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被誉为是中国有机电子学与柔性电子学的主要奠基者。在三十年的从业生涯中,其论文被引用 10 万多次,H 指数 13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来源:资料图)

他曾在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担任副校长和校长等职务,或正因此也让将几所高校的科研合作串了起来。在他的论文里,经常能看到来自这三所学校的师生。

几乎每隔不久都能看到该团队的新成果。今年也不例外,前不久该课题组制备出一种聚合物磷光闪烁材料。这一材料体系,具备高效、稳定、柔性、可大面积制备等优点,在国防军工、医疗健康、高能射线探测等领域有着不错的潜在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举例来说,在机场、火车站的安检设备、以及医院的 CT 扫描等场景中,有一种常见的射线探测设备,其核心正是闪烁体材料。

在这个世界上,平面是相对的,曲面是绝对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结合柔性电子技术、再集成柔性聚合物闪烁体,就能构建柔性、便携式的 X 射线探测器,以实现对牙齿、骨骼等凹凸不平的结构和器官的随形检测。

基于该闪烁体所制备的便携式柔性成像设备,有望在外太空高能射线探测、户外活动等领域“展现风采”。

具体来说,本工作主要针对目前 X 射线闪烁体激子利用低、以及难以实现大面积制备等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

闪烁体,是一种能将高能粒子或射线,转化成低能可见光的发光材料,在生物医学、军事等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其相关的 X 射线成像技术,在《中国制造 2025》和《“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被列为重点发展方向。

通常来说,闪烁体可分为无机闪烁体和有机闪烁体两大类。其中,无机闪烁体需要引入高原子序数的重金属元素,其制备工艺复杂、条件苛刻,且生产成本高。

相比之下,有机闪烁体具有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易加工修饰、可宏量制备等优点。

然而,目前已报道的有机闪烁体大多为荧光材料,只有约 25% 的激子得到利用,而大部分三重态激子通过非辐射跃迁被耗散掉,这导致材料中激子的利用率较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近年来,有机室温磷光材料备受关注,2019 和 2020 年连续两年被中科院与科睿唯安联合发布的《研究前沿》,评选为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 Top10 热点前沿。

由于有机室温磷光材料能同时利用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实现近 100% 的激子利用率,进而获得高效发光。故该课题组曾于 2021 年探索了有机室温磷光材料作为新型闪烁体的潜力 [1],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

研究中,他们发现有机磷光闪烁体主要为晶体块状材料,在器件集成和加工性上存在内在缺陷,这限制了磷光闪烁体的应用。因此,实现高效、柔性和可大面积制备的有机磷光闪烁体,是该领域待攻克的难题之一。基于此,该团队进行了本次研究。

近日,相关论文以《X 射线辐照共聚物有机磷光闪烁》()为题发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 [2]。

图 | 相关论文(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甘楠担任第一作者,除本人担任共同通讯作者之外,另外两位通讯作者分别是来自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的教授、以及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前沿科学中心的教授。而走上教职岗位之前的,是安众福协助院士共同指导的博士研究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来源:安众福)

对于该成果,审稿人认为其提供了一种普适性的有机磷光闪烁体的设计策略,简易灵活、且具有很好的通用性。通过该策略可获得多彩的辐射发光,为发展大面积和柔性 X 射线探测器提供了全新策略。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好论文也是如此。课题组表示:“收到审稿意见一周后,西安爆发疫情,快递停运、实验室关停,学生在宿舍封闭管理,每天都得做核酸。接着进入寒假,实验室依旧不开放,大家只能线上交流。但还是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补充实验。一份二十多页五千多字的回稿意见,终于等到审稿人的充分肯定与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率先探索有机室温磷光材料在闪烁体领域的潜力

如今,带领团队深耕柔性电子领域已有 30 余载。而每一个研究的开展,都经历了长时间的酝酿与思考。在有机室温磷光材料方向,从 2010 年的一次偶尔发现、到分子结构设计和性能调控、再到应用开发,该团队先后取得了一系列前瞻性成果 [3][4][5][6]。

课题组聚焦于有机室温磷光材料与应用,不断从新材料、新机制和新应用角度进行拓展思考。以此为基础,针对有机室温磷光材料,其于 2019 年在国际上首次探索了有机室温磷光材料在闪烁体领域的潜力,提出了提高亮态三重态激子利用率,进而提升了纯有机发光材料的闪烁体效应。

