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乌东冲突双方中,俄方在装甲作战单位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战场实践证明这一优势并未削弱传统步炮协同系统的重要性。步炮系统仍然占有独立的应用场景。而且很多场合下还会作为主要进攻方式投入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顿巴斯地区俄军步炮协同系统的核心,是从传统上一直被称为“战神”的远程榴弹炮。虽然俄方的“战神”不如乌方装备的155MM口径“战神”灵验,需要主动避免与乌方远程火力之间发生“神仙打架”。但大口径榴弹炮“通吃”地面目标的特性,还是让它不可替代的成为了用途最为广泛的远程火力。

在火炮支援下,俄军的地面突击部队在进攻中很少直接发起“攻坚”行动,更多时间只是负责对乌方目标进行“核实”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这种“核实”工作,让俄军地面部队变成了一支“一触即溃”的队伍:接触即撤退。

这里说的撤退不一定是退回出发位置,只要是同时能够满足两个条件的地点:保持对接触线的压力,以及离开己方远程火力覆盖范围(按照俄方标准一般指四公里距离)以外,就可以掘壕固守。之后由无人机负责校准弹着点。远程火炮负责覆盖目标。这种打法反映在地图上,就是经常会看到俄军被乌方“成建制击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是乌方称俄军专门凭借夜视设备打“夜场”的说法并不准确的原因,实际上俄方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昼夜赶工”。因为这种打法时间成本巨大,俄方是迫于人员数量、战场态势感知以及远程地面火力三方面条件均处于劣势,才会出此不计时间成本换取低人员消耗的“下策”。

正在进行的阿瓦迪夫卡周边地区战斗,就是“一触即溃”式进攻的典型案例。由于连年征战的原因,当地已经几乎没有居民。而不必顾忌误伤平民,使得这里非常适合火炮发挥威力,早在进攻开始前,俄乌双方的火炮就已经“挤满”了所有能摆得下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瓦迪夫卡紧邻顿涅茨克市区西北,7月下旬开始,乌方守军曾连续数天使用火箭弹和无人机向顿涅茨克市区大量抛洒在当地俗称“花瓣雷”的PFM-1人员杀伤地雷。对于乌方这个行为,所有分析都指向其目的在于引诱俄军“愠而致战”:通过打乱步炮协同节奏来复制自己早先在苏勒达尔地区的成功经验。

但是在随后的进攻行动中,俄军完全没有按照乌方预期中的那样,以“总攻”的方式推进,而是坚持了地面部队只要遭遇抵抗便立即后撤的一贯行事风格,让乌方只能继续在“一触即溃”的打击中不断丢失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在这套系统中,火箭炮部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MLRS是一种“可以成建制消灭敌方作战单位”的武器,但由于火箭弹的发射痕迹相比炮弹更加明显,这也导致它更容易招致对方远程火力的反击,所以俄方的各型MLRS发射平台与对方的海玛斯一样,都属于“肇事逃逸”型武器:永远在“途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位无线电呼号“莱加”的军人在采访中说:“我们现在在大约十公里的距离射击,这非常近。我们已经被发现了,所以我们需要紧急离开这里。最多十分钟。发射后就会立即离开。”

一位无线电呼号“扎哈尔”的指挥人员表示:“我已经习惯了分辨苏联炮弹的声音。西方弹药的‘声音’是不寻常的。”

这位军人还将火箭炮的战术运用比喻为“俄罗斯轮盘赌”:“幸运——不幸运,被发现——不被发现,被覆盖——未被覆盖。”

“同时,过分的仓促也是严格禁止的。 “卫士”不是精确打击武器,可能会意外击中友方单位,因此需要仔细验证。根据MLRS的技术标准,不能覆盖距离自己部队不到四公里的敌方阵地。”

“炮兵不会赢得战争,也不会占领城市。”一位呼号奥斯卡的军人说:“这是步兵的职责和特权。我们的努力目标是用火力帮助战友。”

根据安德烈·科茨等讲述整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