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点数学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对此,知名数学教育工作者应俊耀表示,很多人都忽略了数学学习的整体性,以及学习和生活的关系。数学是个系统工程,改变数学学习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改变,尤其要把握住初中这个重要阶段。从学习方面来说,孩子要做到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从生活方面讲,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也能促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文丨周岁 编丨Luna

如何学好数学,是一个经常被提起的问题。对于孩子数学学不好的情况,不同的家长也有不同的分析:

有的认为,学数学需要天赋,父母数学没学好,所以孩子学起来也费劲;

有的认为,孩子就是不认真,上课不好好听,所以学不会;

有的认为,孩子是题做少了,导致考试不会……

其中一些理由听起来,颇有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意味,觉得学数学可以通过听课、刷题的量变实现质变。

但是,这些都没有触及数学学不好这个难题的根本原因。

前段时间,知名数学教育工作者应俊耀老师做客外滩教育直播间时,就对“双减”后的数学学习新要求做了详细的分析:要求孩子从“背诵”数学转为“理解”数学,从“机械式”的刷题转向“质”与“量”的平衡,从对解题技巧的推崇转向以数学思维为重。

直播下半场可在外滩教育视频号观看

在一线耕耘多年,应俊耀也是一位非常跨界的老师,他不仅是一位数学老师和数学竞赛教练,也是经济学著作的译者,曾在高校兼职讲授生活中的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导论等课程,他还是自由撰稿人和国际注册会计师。

在学生时代,他就拿过奥数全国三等奖,也曾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高考数学试卷。工作多年后,看到同龄人多为孩子学习数学而苦恼,他深感很多人在数学学习上走入了误区。因而投身于数学教育中。因此,他称自己是一位游走在经济学和数学之间的教书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应俊耀

对于很多孩子总是学不好数学这个问题,外滩君再次请教了应俊耀。在他看来,很多老师和家长都忽略了数学学习的整体性

从小学到高中,数学的难度是不断提升的。

一方面是同一个主题下的内容,不断深入,比如小学时,孩子们学加减乘除,到中学则深入到幂运算;

另一方面,代数和几何之间还有着各种联系,越学到后面,就越需要灵活转换的能力,比如二次函数问题就既可以通过纯代数的方法解,也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得到答案。

而初中是一个重要节点,因为这个时期开始,不仅开始引入代数思维,也就是用字母代替具体数字,数学知识从特殊推广到一般,还开始重视演绎逻辑能力。

而这两者都是训练数学思维,搭好数学框架的基础。因此,如果在初中这个“分水岭”没有掌握好正确的学习方法,数学可能会越学越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应俊耀指出,要把握住这个机会,并不能只靠孩子自己闷头努力,而是要从根源上改变过往对待数学的态度。

一是孩子要改变小学阶段的学习方法,注重解题过程。

二是老师不能停留在记住结论,而要深入数学原理。

三是家长对待数学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从生活点滴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唯答案论”可以应付小学

但初中更要求对问题本质的理解

从小学到高中,数学的内容越学越多,也越来越有深度,很多孩子小学时数学还不错,但是到了初中,就开始显露出疲态,学不得法。

在应俊耀看来,初中数学越不过这道坎,根本原因在于孩子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很多孩子没有意识到,自己还在用小学的方法学数学,也就是“唯答案论”。

最典型的就出现在选择题上,只要答案对了,不管是蒙的,还是巧合,就当作大功告成,全然不在乎自己有没有真的明白如何解题,以及怎么推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还遇到过一些数学学得非常超前的孩子,才小学六年级,就已经学到了高二、高三的内容,还会运用这些高级的数学知识来解题,乍一看甩了同龄人好几条街。但是他们真的理解自己所学的内容了吗?

