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 贝:紫釉缸

宝贝拥有人:许振东

地 点:市湖滨新区井头街道世外桃源小区

宿迁网讯 母亲一直有个习惯,喜欢把孙辈们平时送给她的茶点收藏在一口小缸内。这口小缸,盛装着她一生的最爱,更承载着半个多世纪的邻里情。

母亲曾告诉我这口缸的来历。它是南京一位下放户送给她的,名字叫黄国栋,我管他叫黄叔叔。这口小缸跟过去普通家庭常用的吃水缸比起来,在外形上要小得多,高才25厘米,肚子最大直径才40厘米。它属于紫釉缸,其外表光滑细腻,两侧留有搬运小缸时特制的猫耳洞,上口造型也很独特,在高25厘米处向内收紧的上口外围,又多出来一圈5厘米宽的平台。

黄叔叔一家下放到宿迁时,恰巧跟我家是邻居,都住在原宿迁县塘湖乡粮管所旁边。刚迁来时,由于人生地疏,水土不服,黄叔叔的妻子很不适应,常常以泪洗面。但孩子们兴趣相同,多次接触后,便成了无话不说的玩伴。

黄叔叔家的两个儿子跟我弟兄俩年龄相仿,经常结伴一起上学,或到汪塘里游泳或下湖割猪菜。有一次,他的儿子黄建军在我家玩时说饿了,我母亲就用煎饼卷黑色长条形咸菜给他充饥。他学着我的样子,把煎饼放在嘴里猛地咬了一口。但没嚼两下,就见他抿着嘴停止了咀嚼,表情怪异。俺问他怎么啦?一言不发的他双手握着煎饼转身就跑开了。

后来听黄阿姨说,卷着咸菜的煎饼他没吃,到家后就递给他爸了,还说看人家吃得香甜,咋自己觉得难以下咽呢?他爸爸接了过去,起初是慢慢咀嚼,吃着吃着便赞不绝口:“孩子净瞎说。这东西有胃口,好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煎饼卷咸菜是苏北人那时的主食之一。迁到宿迁半年,黄叔叔一家人入乡随俗,也渐渐适应了当地两三天推一次磨、天天吃煎饼的农村生活。家里没有磨,黄叔叔的妻子就把生产队里分得的小麦等粮食拿到我家,找我母亲帮忙。推磨,当地人习以为常,而对黄叔叔一家人来说可不是好活儿,看到黄叔叔的妻子抱着磨棍两圈没转下来就说头晕。我母亲放下手中的活儿,有时还叫上我,帮黄叔叔老伴推磨把糊子磨出来。帮忙帮到底,我母亲有时还将煎饼烙出来叠好后给她送去。听说黄叔叔一家人也爱上吃咸菜,利用晚上串门的机会,我母亲时常从腌制咸菜的陶制缸里,捞起一大碗就送给黄叔叔家。

黄叔叔是个勤劳人,做生产队里的活儿后回家,还不嫌累,把家前屋后的荒地利用起来。在我母亲等邻居的指导下,他动脑动手,精心培育,菜园里终于培育出各种新鲜蔬菜。饭桌上有了可口的饭菜,黄阿姨喜上眉梢,心里乐开了花。

后来上级落实有关政策,在宿迁生活近10年的黄叔叔一家能回城啦。听说要搬走,我母亲将积攒的山芋粉等土特产挑好的送给了黄叔叔。黄阿姨无以回报,将辗转南京、宿迁两地且具有收藏价值的一口紫釉缸,送给了我家以作纪念。邻里情深,回城后不久,黄叔叔经常给我家来信,对在下放期间我家给他的帮助多次致谢。父亲依稀记得黄叔叔当年寄信地址是南京市迈皋桥。

我工作后,只要出差去南京,在方便的情况下,我总会绕道经过迈皋桥一带,打听黄建军一家人的情况。遗憾的是,因没有确切的联系地址,来去匆匆,再加上时过境迁,至今杳无音信。

现在放在母亲卧室里的那口紫釉缸,天天陪伴着我的家人。每当亲戚探望母亲时,我就要陪同,当我看到那口紫釉缸时,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瞬间又回到50多年前两家人和睦相处的那段岁月,我很怀念这段情谊。(许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