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1800字,需要11分钟阅读完毕。

工业生产在互联网+物联网+5G技术支撑下,成就了一批数字化、智能化工厂,企业经营数据相对透明化和产品信息逐步公开化,使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利润不断被压缩,生产制造企业逐步走进微利时代。企业外部环境面临资源整合、区块链聚集、产业链上下游供应管理,乃至整个行业面临利润变薄的压力,企业内部管理要求交货期、质量、成本等经营指标进行优化改善,满足客户要求,应对市场竞争。保证产品交货期、提高准时交付率,既是提升生产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手段之一。

在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影响订单交付的常见问题有以下几种:生产系统与交付系统不和谐,客户催货、销售催单、计划变更、出货计划变更,生产现场停工待料、质量波动、生产效率低下等导致交货期不准。分析以上问题,主要原因有:

1.组织管理不健全,职能缺失。例如订单评审流于形式或没有组织开展,工艺制程、销售计划、物料需求计划与生产计划不同步,研/购/产/销协同效果差。

2.产能预测不准确,与生产负荷不匹配。例如年度产能预测、产能分析不完善,产能不均衡也不稳定,无法掌握真正的生产负荷;计划产能与有效产能不吻合,实际生产能力未达到预定的标准生产能力;销售没有依据生产能力接单,超额接受订单,外协加工能力开发/匹配不足,导致生产瘫痪。

3.生产计划管理认识不清、思路混乱。例如销售计划代替生产计划,缺少倒排工期、月/周/日计划,工作计划难以下达到机台、工序;紧急加单或临时变更订单太多,生产计划频繁变更,导致生产计划失控。

4.物料齐套性差,缺料等料。例如物料计划及来料进度与生产计划协同性差,来料延迟,生产停工待料或因缺料被迫换产。

5.进度跟踪、过程管控缺少工具方法。例如生产进度滞后,交期已过的订单还未生产,管控/协调延迟,导致催货,生产压力大;设备频繁故障,员工不执行标准作业,品质不稳定,制程不良率高,造成频繁返修以及内部抱怨,造成生产效率低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生产实践经验,提供以下改善措施供参考:

1.重塑组织,建立计划协同的大脑中枢,类似PMC职能。既要承接销售订单转化为生产计划,又要管控协调生产计划和物料计划,明确岗位人选、职能职责;

2.梳理流程,明确各环节的责权利,制定出合理的流程,运用5W2H描述、分配工作任务,如存在问题,设定快速协调、解决机制,结果导向,完成生产交付任务;

3.设置专职计划员,负责计划编制、下发、监督、数据汇总、重要订单跟进、外协订单跟进,异常问题处理或发起会议召集相关人员参会解决问题;

4.重新梳理现有订单,明确合理的需求时间,制定主生产计划,倒排工期,给出月计划、锁定周计划、下达机台计划,根据生产计划统筹调整插单/订单变更情况;

5.由工程/工艺人员主导,收集车间设备产能数据,制定出各工序的实际产能,即标准定额。在不缺人员,不缺物料,员工操作熟练程度常态化,生产设备性能良好的情况下,测算单台机器一小时的产出和一个操作员一小时的产出,计算各车间各工序一天的生产加工能力;

6.梳理物料计划控制工作,根据产品BOM,计算物料需求数量,结合现有库存数量,发起物料需求计划,根据生产计划安排,结合采购周期时间,做到物料准时、齐套,做好过程监督、跟踪;

7.召开“日清日结会”,每天固定时间(如下午4点)由生产、计划、品管、库管等相关人员对日计划完成情况、产品质量情况、物料准备情况进行汇总、调度,会议结果反馈营销人员,如生产计划异常,及早通知营销人员参会;如ERP流程闭环效果不好,也可运用“日清日结会”机制进行改善;

8.制定各类报表,如物料使用表、质量统计表、异常记录表、产量记录表、作业出勤表,既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又为订单预估和物料评估、生产状况进行有效分析和管控;

9.制定考核制度,保障流程通畅,通过统计数据、记录异常、解决问题,分析影响生产连续、准时交付的症结,找出相应衡量指标,如生产计划达成率、物料损耗率、设备有效利用率、一次交验合格率,来料不良率、产品合格率、客户投诉等作为考核数据,形成相互牵引、连环考核机制。

从优化围绕订单交付的组织流程到形成实操运用的工具表单,最后固化为制度流程,充分挖掘各部门责任主体的自驱力,为保障订单准时交付主动作为,提升企业生产运营效率,为客户输出品质好、交期准的产品,提升生产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大家有好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给我留言

作者/编辑:合易咨询(heyeeh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