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加息极易引发经济衰退,但美联储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因为他还同时面临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只能“两权相利取其重”,最终可能“按下葫芦起了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三月份以来,美联储已经连续三次加息,其中3月、5月分别加息25和50个基点,6月份更是加息75个基点,这也是近28年来最大加息幅度。

尽管平了历史记录,但美联储似乎依旧没有收手的意思,预计7月份将继续加息50-70基点。倘若如此,年底前,基准联邦基金利率将达到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联储加息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市场资金减少、信贷收紧、企业融资难、经营成本上升、股市资金抽离,这些都将引发经济衰退;

就连美联储主席都直言“加息存在风险,即可能导致经济收缩,进而导致衰退”;同时,市场调查中,49名学者中的70%认为美国经济会在明年陷入衰退。

既然美联储和经济学家都认为加息会引发经济衰退,那么为什么美联储还要执意加息呢?且加息频次高、单次加息幅度这么大?

此次美联储回避经济下行风险,执意加息主要出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抑制通胀;

过去三年时间里,为支持就业和经济复苏,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无限量化宽松政策,俗称“放水”,甚至不惜直接向民众发钱、0利率等方式来刺激消费、救市。

放水引发的后果是物价上涨,通胀加剧。比如5月份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升8.6%,创下31年来的最高值。CPI的暴涨会直接导致生活成本上升,这是民众不愿意看到的。

一般认为,CPI在2%-3%之间是比较合理的,在3%-6%之间是比较温和的。显然,当下美国CPI的数字已经远远偏离了“温和”的轨道,亟待加以抑制。

前期“撒钱”、“印钞”等宽松政策导致通胀一路上扬,但美联储反应过于缓慢,一度认为物价上涨是暂时的,直到5月份CPI涨到不可接受的位置,美联储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得不手忙脚乱的大幅加息。

为了抑制通胀,这是美联储坚定加息的第一出发点;按照美联储计划,目标是把通胀放缓到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消费者信心指数;

居高不下的通胀水平对美国消费者的信心也造成了严重影响,数据显示消费者信心指数已经从5月份的103.2降到了98.7%。

消费者信心指数降低对于美国来说是一件无法接受的事,毕竟在全美GDP总量中,消费的贡献值最大,比如消费对美国GDP的拉动力占82.59%,而净出口则占-4%左右。倘若信心指数再继续降下去,今年GDP的数值就很难看了。

当然,加息提振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作用究竟有没有、有多大?现在来看还是未知数,毕竟加息易引发经济衰退,由此产生的后果是失业率上升、收入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将继续加剧消费者信心指数的降低。

综上来看,加息具有双面性,负面是引发经济衰退,正面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胀,是一把双刃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经济学家对美联储以大幅加息来抑制通胀的决策并不看好,虽然美联储美其名曰“争取在抑制通胀的同时,不导致经济衰退”,但这显然太过于乐观了,甚至是有些自欺欺人。

原因很简单,此轮通胀问题不完全是出在需求端,同时还出在供给端。说得简单一些,通胀并非完全是由前期量化宽松政策引起的,海外疫情、地区冲突引发了能源、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又推动了物价的上涨,这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因此,与其加息,不如同时想想该如何保持大宗商品价格的问题,否则美联储“软着陆”的目标恐怕是很难实现的。一味地靠打加息这剂强心药来解决问题,收效大概率是不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联储激进加息产生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存在风险外溢的可能性,同时也是在收割全球的“羊毛”:

美元作为“货币中的货币”,它的一举一动都会通过传导效应外溢到其他国家。此轮加息,对他国来说,最大的风险莫过于资金回流到美国本土,本国市场上的资金被抽离,引发物价上涨、信贷成本增加、货币贬值、经营成本上升等一系列的问题。

他国为了弱化美联储加息所导致的本土市场流动性收紧的问题,不得不跟随加息,比如智利、秘鲁、墨西哥等拉美国家6月份也加了息,以此试图留住资金,防止抽离。

但他国加息显然作用很有限,依然存在货币贬值的风险、资金抽离的风险,而反观美元,美元走强,这实际是在收割全球的财富。

美联储想靠加息来解决自己高企的通胀问题,但通过传导效应将风险外溢给全球,尤其是外溢到新兴经济体,这实际是自私自利的表现,改变美元一家独大的格局亟待推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美联储不顾经济下行的风险也要坚定加息,实际上是“两权相利取其重”的表现,目的主要是为了抑制通胀,但收效到底如何、负面效应到底如何,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