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盐城7月6日消息(记者王锡斐 通讯员祁宗华)“2021年,盐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请问,今年上半年盐城市地表水环境如何?下一步有什么推进措施?”“据了解,盐城市东台条子泥岸段2021年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全国首批‘美丽海湾(岸段)’,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具体情况吗?”“作为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具代表性地区,2019年盐城黄海湿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1年,盐城市荣获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称号,请介绍一下盐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情况,以及今后将如何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江苏省盐城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开展了“勇当排头兵、奋进向未来”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7月6日,盐城市召开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专场新闻发布会。该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彬介绍了十八大以来盐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局大气处、土处、水处、海洋处和生态科技处负责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盐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夯实生态环境保护基础工作、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沿海生态文明建设亮点纷呈。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国第14处、全省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全国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空白;盐城黄海湿地遗产地生态修复案例被2021年全球生物多样性大会评审为“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东台条子泥作为全省唯一入选生态环境部“2021年美丽湾滩优秀案例”,成为全国首批四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之一;高水平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创成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以市域为单位成功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为2021年江苏唯一、全省第四个成功创建的地级市,建湖县、盐都区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东台、射阳、亭湖、滨海建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盐都区创成苏北唯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今年6月,盐城获评“国际湿地城市”,盐城市再添一张耀眼的“国际名片”。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卓有成效。盐城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统筹推进环境治理,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PM2.5年均浓度由2016年(“十三五”初)的43微克/立方米,到2020年(“十三五”末)的33微克/立方米,2021年PM2.5年均浓度达28微克/立方米,全省最优,创江苏省有数据记录以来设区市的最好记录;优良天数比例由2016年的77.9%,到2020年的84.2%,2021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7.4%,较“十二五”末提高15.3个百分点;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由2017年67.6%,到2020年的97.1%,2021年国省考断面由34个调整增加为51个后,优Ⅲ比例仍达94.1%,高于省定目标7.8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盐城市提前一年完成大气减排目标。从2020年开始核算以来,污染地块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保持100%。今年1至6月份,盐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2.3微克/立方米,全省第三;优良天数比例77.9%,全省第二;根据初步测算数据,全市51个省考以上断面全部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比例为100%。

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质效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盐城市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为抓手,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执法效能不断提升,仅“十三五”期间,全市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049件,累计处罚金额3.8亿元。持续开展“绿盾”行动,重点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红线保护,严肃查处在生态红线内违规开发建设等行为,同时严把环境准入关口,落实“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机制,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盐城市已初步形成“一中心两区域多站点”的监测体系和“大数据+指挥调度中心+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执法运行模式,自动监测、视频监控、用电监控、卫星遥感、无人机、走航监测等“非现场、不接触”执法检查深层次展开,“智慧”执法监管已经成为该市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的重要补充和趋势。

下一步,盐城市将切实担负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按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3090”目标,以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为目标追求,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走在全省前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