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 宋长荣原名宋宝光,1935年7月30日出生于沭阳县。当时的宋家地无一垄、家贫如洗,其父宋国治只能租种别人的菜地养家糊口,即沭阳人根据菜筐绳索的根数用方言称之为“挑八根系子”的人,也就是“卖菜的”。宋长荣有两兄两姐,又因自小长得黑,乡亲们都亲昵地叫他“黑小五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幼年家贫,宋长荣自七岁起便开始做农活。父亲见他聪明伶俐,即便家中温饱问题难以解决,也要将他送到沭阳县西关泰山公庙小学读书。然而,也因家贫,他只上了两年便辍学了。

面对贫寒的家庭,宋长荣“认命”了;面对未来的生活,宋长荣却不愿认命。他请父亲准备一个竹篮子,除了做农活,闲时便去沿街叫卖,白天卖烧饼、油条,晚上卖花生、瓜子。每日早出晚归,虽然赚不了几个钱,但是锻炼了他奋发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晚上,宋长荣时常“溜”进当地戏园叫卖,不用买票便可以在戏园里“蹭戏”,得以与戏曲结缘。戏园里唱《霸王别姬》,沭阳人都知道虞姬,也知道虞家沟的人、虞家沟的事,因此都能唱上几句。宋长荣听别人唱就跟着唱,唱着唱着,人们发现他有唱戏的天赋,便推荐他在农村的花会表演中扮演年轻女子。

每当逢年过节,沭阳城里便有跑旱船、踩高跷等民俗表演活动,参加表演的人也按戏中的人物角色化妆。几场表演下来,看热闹的人都称赞宋长荣这个“女角”装扮的小姑娘好看,嗓子又亮,是块唱戏的“料”。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还不如去学戏呢!”这句话让宋长荣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人生路。

长期“蹭戏”耳濡目染,京剧艺术魅力征服了宋长荣的心。于是他一边叫卖一边唱戏,看到的人都说他中了“戏魔”。他爱唱戏,又有唱戏的天赋,学唱戏便成了他的梦想。恰巧,当时的沭阳县商会成立一家正经的旧式科班,招收男童、女童练功学戏。热心的邻居把他送到科班。教戏的老师考他,他便唱起在戏园里“蹭戏”学来的唱段“: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这大概是虞姬娘娘偏爱家乡吧,让家乡有唱得这么清脆甜亮的孩子。”听完,老师们惊讶不已,觉得宋长荣是适合学旦角的后生,便按科班旧规把他排在“长”字班,“长荣”之名也由此而来。

科班学戏很苦也很累,宋长荣不避艰难、刻苦练功,严格的教学使他循序渐进,从而“文武兼备”。走出去与外地剧团搭班演戏,请进来与外来剧团配戏演出,他积极向别人学习,工梅派、学程派、宗荀派,不久就成为刚成立的沭阳县京剧团的“角儿”。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宋长荣所在的沭阳县京剧团与苏北其他四个剧团合并成立了淮阴专区京剧团。由此,宋长荣离开家乡。此后,他虽然立足淮安,但是对淮安、宿迁以及沭阳的文化艺术传承与交流一刻也没有中断过。

在沭阳,虞姬的故事广为流传。爱屋及乌,沭阳人偏爱与虞姬有关的剧目,宋长荣也不例外。

作为沭阳人,宋长荣除了喜欢表演《红娘》唱段之外,还喜欢清唱《和项王歌》。这是他在科班就唱过并一直保留的清唱剧目。《和项王歌》是虞姬为应和西楚霸王项羽《垓下歌》而作的诗歌,表达了对项羽的忠贞和对生命的决绝,断项羽后顾之私情,激奋项羽之斗志,希冀项羽带领将士成功突围。和诗唱罢,虞姬便拔剑自刎。因为对家乡的历史人物有更深层次理解,宋长荣清唱的《和项王歌》声情并茂、荡气回肠,既体现了作为末路英雄红颜知己虞姬的悲壮,也体现了宋长荣浓浓的家乡情怀。一次在治淮工地慰问演出,面对多达万人的“治淮大军”,他问有没有家乡人。得到连声回答“有”后,宋长荣又唱起《和项王歌》。如果不是因为有家乡情结,这本属京剧梅派的传统剧目,宋长荣也许不会如此执着且热衷清唱。

