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集体化道路,很多人都会想到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推行的各种集体化政策,尤其在农村,集体化道路发挥了它最大的能力,无数的村庄因为这样的改革而一举成为全国有名的“富豪村”,而它们中的一部分又因为当时积累的资本和不断地拼搏奋斗使得它们在今天依旧是“土豪”般的存在。

富豪村

坚持人民公社:“周家庄

与华西村不太一样。周家庄在今天仍旧是特立独行的,周家庄位于河北晋县,在当年也是数一数二的好村子,而在1982年前后,这个村子面临着一个全国上下的大部分村庄都面临着的问题,那就是要不要“分包到户”。

这一年里,全国上下都在讨论是否解散人民公社这种集体制度,分包到户的制度下,能够调动起村民的劳动积极性,并且村民对土地的使用有着自己的选择权,但在当时周家庄的书记雷金河却认为人民公社制度更适合自己的村子。

所以在他的动员下,全村上下都签署了自愿保留人民公社的志愿书。事实也证明,雷金河的做法是正确的。

现在周家庄所有的乡民都享受着涵盖医疗、教育、住房、交通等十多个方面的福利,而这些都离不开集体经济在这个村子里发挥的巨大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家庄

“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在江苏省无锡市有这样的一个村子,在进村的路口处,五个大字被摆放在最显眼的地方,“天下第一村”。这个村子更多地被人们叫做华西村,现在的华西村已经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村子里的人衣食无忧、福利健全,而这一切成果都要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说起。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时,我国开始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逐渐取消生产大队,华西村顶住压力,选择继续实行集体经济,依旧按照大队的方式进行生产。而正是这样的举措让华西村有了今天的发展。

华西村靠着农业起家,在这几十年的过程里不断壮大自己,靠着“一分五统”的方式,在2003年时总面积已经达到了35平方千米。

这时的华西村俨然成了富庶的村庄,但村民也知道,单纯依靠农业是不行的,所以华西村开始进行经济转型,从单一农业到旅游业、制造业、金融、海洋工程等等,华西村最后成功实现转型。

2010年时已经实现了销售收入512亿元的傲人成绩。这也让华西村牢牢地坐稳了“天下第一村”的位置。

但是随着时间流转,华西村也开始走起下坡路了。

根据统计,在2018年第一季度末时,华西村的负债总额已经达到近400亿元,而这与华西村原本党支部书记吴仁宝的离开有着巨大的关系,当初就是他带着华西村民过上集体的好日子,如今他因病逝世,由他的后代继续接任,可这也让华西村成了一种特殊的存在。

吴家人在村里可支配的资金远远大过其他人,俨然一副“家族企业”的模样,同时转型失败等问题也困扰着华西村。多年前吴仁宝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村民,走集体道路是可行的,现在也希望有人继续接过他的大旗,早日解决困难,让华西村再次振作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西村

农业标杆:大寨村

在1964年,毛主席曾经发出过名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而这样的号召口号也是在毛主席亲自去大寨村视察过后得出的结论,殊不知,大寨村的过去,其实是一番贫穷的历史。

大寨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全村有着两百多户人家,占地1.88平方公里,海拔1162.6米,但从数据上来看,这样一个村庄与其他村庄似乎并没有太多区别,可这里因为长期遭受风蚀水切,形成了特殊的“七沟八梁一面坡”的地理形貌。

这使得这里土壤贫瘠,农作物大多无法存活,村子里的人穷困潦倒。

而这个村子的转变发生在1953年合作社成立之后,那时的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和贾进才、宋立英等领导干部开始带领村民与这穷山恶水对抗,他们靠着自己的双手,愣是在这沟壑崎岖的地形上开垦除了一片片农田。

十年时间里,改善了大寨村的样貌,也让这里的人过上了好日子,更让这里的农业发展成了全国的标杆。

之后的大寨村又开始发展旅游业,在2010年时,大寨集团资产总额已经达到了惊人的4.7亿元,村民的生活与各种福利保障都迎来了巨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寨村

中国第一村:南岭村

在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的南岭村被誉为“中国第一村”,曾先后获得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省文明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这个村子面积4.12平方公里,本地居民1000多人,外来人口却有1万多人,而这些,都离不开南岭的四次飞跃。

在改革开放时,南岭村提出了“走集体主义道路,十年内使村民吃饱饭、有新房住、有钱花、健康长寿”的目标,全村上下齐心协力不动摇的开始走集体主义道路,不光发展农业,还大力发展工业,建立工业园区。

在邓公南方讲话后,南岭村再一次积极制定新的经济规划,用之前积累的资金兴建第二个工业区,同时引进外资企业,这样的种种做法使得南岭村完成了第二次飞跃。

1997年,南岭村又抓住了深圳市宣传南岭的机遇,投资兴建第三个工业园区,吸引了多国多家企业到这里扎根落户,同时开始着手发展旅游业等其他行业,这是南岭的第三次飞跃。

2002年,南岭村人再次投资8000多万元建立第四个工业园区,至此,南岭镇的四次飞跃完成,现在的南岭村经济发展势头正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岭村

