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家长,社会各界朋友,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我们的直播间,观看校本课程展演,一睹孩子们的精彩表演......”6月22日,济宁市小学校本课程线上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兖州区东御桥小学举办。主播“西西周”隔着屏幕,召集家长进入直播间,共享校本课程成果,共享视觉盛宴,见证孩子成长。

上午9时20分,学生们带着自己的学习工具、学习用品走进自己的校本课程班级,即所谓的“走班”。校本课程是学校精心打造的特色课程。东御桥小学教育集团现有东御桥小学和奎星楼小学两个校区。奎星楼小学采用“走班制”选课模式,打破班级限制,每周开设55门特色课程,并把当地非遗文化纳入,增设鲁绣、剪纸、快板等课程。东御桥小学开设“知行学堂”,设置礼仪形体、围棋等44门新六艺课程供孩子们自由选择,形成南北呼应的学校教育特色。同时不断打造劳动实践品牌,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建好、用好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守拙园,探索推出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劳动实践课程,实现“一校一品到一校多品”的融合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的宗旨,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在自己选择的课程中轻松学习、快乐成长。”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拿好绣花针后,一手拿着绣花针,一手捏住线,线的粗细根据绣的画面的要求,把线穿过去,线的后面打结......”跟随主播“走”进鲁绣班级,鲁绣传承人张老师正在指导学生刺绣,绣的作品内容为小蒲公英。“画面的图案不一样,针法也不一样。”“直播”主持人通过“直播”向家长们介绍着每一个特色课程的特点、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对孩子们精彩瞬间进行“特写”解说。济宁市教科院校本课程教研员张双峰还坐在学生跟前,跟学生面对面交流“鲁绣”技艺技法。

鲁绣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刺绣工艺,属于山东生产的刺绣品,山东的代表性刺绣,是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一个绣种。为让小学生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增强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到传承非遗文化的行列,该校将鲁绣作为一门特色课程,由美术老师指导学生学习鲁绣技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培训,学生们的刺绣作品非常精美。

同样在“剪纸”教室,小学生们拿起手中剪刀,在彩纸上按照图案和剪纸步骤,一点一点地剪纸,漂亮的剪纸作品给人以美感。据介绍,这个班级的学生分初级班和高级班,初级班剪纸内容是课间十分钟,有踢足球,打羽毛球,跳绳等;高级班剪纸内容是24节气,取材于中国《二十四节气歌》,秋处露秋寒霜降……她们还将自己的作品张贴在教室,将教室装扮的十分美丽,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把教室打造成了雅韵文化空间。据了解,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主要工具进行创作的镂空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家的表叔数不尽,没有大事不登门......”,悠扬的戏曲声飘出教室,溢满校园。在戏曲教室,小学生们穿着表演服装,深情演唱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洪亮的心》,唱腔优美,字正腔圆。在评论区,家长好评如潮。戏曲是学校多年开设的特色课程。学校跟兖州区山东梆子剧团联合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专业演员为学生们现场讲解戏曲演唱技法。同时为她们进行戏曲彩妆、戏曲服饰体验,让学生们亲身感受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对传统戏曲和传统文化的热爱。2021年11月,在济宁市第九届学校艺术节中,戏曲表演《红灯记》获戏剧类一等奖。

随后,在主播的引领下,依次走进快板、书法等校本课程教室,让家长通过“云端”近距离观看孩子们精彩的表演,近距离直观感受学生的全方位成长,同时还穿插夏季防溺水教育、 六年级毕业季、 新生入学季、校长寄语等内容,让家长全面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开展情况,增强教育工作的透明度和校本课程实施成效的知晓度,进⼀步建立家校沟通桥梁,促进家校合作,让家长拥有更多的教育获得感。

“这次全市小学校本课程线上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效果好,收看率高,特别是让家长能够隔着屏幕,亲眼看到自己孩子在校的学习成果,赢得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这也是我市首次采用以线上直播的方式,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充分交流推广展示了兖州区东御桥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开设、实施、课堂教学等相关情况,共同分享了校本课程建设与应用经验。”活动结束后,济宁市教科院相关负责人总结说。(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一 通讯员 杨福海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