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在很多年前写了一篇小说《2018年4月1日》,这篇小说前瞻了未来科技的一些技术演进方向,比如基因改造延长生命技术(基延技术)、虚拟国家、无现金支付、冷冻技术、数字银行、3D技术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对技术演进的精准预判,刘慈欣这篇小说对人类社会关系的洞察,更为精妙。比如,虚拟世界和实体世界的冲突;比如,永恒生命和美好爱情的抉择;比如,互不信任的办公室职场关系,等等。

还有,我们今天要谈的“35岁现象”。

原文如下:

“程序员、网络工程师、数据库管理员这类人构成了IT共和国的主体,这个阶层是19世纪的产业大军在21世纪的再现,只不过劳作的部分由肢体变成大脑,繁重程度却有增无减。在浩如烟海的程序代码和迷宫般的网络软硬件中,他们如两百多年前的码头搬运工般背起重负,如妓女般彻夜赶工。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除了部分爬到管理层的幸运儿,其他人的知识和技能很快过时,新的IT专业毕业生如饥饿的白蚁般成群涌来,老的人(其实不老,大多三十出头)被挤到一边,被代替和抛弃,但新来者没有丝毫得意,这也是他们中大多数人不算遥远的前景……这个阶层被称作技术无产阶级。”

精辟!太精辟了!大刘如此前瞻性地分析预判,怎能不让人拍案叫绝。

刘慈欣预演“35岁现象”

“除了爬升管理层的幸运儿” “劳作由肢体变成大脑,繁重程度却有增无减”“知识和技能很快过时”“30多岁就被称之为老人”“新人汹涌而来替代老人” 这不就是对今天IT职场打工人最深刻的刻画吗?这不就是今天广受热议的“35岁现象”吗?

众所周知,IT互联网行业有个说法,叫“35岁现象”。大意是,如果到了35岁还没有升为管理岗,基本意味着职业生涯到头。对于其他行业来说,35岁可能是事业的开始,但对于科技互联网行业来说,35岁及以上的他们已经算是“老人”了。赶上企业裁员潮,35岁以上的员工往往被优先淘汰。

35岁,这个本该属于职业黄金期的年龄,但在实际求职中,不少35岁以上人士应聘工作感到困难重重。相当一部分招聘要求清晰标注“35岁以下”,身为家庭顶梁柱的中年职场人,尤其是IT行业的职场人,普遍存在“年龄焦虑”。

前不久,一则“房贷压身,39岁互联网人李豹被裁”的消息引发关注。

在39岁的年纪,李豹收到被裁员的消息后,心情很不好,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面对凤凰网的镜头,李豹一边吃着一碗西红柿面汤,一边说着:“被裁员后,最大的压力来自房贷,原本计划几年还清房贷的,看来现在没机会了...”“现在已经39岁了,哪个企业愿意要39岁的员工...”

李豹是个体,更是一个群体的缩影。这个群体就是刘慈欣小说里描述的“程序员、网络工程师、数据库管理员这类人被挤到一边,被代替和抛弃...这个阶层被称作技术无产阶级”。

恍惚间,我不知道是刘慈欣预测了IT行业发展,还是IT行业按照刘慈欣写好的剧本发展?

“35岁歧视”真的好吗?

几年前,有问记者平台,召集了一批企业主、大学教授、人力资源专家、媒体人,共同参与讨论“35岁现象”“35岁求职歧视”等热点话题。

我作为受邀分享嘉宾,就“35岁歧视”引发的讨论,谈了我的一些简单看法。

1、我通过智联招聘,查看了百度、腾讯、阿里、美团等企业的招牌岗位,几乎都没有看到对年龄的限制。

不过虽然招聘要求中没有明确说明,但不可否认,在实际的人力录用时,年轻人的机会肯定更多一些。到了今天,互联网行业的年轻化已经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

2、一些企业,尤其是巨头型企业,为了“团队年轻化”的政治正确,短期内裁撤了大量的老人,让大批的年轻人走上了核心管理岗位。这犯了“为了奋斗而奋斗”和“为了年轻化而年轻化”的形式主义错误,大批只有激情但缺乏经验和的年轻人蒙眼狂奔,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这对于团队的稳定性和公司的长期发展来看,弊大于利。

新时期,企业人事层面的关键不在于“新司机走老路”,而在于“老司机走新路”。

老员工和老领导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他们虽然思想上可能比较滞后,但拥有丰富的经验,以及年轻用户所欠缺的业务和管理的专业性。重新焕发老员工、老同志的奋斗精神,就是要让他们接触新鲜的业务和岗位,在新的赛道中为企业创造价值。

以BAT这三家公司为例,当阿里和腾讯的老人继续发挥价值的时候(甚至离开腾讯的张志东,还在帮腾讯构建“科技向善”的价值体系),百度的老人除了李彦宏本人,核心高管已被多次清洗,全部离百度而去。

百度多年来一直让年轻人走在前列,扶持了大量没有经验但有思想的年轻人进入核心管理岗位,甚至收购了一家公司,安排其90后的创始人担任了副总裁,负责重要业务。而这几年招募进来的陆奇等老司机又没能留下,一次次在调整和动荡中完善所谓的组织架构,白白浪费了有生力量。

3、对于用人的“年龄问题”上,企业不应该一刀切,年轻有年轻的优缺点,老人有老人的优缺点。

如何互补,新老搭配,找到双方的最大公约数,才是企业人力资源甚至核心高管要考虑的工作。

4、大部分的时候,年龄焦虑都是一些伪焦虑,把手机里的罗辑思维、樊登读书会之类的公号或者APP取关、卸载,焦虑能缓解一大半。

今天的就业环境,其实比过去十年好了太多太多。尤其自媒体、微商、灵活就业等等模式的出现,让任何人只要有一技之长、肯付出,就能通过新兴的互联网渠道(社交网络、短视频、新媒体平台)等,获得一定的收入,缓解焦虑。

现在回过头来我几年前的分析,还是偏乐观一些。当时没能想到会出现新冠疫情,没能想到互联网投融资会急转直下,没能想到互联网行业的失业潮会如此迅猛。

 互联网行业继续“裁旧招新”

几年过去了,互联网行业的“35岁现象”并没有消失。

上文提到李豹加入到实业群体,这个群体正在加速扩大。无数个李豹背后,是互联网行业持续进行的“裁旧招新”。以美团为例,今年4月被财新网曝光,美团各业务的裁员比例在10%-20%不等,涉及美团绝大多数业务,包括到家事业群、到店事业群、酒旅事业群,以及美团优选、美团买菜、快驴等新业务。与此同时,美团近期又大张旗鼓宣布,正式启动2023届校园招聘,将为应届毕业生提供超过5000个就业岗位。在校招文案中,美团强调了年轻化的“政治正确”。

京东和美团类似,在裁员消息传出不久,宣布2022年将在全国范围内招聘超两万名高校毕业生,其中京东物流招聘超1万名高校毕业生,以储备、培养基层管理人才。

其他互联网巨头的“裁旧招新”动作,基本和上述两家企业吻合。

大环境如此,那该怎么办?在刘慈欣的这篇《2018年4月1日》中,倒是提到了一个解决方案。也就是利用基延技术后,人类可以活到300岁,那么100多岁的人类相当于现在30来岁的年轻人。100岁相当于30岁,也就是35岁以上的职场人和20来岁的职场人没有了年龄上的代际差距,而且工作经验更丰富。

如果基延技术纳入社保,人人可以用得起,“35岁现象”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希望,刘慈欣的前瞻设定,能够在我有生之年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