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65财经 蔡媛媛 发自杭州

中国房地产业要找出个福地来,上海大虹桥说它是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作为繁荣的大都市,海纳百川的上海几乎可以提供我们想要的一切。6月的魔都精彩依旧,但大虹桥的地产圈喧嚣不复。

在上海基本摆脱疫情影响,“打开正常生活的大门”后不久,弘阳、祥生、绿都等房企却陆续传出迁出上海的消息。

据365财经统计,自2000年起,共计33家房企迁入上海,但时至今日,已有10家房企计划或已撤离以虹桥为中心的上海地产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产界和大虹桥,很难说是谁成就了谁,用“互相成就”可能更为妥当。

在地产黄金年代,外地房企都以总部迁入上海虹桥为荣。

2000年,身为闽系房企的世茂和旭辉率先将总部迁至上海,留下标志性作品;

其后,新城、宝龙、阳光城,在2009年到2012年左右,分别从江苏和福建搬来了上海,成为第二批入沪的房企。

尤其是阳光城,自2012年迁入上海后加速扩张,创造销售业绩3年10倍神话,也因此“封神”成为很多中小房企向往的案例。

2016年开始,越来越多全国各地头部房企挥旗入沪。5年间,包括东原、正荣、融信、中骏、新力、中南、弘阳、蓝光、祥生、三盛等知名房企,纷纷落子虹桥,使虹桥一下成为了地产圈炙手可热之地。

房地产与金融资深评论人赵岭看来,“诸多房企热衷涌入大上海,还是离不开“钱、地、人”这三个字。”

这三个字正是地产核心资源,而上海恰好都有。身为魔都,它是金融中心、人才高地、长三角龙头优势也有利于中小企业合作开发地块,借以扩大规模。

那段日子太红火,连带着地产链条上的乙方都跟着受益,“之前每年只需要多跑几次大虹桥,请人喝几次咖啡,事儿就能谈个七七八八,全年业绩没发愁过”,一位广告公司老总回忆道。

有一说一,大虹桥的地产神话演了好几年,但不得不承认,当初涌进的浪潮多汹涌,退潮时就有多无奈。

自2020年起,房企搬迁总部入沪的热情明显降低,2年一共才有6家进驻;2021年,撤出大虹桥的房企数量已超进驻数量,未完全撤出的房企也有不少缩减写字楼租赁规模。

比如,号称“四川一哥”的蓝光发展,2021年年中债务爆雷,随后便大部分职能人员转回四川;

2021年3月,数次冲击上市失利后,奥山地产撤离上海,回到大本营武汉……

据统计,仅2021年,就有中庚集团、奥山集团、蓝光发展、锦艺置业等将总部搬离上海。

不过,能够勇敢选择撤离也是明智之选,比如祥生控股。

这家昔日的“浙系四小龙”房企,于2021年11月有了流动性危机苗头。彼时,祥生控股管理层还对外界表示,“对于2022年公司即将到期的美元债,已经准备好兑付计划。”

如今,祥生控股有笔境外债券存续,涉及存续金额约为6.21亿美元;除了上述违约的债券,剩余3笔均在明年不同时段到期,票面利率12%-13%,余额累计为4.2亿美元。

困难重叠,必须自救,撤离大虹桥就是其中之一。当然,从祥生控股的官方口径来说,属于“职能中心调整,是服务于新战略实现的重要一步。”

赵岭表示:“从去年开始整个地产业的导向都从扩大规模变为好好活着,所以房企集中从大虹桥撤退毫不意外,也是这个行业为以往高歌猛进需要付出的代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