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今世界的海上霸主,排水量动辄数万吨的航母,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比如它的下水,更是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可航母的下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往往需要几天时间,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简单,可以在一上午完成,如果碰上印度,可能还要反复下水,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航母下水为啥需要这么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航母下水为何要几天时间?

现代航母一般在干船坞内建造,由于干船坞往往都有配套的门吊、滑轨和鹤嘴吊,设备齐全,便于精确安装各种模块和电子设备,同时方便对船体下半部分进行作业。而当航母建造接近完成,可以开始舾装时,就要向干船坞内注水,以便让它浮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注水的过程,一般都非常漫长,比如美军“福特”级二号舰“肯尼迪”号,光向船坞内注水,就用了10多个小时,而我们的船坞更大,耗时应该更久,为何会需要这么久呢?原因之一就是船坞非常大,能容纳航母的船坞,一般长三四百米,宽也有近百米,就算是印度科钦造船厂的小号船坞,也有235米长、32.5米宽,再加上十几米的深度,蓄水量巨大,需要时间来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注水的时候还要注意水流对航母的龙骨和底座枕木的冲击,如果太快了,比如直接把坞门打开,放水进来,搞不好会把船体冲歪,撞上船坞,甚至倾翻,那就得不偿失了。在历史上,的确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比如2016年,印度海军F39“贝特瓦”号导弹护卫舰在孟买进行大修时,就曾在船坞中发生侧翻,事故造成14人轻伤,2人死亡。当然,航母因为体型较大,翻成这样是不可能的,但万一船体撞到船坞,也不好收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侧翻的印度护卫舰

第三,现在军舰在坞建造阶段,完成度往往就比较高,很多武器、雷达电子设备已经都安装上去了。如果注水的时候动作比较激烈,非常容易对这些武器平台和雷达电子设备基座的稳定性造成影响,进而降低整艘航母的作战性能。即使船体是平稳浮起的,也要进行必要的检查,一来一去,时间自然就过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航母来说,不仅注水慢,有时候即使船体已经漂起来了,船坞蓄水达到了安全深度,也不能立刻出坞,而是要等潮水,最好是大潮来临的时候再出坞。这是因为建造航母的船坞,一般都在海边和河边,航道狭窄。而航母出坞的时候,并没有动力,需要多艘拖船合力,又拖又推,才能将这个大家伙弄出来,拖船越多,需要的作业水域就越宽,因此长大潮的时候无疑是最适合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航母出坞之外,就会被转移到舾装码头,停靠过程又是一番折腾。舾装和试航过程一般要持续一两年,比如说现在下水的航母,快也要到2024年才能服役。看到这里,有人说了,二战时期的航母,下水后两三个月就可以形成战斗力了,为什么现在的航母光舾装、试航就要一两年,形成战斗力更是要两三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因为现代航母的复杂性,远非二战时期的航母所能比的,就像日本虽然在二战时期就是航母的“高级玩家”,现在却连改个航母都费劲,原因并非美国不允许,而是两者的技术进步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日本实在是实力不允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改装的加贺号航母

如果这艘航母采用了较多的新技术,比如电磁弹射器,那么形成战斗力的时间可能还要往后推,比如美军“福特”级航母早在2017年就已经服役了,直到今年才初步形成战斗力,整整推迟了5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