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家长希望教育能越来越公平,给努力的学生们上好大学的机会,但现实是教育是无法达到完全公平的,各地的教学水平、教育资源相差较大,大城市和小县城的差距是无法靠学习消除的。

要说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很多家长都认为是北京,不仅高水平的大学多,高考的难度也比其他地区低一些,有人觉得北京的学生很幸运,可以用比去其他地区考生低的分数就能上好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家长觉得不公平,明明全国各地的学生都很努力,凭什么北京的学生上大学那么轻松?如果家长知道北京学生的“内卷”有多严重,或许就不会羡慕北京学生了。

大学生在“摆烂”,小学生在“内卷”,海淀区牛娃重新定义小学生

家长应该都听过北京那个充满传说的海淀区,海淀区是北京教育水平最高的区,同时有着最优秀的生源,海淀区的小学生“卷”到令大学生自愧不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大学生在“摆烂”时,海淀区的“牛娃”们重新定义了小学生,也打破了一些人对北京学生升学轻松的误解。

一位海淀区小学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诉苦,边叹气边说自己上不了想上的学校,他的目标中学是人大附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他已经拿到了中科院计算所的一级程序员证书,能拿到程序员证书至少是数学成绩很好的,而令人意外的是,他的数学课外班上成绩却是吊车尾的,只能被分到后50%的班型,这个位置对小升初很不利。

路过的大学生看到这里想必是一头问号,并忍不住质疑自己到底是什么“废物”,有大学生开玩笑表示“重生都卷不过他们”,很显然并不是这位学生不够优秀,而是竞争对手太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学生透露身边同学已经有人学到初中数学甚至高中数学了,根本就“卷”不动,你以为这是个别情况?实际上是普遍存在的。

海淀区小学生有多强?北大教授也为之震撼

不可否认,北京高考确实比其他地区简单一些,但是北京的海淀区遍地都是“卷王”,灿烂又辉煌!

海淀区的小学生有多强?就连居住在北京海淀区的北大教授都为之震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大丁教授的女儿在北大附小上学,以前他也对海淀区的“牛娃”有所耳闻,也曾听过“我家孩子5岁会1500个单词够不够?在美国够,但是在海淀区不够”这样的段子。

丁教授一直以为是开玩笑的,直到女儿一次班级活动的时候,他听到其他家长聊天,得知大多数学生都会上千个单词,才知道这不是段子。

丁教授忍不住感慨“海淀区是中国竞争最激烈的学区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学掌握1000多个单词在海淀区是普遍现象,有的学生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会把fce过掉,这相当于大学英语四级水平。

海淀区有最好的教育资源,比如人大附中的学生上实验课大的老师可能是中科院的院士,同时也拥有最好的生源,学生的父母都不是一般人,确实是其他地区甚至北京的其他区不能比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的先天条件不同,其他地区家长没必要效仿

海淀区学生的家长基本都是各界精英,他们拥有高学历,拥有正确的教育意识,能给孩子提供优质的资源,这些都是普通家庭的学生比不了的,所以其他地区的家长看到北京海淀区小学生的“内卷”没有必要焦虑,因为跟多数人都没关系

海淀区的学生先天条件就要优于绝大多数学生,他们对升学、就业依旧未来人生的目标也更高,海淀区的学生独属于一个赛道,其他学生该怎么学还怎么学,没必要受他们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很多家长所说的,“内卷”其实是违背了学生的成长规律的,快乐教育也没什么不好,教育不全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高分机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考不上清华北大就是失败吗?上不了好的大学就要哭天抢地吗?当代学生学习和升学的压力已经很大了,就不要再去跟别人比较来给自己徒增焦虑了,只要明天比今天的自己更好了就是进步,家长别把孩子逼的太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地的教育资源差距就是存在,家长和学生都要接受这种差距,也许在努力还是无法超越人家,但是却可以超越自己。

今日话题:你对北京海淀区的小学生“内卷”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