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这些变化,做产业园区就是找死!

传统地产开发疲弱,不少房企和地产人都想转型,产业园区是重要的方向之一。国家「十四五」战略规划把科技创新摆在了核心地位。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特别是2021年以来,受到了地方政府、产业巨头、资本大佬、传统房企等各方力量的持续关注……

最近,明源君受邀参加了一个小沙龙,有不少涉足产业园区的老总大倒苦水:产业园区太难做了,根本不赚钱,不知道能做什么,感到很迷茫!

可是,明源君跟他们交流完之后发现了问题:大部分仍然是在用地产的思维,用老套路在做产业园区,想赚快钱,这恰恰是做产业园区的大忌。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形势急转直下,逻辑发生重大变化,而类似变化早在几年前就已经体现在产业园区领域了,如果不明晰这其中的变化以及拥抱新趋势,还在用过去的方法做,无异于驾着马车追汽车,距离越来越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产品模式上

从「园区经济」转向「城市经济」

但产业新城模式已死

华为在智慧城市业务展望中提出,城市除了马路,就是园区,一个人每天有22个小时是在园区,剩余的2个小时则花在马路上。这个说法看似夸张,但是有其道理。简单地说,就是产城深度融合。

产业园区早已逐渐超越单纯的产业园,从「园区经济」转向「城市经济」。

曾几何时,「产业新城模式」备受追捧,各地政府欢迎,大量房企纷纷布局。可是,近几年「产业新城模式」失灵了。

产业新城模式,需要一个闭环才能持续——地方给开发商低价土地,开发商低价拿地,通过卖房带来的现金流反哺产业,然后去招商、培育、发展产业,产业做大之后可以为当地带来税收,同时带动房地产的升值。

从过去的案例来看,产业新城容易落地的地方普遍距离港口较远,且以北方城市居多,无论是GDP总量还是增速都较慢,本身产业基础比较薄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陆铭教授的演讲PPT

过去房地产有小周期,城市化率也不高,偏远地区产业新城的房子也不愁卖。现在,这两个逻辑都不存在了。更要命的是,「产业新城模式」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也不兼容。

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时代,都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驱动。可是,进入信息文明时代,驱动经济发展的引擎是以信息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最重要的是人才资源。

没有人才,就算土地资源、办公成本再低廉,也难以吸引产业到这种地方去。产业新城没有了优势。人才在哪里?经济发达地区,高能级的城市。

几年前,有些巨头不信邪,还想这么玩,结果迎来当头棒喝……

当然,即便在产业发达的城市,只做做产业园区,也越来越难了。

因为,社区和产业相融合的创业社区,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种新型的社区形态打破了工作与生活边界,形成更开放、更多元、社群交流更活跃的创新空间。

优秀的产业园区,早已脱离单调,承载的功能日益多元化,向着「产业+社区」,甚至「产业+社区+文化」转变,城市要素和生产活动在园区内并存,园区经济与城区经济逐渐走向融合,生产和生活走向一体。

比如未来云帆城。在杭州7个首批试点项目中,未来云帆城是唯一一个以「双创」为核心需求导向,展开9大场景设计的未来社区。

未来云帆城总建筑面积约77万平方米,在未来社区「一心三化九场景」的顶层设计下,打造的产城融合、多元共生的城市单元,生活、居住、学习、休闲、社交、商业需求在一个主题社区内都能实现。完全根据创业者的日常需要而量身定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未来云帆城打造的约5万方办公空间,包含近2万方的双创中心,涵盖共享办公空间,一站式创业服务平台等.,满足从初创公司到独角兽乃至大集团总部的全链需求。

同时,它又是一个充满烟火气的社区。这种通过产商住一体,让社区和产业相融合,不仅赋能了社区内的「双创」,还将其辐射到了整个城市。

再比如总面积3.78平方公里的传化科技城,聚焦生命科学产业,依托国际化生活配套、全生命周期高能级产业平台,已基本形成「国际科创社区+产业生态」的样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与主体上

国资和民资合作

优势互补的格局快速成型

4月份,我们发了一篇分析产业园区上市公司年报的文章,后台有不少留言说:表现好的基本都是国央企。

这个是事实,也很好理解,连传统地产开发领域,大量高负债的民营企业,都在调控下风险暴露了,何况是产业园区这种赚小钱、难赚钱的细分领域?过去,很多进军这一领域的民营企业本来就是挂羊头买狗肉的居多,随着房价普涨结束,做产业园区的真功夫又没有,自然举步维艰。国资在产业园区领域的占比,正变得越来越大。

一方面,产业升级是十四五规划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中国能否步入发达国家行列,国央企肩负着区域内经济增长,引领产业发展的重要责任。

为此,截至2021年底,中央层面先后改组组建了中国国新、中国诚通两家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及国投公司、招商局集团等19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形成「2+19」的格局。

中国国新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关键技术「卡脖子」环节,瞄准产业链供应链薄弱环节补短板,领投孵化「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填空白,促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在此之前,深投控、合肥城投、张江高科等国企,在推动产业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也都有着优异的表现。

像张江高科,自己就是做产业园区的。即便产业集团本身,也越发意识到产业园区对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性。

近几年国央企纷纷大力布局:有进军一级片区综合开发和二级园区开发,有各类经开区、高新区大力支持对园区平台子弟兵做大做强做优,还有国央企参股甚至控股民营产业园区运营商……

国资主导、民资助推的「国民共建」格局正在快速成型。

国资的优势是资金成本低,可以坚持长期主义,民营产业园区运营商如果运营能力够强,就可以跟国资形成良好的互补。

去年5月19日,华润置地和中城新产业就宣布合资设立了润城新产业,业务布局囊括产业运营服务和产业空间载体开发两大部分,定位为「专业产业运营服务商」。

表面上,润城新产业由华润置地和中城新产业各持股40%,深圳合创共赢持股20%,但穿透之后,中城新产业所持有的股权比例更高。

华润置业是央企,融资成本低,整个华润集团央企平台,更是具有多元实体产业优势和城市综合配套服务能力;中城新产业的运营能力很强,明源君也跟刘爱明交流多次,他们在产业运营商确实扎得很深。

二者合资成立新公司,必然会产生1+1>2的化学反应!

