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有着世界上最悠久的传统文化,而其中的许多优秀文化都蕴含着为人处世和治国理政的道理。广泛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一方面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为人处世和治国理政的智慧,汲取养分,提高自身的政德修养。作为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国家公职人员,只有加强政德修养,才能打牢为政之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许多关于为官从政、修身立德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从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学习到要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习到为人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从“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学习到要有忧患意识,从“吾日三省吾身”学习到要反躬自省,等等。古人的智慧受制于认知水平的差异、时代条件的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变更,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但经过时间的消逝还能够留存下来,自然有他的道理。结合当代治国理政新时代新要求,将古人的这些为政之德进行转化发展,就可以凝练成领导干部必须秉持的道德理念和准则,帮助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人民观、政绩观、廉政观。正确用权是新时期领导干部政德的核心,领导干部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的人民性,牢固树立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公职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在使用权力时,要把为人民服务放在首位,要把行使权力当作为人民服务的方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这是为政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文化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一直倡导领导干部要多读、善读优秀传统文化典籍,经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以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在工作之余,公职人员要通过研读历史经典学会观成败、鉴得失、明是非、知兴替,要通过研读文学艺术经典提升自我的文学鉴赏和艺术审美能力,要通过研读哲学经典增强哲学素养和思辨能力。通过广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公职人员可以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升品位,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境界的人民公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要想把今天的中国治理好,应当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了解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累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治国方针要坚持礼治法治相结合、德教为主刑法惩治为辅,人才策略要坚持尊贤重能、德才兼备,用人策略要坚持取长补短、人尽其才。领导干部在实践中,要善于对古代治国理政进行总结,借鉴成功经验,与新时代需要相结合,形成一套有效的治理策略,提高治理能力。

政德修养是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要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并时刻约束自己,落实到行动中去,才能加强自身政德修养,真真正正的成为一个为政清廉、不谋私利的人民公仆,提升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