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的本义是最低的限度,也是事物质变的分界线,是标准的分水岭,更是做人做事的警戒线,不可踩、更不可越。底线是做人的“脊梁骨”、良心的“定盘星”、干事的“基准点”,底线就是“最起码”的“应该”。明底线,守底线,用底线是党员干部修身正德、干事创业的必修课。

具备底线思维,必须强化忧患意识。《礼记·中庸》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预”就是有备无患、遇事不慌。这是古人对底线思维高度凝练的概括。在现实生活中,有备无患的关键在于“备”,这就是忧患意识。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是一种源于历史使命感的责任担当,体现了忧党、忧国、忧民的意识;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炼就的生存智慧,具有高度自觉性、前瞻性和进取性。居安常思危,临危方不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应战变局、战胜洪灾、防御非典、抗击地震、阻击疫情,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展现了平波镇浪、化险为夷的非凡定力,这种基于忧患意识而形成的强大的风险应对能力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坚实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具备底线思维,必须能守而有为。党员干部要培养高雅的个人情趣,摒弃低俗庸俗爱好,远离低级趣味,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要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守乎其低而得乎其高”,不仅要守住底线思维还应善为、有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居安思危,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等途径来坚持底线思维,这也是新时代党员干部自身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一切机遇和挑战作好了准备后,就需要坚定地按照计划展开蓝图,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处变不惊,保持定力,不为各种错误观点所左右,不为各种干扰所迷惑,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