浙江首富村:航民村

航民村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东部,交通发达。别看这里是个村,可这里村民的志向并不小,在2005年时,他们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总产值达到35亿元。而这里村民的户均净资产在2003年时就已经达到了200万,浙江首富村的称号实至名归。而让这个村子发生改变的,正是集体经济。

解放前的航民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即使到了1978年,这里的人均年收入还仅为148元,而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这里的村民也迎来了心得机会。

在干部的带领下,村民响应号召,把全村上下凑出来的6万元拿出来作集体经济的本钱,购买印染厂的旧设备来自己建厂,于是萧山漂染厂出现了。

很快,他们的付出就得到了回报,百姓不穷了,人人都有钱花了,但他们并没有止步于此,反而是将获得的资金再进行投资,先后创办了多个印染厂、纺丝厂,还建设了自己村子的热电站,一步步稳扎稳打地发展着自己的经济。

2011年时,航民村销售产值达到惊人的90亿元,所产生的综合经济效益达到了1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航民村

纺织起家:洪林村

洪林村归属于洪湖市,位于洪湖岸边,在这里可以见到农村少见的花园广场、错落有致的纺织厂房、整齐建造的几百栋洋楼,光从这些建设上来看就知道,洪湖市绝对不是“等闲之辈”。

而洪林村一步步成为现在的样子,离不开一个人,他叫做叶昌保,自他1970年出任洪林村党组织书记后,洪林村所有的村民都坚定地跟着他走“壮大集体经济,共同上升、共同富裕”的道路,接着叶昌保还号召村民自己集资建厂,发展纺织业。

凭借着这个想法办起来的洪林棉织厂成了洪林村一步步成为“土豪村”的关键,靠着棉织厂的收入,洪林村建起了一个又一个工厂,涉及了一个又一个行业,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现在洪林村全村资产已超过5亿元,人均资产35万元,除此之外这里的村民还享受着令其他人羡慕的福利待遇,这些举措都使得现在的洪林村人生活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林村

阳山庄

阳山庄位于陕西龙口镇,在2014年时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了120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近8000元,虽然与上面的几个村子比起来,这样的数字并不显眼,但在中国千千万万的村庄里,也是少见的高收入了。

而阳山庄村在2000年时仍旧是个贫穷的村子,那时村里只有几户人家算富有,集体经济更是几乎没有。在当地村委会到其他地区考察后,筹集资金决心建造选矿厂。

可村上实在太穷,拿不出这钱,当时的村主任高民权就自己出去借,并且对村民说:“赔了是我个人的,赚了是集体的。”

就是在这样的觉悟下,工厂建了起来,还盈了利,有了本钱之后,阳山庄开始发展更多的私人采矿点,但这些私人采矿点的出现,让阳山庄的贫富两极分化更严重,所以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村领导又开始第二次集体化行动。

好在这一次在历经困难后总算成功了,如今的阳山庄也开始不断扩展自己的产业,寻求新的发展。

陕西龙口镇阳山庄

集体主义经济代名词:南街村

南街村位于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是全国十大名村之一,还是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国家4A级景区。而南街村会有今天,最离不开的就是集体经济。

1984年,人民公社制度正在迎来它的末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一个个农村扎下根来,而在南街村,支部书记王宏斌却开始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带领村民重走集体经济的道路。这使得在1989年时,南街村的集体经济产值就已经达到了2100万元。

在1991年,南街村更是获得了河南省首个“亿元村”称号。在2011年,南街村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了16.5亿,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稳固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街村

龙江第一村:兴十四村

兴十四村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虽然村子在黑龙江,可这里却是1956年由山东临沂移民所建设起来的移民村,全村共198户人家。

兴十四村从最早的白手起家到如今硕果累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这些离不开全村上下所有人的努力。在上世纪70年代时,兴十四村就开始用拖拉机进行农业开垦,并且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向着机械化生产靠拢。

之后依托于集体经济,开始发展其他产业,并将它们进行统一管理,最后形成了集农、林、牧、机、加、旅游、房地产于一体的国家级大型企业集团富华集团。

早在2007年时,兴十四村总收入就达到了7亿元,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5万元。在兴十四村几十年的建村历史里,还有过百余次接受各种表彰的记录,这些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兴十四村不光是经济发达村,还是精神文明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兴十四村

神州第一组:官桥村

官桥村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村子紧紧依靠在长江一岸,交通便利发达。在几十年间,这个村庄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来“住土砖房、吃返销粮”的穷苦村庄摇身一变成了受到国内外赞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官桥村就加入到集体经济里面来,集资创办集体企业,并且在几年后成立了田野集团,开始拓展自己的产业,对高科技、高新技术产业下了很大的资本,这也使得在今天这样信息化的时代里,官桥村的收入不断增加。

2012年官桥村的集体收入就已经达到了12.5亿元,现在这个数字仍在稳步增长中。

这些村庄在集体经济的帮助下,都完成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这就足以见得集体经济的优点,近几年关于是否要重新推行集体经济制度的讨论总是存在着,但无论何时集体经济都是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必将在很大程度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点亮一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