与传统无机闪烁体对比,该团队发现纯有机磷光闪烁体具备诸多优势,譬如结构设计灵活、质轻、可大面积制备等。但是,他们先前报道的磷光闪烁体都是小分子晶体材料。

随着柔性电子技术的发展,在面向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已报道的材料体系必将面临材料易碎、加工困难等诸多挑战。这时,如何开发柔性、无定型态、以及可大面积制备的闪烁体材料,便成为该领域面临的挑战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那该如何解决?聚合物材料,是该团队想到的第一个“神器”,其具备本征柔性、以及大面积溶液的可加工性能,能有效解决上述挑战。

但是,如何设计和制备高效的聚合物磷光材料,则是另一个当务之急。其中,聚合物基质和磷光发色团的选取尤为重要,期间会涉及到辐射发光,并会牵扯到如下两个关键步骤:X 射线的吸收和转化、以及激子的重组。

当 X 射线激发材料后,原子的内层电子会被击出,从而产生大量电子和空穴。然后,空穴和电子的重新组合,则能产生单线态和三重态激子。

其中,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激子的辐射跃迁可以产生辐射发光。同时,因为卤素原子的原子序数比较高,既能促进系间穿越过程,又有利于材料对 X 射线的吸收。因此,课题组选取磷光效率较高的溴代发色团作为发光单体。

此外,鉴于丙烯酸含有大量的羧基,这有利于单线态激子的系间穿越,并能形成氢键网络结构来抑制发色团的非辐射跃迁,从而促进磷光的产生。

于是,他们选择丙烯酸作为一种功能单体。这时,整体研究策略开始浮出水面:即采用丙烯酸单体和溴代发光团的自由基聚合来开展此次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确定好方案之后,接下来要探究材料辐射发光性能的优化和机理。最开始,该团队制备的聚合物虽然实现了辐射发光,但效果并不理想。

为探究原因,他们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单体投料比的聚合物,结果发现溴代单体的相对含量的增加,会导致发光效率降低,但是 X 射线的吸收会增加。

若是减少发色团的相对含量,材料发光效率获得提升,但是 X 射线吸收又会降低。因此,当两者达到平衡时,才能获得最佳的辐射发光性能。

此外,随着 X 射线的计量改变,聚合物闪烁体辐射发光强度呈现出线性响应的特征,并能在持续的高剂量 X 射线激发下,材料仍然能够保持很好的稳定性。

另据悉,他们还研究了卤素原子的种类、卤素原子的取代个数以及取代位置等,对辐射发光强度的影响。通过对比溴原子和碘原子取代发光团,以及单个溴原子和多个溴原子取代单体。

借助所得到的聚合物光物理性能、再结合计算结果,他们发现:聚合物磷光闪烁性能的影响,是一个比较综合的因素。

这意味着研究人员既要考虑发色团的原子序数、自旋轨道耦合和发光效率单体的选取;又要考虑刚性的聚合物基质的构建等。到这里,根据一系列的对比结果,他们提出了关于聚合物辐射发光的机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最后,课题组对策略普适性做进一步验证。通过改变不同的发色团结构,起初的猜想得以验证,同时也获得了多彩辐射发光,这为实现聚合物磷光闪烁体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偶遇”和坚持

该团队表示,从最初在实验室中偶遇超长的室温磷光(有机长余辉)现象,到今天将室温磷光材料拓展应用到信息防伪、生物成像、光动力学治疗、紫外光探测、X 射线闪烁体诸多领域,期间有很多“偶遇”类故事,也有老师和同学们的执着坚持,更重要的是一种团队文化的传承。

此次工作等于在 X 射线激发的聚合物磷光闪烁体领域里迈出了第一步。但是,要想实现实际应用,目前的辐射发光强度、检测线、稳定性等还有一定提升空间。

未来,他们计划探索新的发光单体、聚合物基质和聚合方法,并借助新的构建策略进一步提升聚合物闪烁体的辐射发光性能,从而给高性能柔性 X 射线探测器件的开发奠定基础。

参考资料:

1.Nat. Photonics2021, 15, 187;Angew. Chem. Int. Ed. 2021, 60, 27195.

2.Gan, N., Zou, X., Dong, M. et al. Organic phosphorescent scintillation from copolymers by X-ray irradiation. Nat Commun 13, 3995 (2022).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31554-3

3.Nat. Mater. 2021, 20, 1539

4.Nat. Photonics 2021, 15, 187

5.Nat. Photonics 2019, 13, 406

6.Nat. Mater. 2015, 14, 685;etc.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