应俊耀让他们试着证明一些高中教科书上的定理,这非常考验孩子们对定理背后原理的理解。可是,孩子们却都摇头说不会。可见,那些高级的知识在他们脑中,仍然只是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不成体系,遑论理解。

说初中是数学学习的分水岭,是因为从初中开始,数学就不再像小学那样,通过简单的运算得出答案就行了,而是更加重视数学思维

这一点,从2022年版新课标对于小学和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描述也能看出来。

小学阶段,数学还停留在具有各种数学意识上;而到了初中,更重视从意识深入到能力层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在应俊耀看来,进入初中以后,学习数学就要从以前的只要“知其然”,升级到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这个问题在小学时候还不明显,因为具体数字的运算靠死算也能得出答案,孩子们往往也就忽略了自己对原理的理解。

德国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曾说:“数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生命力正是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脑中有一套数学知识的框架,那么每次学到的知识才不会零散。

而支撑这套数学知识框架的,则是扎实又灵活的数学思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c×(a+b)=c×a+c×b的时候,美国四年级有道竞赛题是这样:64+64+64=8×□。

很多孩子的解法是把3个64相加得到192,然后再用192除以8得到24。

这个答案当然正确,但是这样就足够了吗?其实这道题完全可以用乘法分配律来解决:

64+64+64=8×8+8×8+8×8=8×(8+8+8)=8×24=8×□,因此得到□=24。

可以看到运用了乘法分配律这种更进一步的运算法则之后,题目本身的运算也变得更加简单明了。

那么为什么很多孩子没能做到“知其所以然”?恐怕还是日常学习中,没能养成数形结合的深入思考的习惯。

数学越学越抽象,但是如果在最初能够搞清楚每个定理、公式的证明和推导,再通过数形结合的思考方式来学习,那么数学学习就不是问题了。

还是说回那道题,在小学阶段,乘法可以看作图形的面积,所以乘法分配律除了写成算式,还可以理解为矩形的拼接和分割,这就把代数和图形结合到了一起。

这样一来,64+64+64=8×8+8×8+8×8就可以看成三个边长为8的正方形相加,最后可以拼成一个8×24的长方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愿意深入琢磨,这道题还可以变形:

1x1x1+2x2x2+3x3x3……nxnxn=?

三个数相乘的代表什么?可以是立方体的体积,也可以是正方形的拼接,还可以代表三角形的个数……

所以,要“知其所以然”,眼里就不能看代数只是代数,看几何只是几何。应俊耀也常鼓励和训练孩子们,看到数学表达式要学会通过几何图形去进行联想和构思,看到几何图形可以再转回数学表达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这里,他还提到了一个常见现象,那就是有些家长喜欢让还在小学的孩子用方程解“一切”。

比如鸡兔同笼问题,除了常见的算术解法外,也可以用数形结合的“面积法”来解题,这能让孩子对算术解法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用方程来解题自然很快捷。

但是应俊耀说:“方程属于大杀器,好用有效,但属于直线思维,过早接触方程会让孩子放弃思维训练。”

所以,他常和学生说:“我在讲平面几何的时候,你们一定要老老实实跟着我的思路。不是说一定要模仿我,而是你们要知道自己学到了哪个阶段、只能用哪些学过的知识来证明。不是不让你们用其他的知识,是为了让你们知道什么叫做演绎逻辑和欧氏几何的知识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习数学不能止步于动手试验

更要的是知道为什么做

当然,学习数学不仅是孩子的事,老师的教学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应俊耀多次提到,学好数学一定要吃透教科书。

对于现在使用的教科书,家长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现在的课本和以前相比删掉了很多内容,教的内容太简单;有的说“教科书把孩子们想得太厉害了,做做试验,观察观察就能掌握知识。”

在应俊耀看来,这是因为现在的教科书采用了“螺旋式上升”的编排模式,不再像以前那样分为代数、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专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的数学课本,图片来自网络

“孩子们的教科书远不如老师使用的教师用书的内容详细。如果老师在孩子试验完以后,不进行归纳,不进行引导,不进行总结,那么对大部分孩子来说,这堂课就是一个看热闹的过程。”

应俊耀说,这意味着对老师有更高的要求,“老师需要最后来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去做这个尝试,为什么是这么做的,从这个过程中可以学到什么。”

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要给孩子讲透知识,最好还要有总揽全局的视野,能够用数学思想联系不同模块的内容。

应俊耀就遇到过一次让他哭笑不得的情况。

一次,在讲解奇数偶数运算法则时(比如说:奇数+偶数=奇数),有个孩子说:“我们可以把奇数看成是‘坏孩子’,偶数看成是‘好孩子’,‘奇数加偶数等于奇数’就是坏孩子和好孩子在一起,好孩子被坏孩子带坏了,都变成了坏孩子。”

虽然顺口溜有时可以帮助记忆,但是这样一条“口诀”他却觉得毫无意义,因为它除了让孩子记住了“奇数+偶数=奇数”这个结论,毫无其他益处,更不用说这个奇数、偶数和坏孩子、好孩子之间毫无对应与联系,可以说硬扯上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情况在教学中并不鲜见。比如小学六年级的“圆锥的体积”这个知识点,应俊耀认为也有同样的问题。

在学习圆锥的体积时,主流的做法是让孩子们给圆锥倒满水或者沙子,再倒进等底等高的圆柱体里,操作3次,就会发现圆柱体也被倒满了。然后就得出了结论“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体积的1/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试验也做了,结论也有了,教学好像也就可以了。真的是这样吗?