淮安是宋长荣的“第二故乡”。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淮安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曾是历史上著名的“运河之都”,明清时期成为“南船北马”的交汇之地,两淮漕运繁盛,京昆腔调与各路戏曲竞相献技,加之文人墨客追捧,“戏曲之乡”文化底蕴深厚。宋长荣在排演剧目时注重弘扬地方历史文化,选择具有淮安地方特色的人文故事,出演的剧目《未央宫》《盘丝洞》《千金记》等都侧重这一方面,渐渐成为“荀宋八出”之外的代表剧目。特别是《千金记》,韩信、虞姬分别是淮安、沭阳的历史人物。宋长荣对家乡的历史人物极为崇拜,热情地将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并扮演女性人物虞姬,力争把自己浓烈的家乡情怀通过所演人物展现出来。

1979年,宋长荣主演的京剧荀派传统剧目《红娘》重新排演,先后在江苏南部、安徽等地巡回演出,获得好评后便开赴上海演出。当年12月1日,《红娘》在上海的首场演出受到上海京剧界及社会各界的关注,随即连续加演,火爆时还分日场、夜场。至1980年1月下旬,《红娘》连演52场,场场爆满,观众超过6万人次。《文汇报》等报纸连续刊登剧评和大幅剧照,称宋长荣演活了“红娘”。载誉而归,宋长荣不仅要面对各地剧团的祝贺和“取经”,还收到前往各地演出的邀约。当时的宿迁县直接派去了一辆卡车。那时汽车很少,派去一辆卡车,已属较高的邀约礼节和最佳的邀请形式了,加之随车人员和司机热情“服务”,道具等很快就被搬上车。因此,宋长荣在获得淮阴地区京剧团批准后立即到宿迁演出,让宿迁观众大开眼界。

《红娘》一曲唱天下,宋长荣赢得了“活红娘”的美誉。几个月后,宋长荣又完成了在北京拍摄《红娘》电影的演出任务,把戏曲搬上了大银幕。接着,宿迁又有了“新想法”,组织剧团演员观摩宋长荣的表演,并排练《红娘》准备到各乡镇巡演。不仅如此,还专门请宋长荣到当时的“宿迁剧场”说戏。学戏的人很多,每天,宋长荣带着一群“红娘”在舞台上走台,常常是大汗淋漓,忙得不可开交。

2006年,中央电视台来宿迁市拍摄戏曲节目《过把瘾》,邀请当时已年逾七旬的宋长荣前来助兴。得知有沭阳县西关小学“京剧演唱队”小朋友参加,他欣然登台演唱了《红娘》选段,并希望剧目《红娘》能够得到永久传承。从沭阳县西关小学的学生身上,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京剧艺术后继有人、薪火不断。后来,教育部在修订《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时,增加了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并确定将京剧经典唱段作为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体现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少年儿童抓起的理念。

在京剧表演中,旦角分男旦、女旦。其中,男旦由来已久,即男性饰演旦角,也称乾旦;女性饰演旦角则被称为女旦,也称坤旦。唐代有梨园戏,女子仅是歌舞,不担当角色。宋代以后,元曲、杂剧、传奇剧兴起,皆由男性粉墨登场扮演女性角色,除了歌舞,男女不能同台演戏。直到清末民初,才有男女同台合演剧目的先例。

旦角艺术经过长期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到了以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四大名旦”为代表的时期,也就是旦角艺术的繁荣期,更是男旦艺术的繁荣期。在“四大名旦”之后,则鲜有男旦活跃于戏剧舞台,唯宋长荣是立雪荀慧生门下的著名男旦,而同一时期京剧界其他著名的旦角皆是女旦。再加之宋长荣圆润婉转的唱腔、别具特色的念白、精湛上乘的做打、灵活柔美的腰肢,以及荀派自身舞台表演的娇媚俏丽、意象意境的蕴藉传神、艺术风格的清脆婉转,一时让宋长荣这名男旦更显得珍贵和耀眼。

历史上的虞姬与当代的男旦自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为什么宋长荣会出生并成长在虞姬故里沭阳这块土地上呢?

中国传统京剧作为“国粹”,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如果说宋长荣的生命属于舞台,那么,他在家乡的“蹭戏”和进科班学戏便是为他走上舞台搭起的阶梯。随着在沭阳“大众舞台”第一次演出《贺后骂殿》,到带领沭阳县京剧团赴上海演出,再到苏北五地京剧团合并为淮阴专区京剧团,宋长荣已经完成了华丽转身。是家乡的舞台开启了宋长荣的艺术生涯,在家乡的成长过程则是宋长荣艺术的定型期,打下了宋长荣成为男旦的基础,为他日后成为京剧荀派艺术传承人以及在表演艺术上的创造与革新也奠定了坚实基础。宿迁和淮安两地的人文、历史在某种程度上滋养了宋长荣的艺术生命。因此,宋长荣,是淮安的,更是我们宿迁的、沭阳的!(朱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