据润城新产业总经理马洪波介绍,未来三年该公司计划布局全国80余座城市,落地区域创新中心不少于60个,链接优质产业生态资源10万家,深度服务上市公司、国高企业及规上企业超1万家;拓展产业园区运营服务面积400万平方米以上;开发建设产业空间载体50个。

润城新产业「12484」战略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华润置地、明源不动产研究院

这种民企和国央企合作的案例,还有不少。2020年5月份,碧桂园创投和保利资本就宣布发起设立房地产产业链赋能基金。

明源君相信,「国民共建」的格局下,未来这种优势互补各取所需的合作会越来越多。过去也碰到过不少真心想做好产业园区的民营企业,奈何资金压力太大。跟国资合作,可以大大缓解这一问题。

2019年国务院印发11号文,自此园区开发主体IPO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至今,已经中新集团、进和商业、德必集团等多家产业园区IPO。再加上基础设施公募REITs的推出。共同打开了产业园区未来的想象空间,推动产业园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盈利模式上

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运营商和客户的边界模糊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这是明源君参观某产业园区时,看到的一条横幅。这背后是长久以来产业园区的盈利模式——卖房(厂房)赚钱。

这种产销模式,更偏向产业地产,而非产业园区的运营。明源君之前跟星河产业集团总裁陈忠交流时,他就说:是不是真爱,就看自持还是卖。

从2021年产业园区上市公司的年报,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国资还是民营产业园区,以「卖」为核心盈利点的,去年基本都大幅亏损。

产业园区正从过去主要依赖房地产开发销售盈利模式,转变为「房地产销售+持有物业租赁+产业服务+产业投资」平衡型盈利模式。

如上所说,产业新城的模式已经不行了,现在,运营比较好的产业园区,多处于产业基础雄厚的区域和城市,地方政府不可能低价出让大量土地给开发商。

事实上,这些城市要么将住宅用地和产业用地分开出让,要么有各种条件限制,比如产值、产业类别以及缴税额度等,深圳甚至还发明了「先租后让」,现在海南、成都等都在借鉴。

这倒逼了产业园区做「难而正确的事」——

一方面,以终为始来考虑产业园区的区位、定位等,产销逻辑下的产业园区很难做起来,考虑的都是怎么快周转赚快钱,没有真正考虑产业客户的需求,更不用说与产业紧密挂钩;相反,资管逻辑(自持)下,产业客户回归到C位,当客户的诉求被重视,痛点被解决,繁荣就有了基础;

另一方面,做深做广服务,并且下场投资培育产业。过去的招商比较像零和博弈,你挖我的我挖你的,对整个国家来说无非是左手倒右手,增益不大,何况现在产业升级,很多领域可能是空白的,不是你想挖就有,得自己培育,如此还可依靠产业服务和投资获取稳定利润。

这方面,无论是国资还是民营运营商,都有不少成功案例——

国资代表有中电光谷、张江高科、深圳湾科技等。以中电光谷为例,2021年,中电光谷园区运营服务营业额达21.5亿元,较2020年同期上涨34.5%。

其中实现设计建造服务收入人民币7.27亿元,物业管理服务收入为人民币7.6亿元,园区物业租赁服务收入人民币2.91亿元,区域能源、园区金融等其他服务收入人民币3.73亿元。

中电光谷做股权投资,一方面是为了培育产业,另一方面也获得投资收益,该业务2021年的投资收益为3.32亿元,较2020年的8903.7万元大增273%,中电光谷的产业投资业务进入收获期。

星河产业集团,则是民营企业的典型代表。其形成了「房东+股东」的模式(如下图),重点投资航空航天,人工智能、互联网+、生命健康等产业,斩获颇丰(注:星河集团是深创投主要股东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房东+股东」双闭环(资料来源:星河产业集团)

这其实是跟客户的进一步深度捆绑。随着园区的盈利模式由传统的「物业租售模式」向「投资共生模式」转变,园区运营商也从「客户思维」转向「伙伴思维」。现实中,已经有产业园区运营商和入园企业合作成立产业投资基金,共同投资孵化入园和潜在入园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了产业园区,又享受到了成长收益。

小 结

1979年,深圳蛇口工业区的建立拉开了我国产业园区建设的序幕,至今已发展40多年——从开发的粗放式的开发,到关注区域的规划和产业环境,到围绕核心产业构建产业集群、带动区域发展,产业园区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新路径,为企业加速孵化、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推动力。

根据商务部数据,仅两类国家级别产业园区的经济总量就占GDP的1/4左右。产业园区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在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当下和未来,产业园区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发展前景广阔。如何抓住机遇呢?

业内一直盛行这样一个说法:做住宅开发是小学生,做商业地产是中学生,做产业园区的是大学生。明源君认为,做到大学生该有的样子,就少不了你的机会。

(作者:明源不动产研究院主编、首席研究员 艾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