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呼和浩特诺和木勒大街上,内蒙古第一、二、三、四毛纺织厂都在此建立,呼和浩特人称其为“一毛”、“二毛”、“三毛”、“四毛”,而“诺和木勒”的蒙古语含义,就是“纺织”。当年在这条纺织大街上,上演的还不是“中国乳都”,而是呼和浩特的纺织梦想和情怀。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关于这条大街,以及内蒙古第一毛纺织厂著名品牌山丹羊绒。

1954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刚刚实行第二年,金宇集团董事长张翀宇出生在了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之中;1956年,在“要在自治区首府建立共和国第一座现代化毛纺工厂”的号召下,内蒙古第一毛纺织厂在呼和浩特南郊开工建设,此时,距离张翀宇与“一毛”的相遇还有41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毛”之后,“二毛”、“三毛”一直到“六毛”、“七毛”......相继建立,呼和浩特成了当时北方最大的毛纺工业基地,呼和浩特也因毛纺工业名声大噪。此外,有数据记载,内蒙古第一毛纺织厂从建厂时年利税1200万元,再到鼎盛时期年利税8000万元,是当时呼和浩特主要的经济来源。

那个时候,呼和浩特的毛纺产品有十几个类别,上千个花色品种,远销20多个国家。而内蒙古第一毛纺织厂生产的群羊牌毛线是全国知名品牌,山丹毛线更是畅销全国各地区。可以说,“群羊”、“山丹”是内蒙古第一毛纺织厂的明星品牌。老一辈的呼市人,家家户户都买过“山丹”的毛线,几十年前送礼,拿上二斤“山丹”毛线,绝对倍儿“有面儿”。

除了“山丹”牌毛线,“山丹”的羊绒衫、羊绒纱以及时装也非常出名。内蒙古第一毛纺织厂的“山丹”羊绒系列产品,选用的原料都是鄂尔多斯高原特有的优质阿尔巴斯山羊绒,采用国际引进的生产工艺与设备,每年都会推出风格鲜明、款式多样、颜色艳丽、高贵时尚的羊绒衫和羊绒时装,走在羊绒产业的最前端。

当时,以诺和木勒大街为界线,南边为现代化厂房,北边则是各厂的职工家属区,后来,各厂的职工家属区也逐渐被山丹小区代替,足见内蒙古第一毛纺织厂“山丹”的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往后,内蒙古第一毛纺织厂的设计员工,在内蒙古自治区率先设计出了一套团绒及羊绒衫高档系列包装品,代替了传统的牛皮纸、塑料袋包装,获奖无数。从这个时候开始,“山丹”产品名震天下,时尚的“礼品型”包装,使得“山丹”产品在全国市场供不应求,最紧俏的时候,甚至还得托门路找领导批条子才能买到。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企开始逐渐走下坡路,彼时,由于市场管理混乱,不少无资质的非法个体私营作坊,开始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扰乱羊绒市场,“一毛”、“二毛”等纺织厂也难逃市场冲击。根据有关部门的总体规划,各大企业开始实施“破产重组”,兼并、收购、承包已成既定事实。

1993年,在原内蒙古第一毛纺织厂羊绒公司基础上转制而成的内蒙古山丹羊绒制品公司在呼和浩特注册成立;1996年,公司通过了质量认证,并获得了国家外经贸委的进出口自营权。

1997年12月,内蒙古第一毛纺织厂宣告破产,被内蒙古金宇集团收购,内蒙古山丹羊绒制品公司成了金宇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被金宇集团收购之后,内蒙古山丹羊绒制品公司从意大利引进了先进的精纺羊绒、粗纺羊绒、羊绒织衫等多条生产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9年,金宇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依托公司上市及强大的融资和资金实力,内蒙古山丹羊绒制品公司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2000年,公司实现销售额1.6亿元,出口创汇1056万美元,出口创汇列呼和浩特第一位,经济效益水平列全市前茅。内蒙古山丹羊绒制品公司被命名为“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内蒙古地区开发生产羊绒产品历史最悠久的企业,也是呼和浩特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羊绒开发与生产企业。

2003年,见证了呼和浩特毛纺工业发展历程的诺和木勒大街更名为鄂尔多斯大街,红极一时的毛纺工业,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如今的鄂尔多斯大街,大型商场和高档住宅楼宇林立,除了街边偶尔会有几家不起眼的卖毛线小店,这条街再难找到曾经的回忆。(资料来源:青核桃、中广网等)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抄袭搬运必定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