCR上岗培训合格证的人员中按比例选拔,组建了6支核酸检测支援梯队和1支核酸检测支援机动队。

就在成都市临床检验中心建成并成功进行运行测试后,“7·15”和“7·22”疫情相继发生,该中心于7月15日当天即投入使用。因为提前人员培训到位,市卫健委当天即从各区(市)县调集检验专业人员进行支援,短短几天,支援人员达到500余人。

震撼的力度:

快节奏高效率的核酸检测这样完成的

“7·15”疫情的发生,让成都市临床检验中心像不停息的机器一样运转起来,每层楼每天夜里灯火通明。他们是怎样运行的?

市三医院医务部长郭华说,要快速阻击疫情发展,精准快速的核酸检测是关键,“市临检中心之所以能够做到精准、快速,是因为我们有一套机制来保障。”

郭华告诉记者,市临检中心里面的设备是目前最先进的,其中的“480高通量自动提取仪”,一次性可以处理5板(每板96管标本),另外还有数百台扩增仪同时在运转,为后续的精准检验结果提供保障。

目前从全市抽调前来支援的应急队成员共有500余人,他们分成4个班,每班6个小时左右。4个班又按照承担工作的不同分成小组,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无缝衔接。

每天,从成华区、锦江区、武侯区等地各个居民小区采集来的核酸样本源源不断送抵这里,“一天最多的时候有上百批次,最快间隔1分钟就送来一批。”郭华告诉记者,为了提升样本接收速度,避免样本接收窗口“堵车”,市临检中心在建设时就考虑到了这点:将通常医院那种一个样本接收窗口增设为12个外加一个大窗口,从而保障了样本接收的速度。

核酸样本接收、提取、扩增、出结果,完成这4个流程,市临检中心通常需6-10个小时,“在大规模核酸检测的背景下,这个速度是很快的了,为了保证速度和精准度,我们还不断在优化着流程。”郭华告诉记者,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是成都的医疗检验质量控制中心,该院的检验科是经过ISO15189标准认证的,“既然我院牵头负责市临检中心,我们也严格按照国际认证的标准来做。”所以,市三医院相关部门和专家按照标准,为市临检中心制定了几十个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等,从源头进行质量把控。

郭华举例说,在市临检中心有一个监控体系,通过指挥部大屏幕可以看到实验室的每个流程,“当发现哪个流程不规范或者不标准时,我们立即记录下来,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在交班的时候,所有被记录下来的不规范行为都要进行分析、纠正,避免继续出现类似情况。”

就是这样,500余名抽调人员加上市三医院派遣的几十名工作人员每日战斗在市临检中心,数据统计显示,从7月15日到8月4日,这里检测的样本量超过2000万份,为成都的疫情精准防控提供了第一手决策资料。

暖人的温度:

把关心和关爱送到每个工作人员身边

为了保障市临检中心高效、顺畅运行,市卫健委专门派驻相关负责人在这里进行现场指挥协调。他们从全市23个区(市)县抽调的500余名应急队员以及市三医院派遣的几十名相关专家和管理人员一起并肩战斗;他们实行闭环管理,从市临检中心到临时驻地每日两点一线,一旦进入这个闭环,就意味着需要暂时放下家庭和自己的生活,把精力全部集中到核酸检测工作中。

市三医院医务部工作人员邓晓玲在市临检中心开始建设的时候就参与其中,正式运行后又被医院派到这里协助管理,7月底,她的父亲因肿瘤再次住院,然而她没有办法去照顾,只能将这个尽孝的任务交给家人。她的丈夫日常工作也繁忙,孩子暑假在家只能自己照顾自己,“医务人员的孩子习惯了没人照顾,他自己做饭、自己安排学习和生活,好在是邻里关系比较好,邻居和物业会在孩子的安全方面给予关注。”

一名来自区县的检验人员不愿向记者透露他的姓名,“我作为一名检验专业人员,自加入新冠应急队的那天起就意味着接受组织的安排和调遣,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困难和矛盾,我们需要自己去克服和战胜。当我们共同面对新冠疫情的时候,我认为我应该有所贡献,这才是我的价值所在。”他对记者说,队员们私下里会交心,“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当战胜疫情的时候我们会觉得骄傲,因为有一份我们的功劳在里面。”

尽管在闭环当中的每个医护人员都认为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但作为市临检中心的牵头负责单位,市三医院仍不断将温暖和关爱送到每个队员身边,该院党委书记徐俊波对记者说:“我们致力于办一所有温度的医院,温度不仅仅是给病人,还包括每个员工、每个前来支援的医务工作者。”

因而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关心一线疫情防控工作者,成都市卫健系统工会委员会、市三医院工会委员会以及市三医院党委安排工作人员先后来到驻地,将“情系职工 真诚服务”慰问大礼包、慰问信送到每个人手中,向他们表达谢意和敬意,传递温暖与关爱。

徐俊波还告诉记者,近日,该院党委还从近期疫情防控战斗中评选出了5个敢于担当和作为的先进党(总)支部和45名优秀共产党员,对他们进行表彰,“激励先进、鼓舞斗志,他们的付出应该得到认可。”

中心的未来:

它将推动成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成都市临床检验中心无疑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会发挥巨大作用,那疫情之后,这个中心将何去何从?

市三医院医务部长郭华告诉记者,在市临检中心建设前,市委、市政府就有充分的规划,“它不只是现在发挥作用,将来同样将发挥巨大作用。”她介绍说,将来,市临检中心可随时根据情况进行扩展改造,为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市临检中心会成为成都市在检验这个学科上的短板补充,“有些医院不能开设的检验,市临检中心将为他们提供检验保障。”

“中心将有效满足成都市临床检验医疗需求,并将大力提升市级临床检验质控水平以及共享实验与转化水平,成为市民安居乐业的又一有力保障!”市卫健委相关人员表示,中心的建成,不仅仅意味着成都已正式拥有与国家中心城市2000余万人口核酸检测所需要相匹配的大型医学实验室,它还将积极作用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同质化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圈建设以及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布局的“关键一步”。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邓晓洪

图片由市三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