“学习的角度来说,其实我个人认为这样学不到任何东西,只是告诉孩子这么个事实。这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只是记住了这个结论。”应俊耀说。

这样的学习,看起来热闹,但是除了验证了一下书上的结论,没法教给孩子任何其他有用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式。

“如何想办法去发现这样的规律”才真正触及到了数学的思维方式。就算是圆锥体体积这样很简单的知识点,背后也大有可挖掘的原理。尤其需要老师引导孩子们来做探究,真正在探究的过程中锻炼数学的思维。

圆锥体体积这个公式虽然简单,但是其实可以涉及到“卡瓦列里原理(Cavalieri principle)”。这个原理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无需计算出体积,而是通过选取合适的对象进行比较,就可以推导出体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自可汗学院

当然,上课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给孩子们讲解这么高深的原理,重点在于让孩子们体会这种推理方法背后的数学思想,体会到数学的美妙。

这一整套推理中,就不难发现好几种数学思维:

比如找类比。直接探究圆锥体的体积可能很难,但是从五年级刚学过长方体和角锥入手,可能就会有点头绪。

还有从特殊情况中找一般规律极限法”的思考方式。通过找角锥和长方体的体积关系,再到给圆锥体和角锥切片比较,最终可以得到“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体积的1/3”这个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比了解这个原理更珍贵的是,这背后的思考方法是可以被迁移到其他数学知识上的

所以,应俊耀才强调:“通常学数学去寻找规律,首先是观察,尝试总结,总结以后,发现书上的公式是成立的。但是这个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得到公式以后,我们还要去证明为什么一定是这样的。

还有前面说的数形结合来加深理解的数学思想,老师自然也可以做引导和示范。

“其实欧美很多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工作者,在科普或者使用教材的时候,很喜欢用图形来讲数学。我也一直很主张很多代数公式可以转换成图形来讲解,像已经被引进出版的《无字证明》(Proof Without Words)里就有很多中学数学的内容,很适合作为老师的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学是个系统工程

改变生活习惯比补习数学更有用

对于家长来说,辅导孩子数学不是每个人都能行的,但是担心孩子数学学习情况的心也是真的。有很多家长慕名询问过应俊耀,“孩子数学学不好,该怎么办?”这个问题。

每个孩子的情况各不相同,很难说数学上该补哪一块,更何况家长自己可能也辅导不了。越是在这种时候,家长就越要跳出数学这一门科目的问题,用更全面的眼光来看孩子整个的学习情况。

他特别强调:“数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学习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说孩子数学上出问题,就只补数学就好了。这其实和其他学科的学习,甚至生活中的各种习惯都有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孩子生活上的独立和学习上的习惯就有着很深的联系。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在学习上也会缺少独立解决问题习惯。

在女儿还小的时候,应俊耀就多次看到幼儿园门口有很多家长,甚至爷爷奶奶,还在给孩子喂饭。一问原因,很多家长说,孩子自己吃饭太慢了,喂饭能让他们吃得快一点。

父母包办了吃饭,孩子在这个阶段确实快了,但也缺少了锻炼的机会。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非常依赖父母,在学习上也很难养成遇到问题尝试思考和解决的习惯。一道题做不出了,就会问“爸爸,这个题怎么做?”“妈妈,这个题怎么做?”

生活上的习惯问题,这就变成了学习上的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要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就要先从生活上懂得放手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要包办孩子的生活,鼓励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和家务,相信孩子们通过努力,可以慢慢进步。

还是说吃饭这件事,应俊耀就很鼓励女儿从小自己吃饭,虽然一开始她也很慢,有时候还吃得一塌糊涂,但是这个痛苦的过程很快就过去了。21个月大时,她已经可以用筷子夹起米粒了,使用筷子的熟练度不输成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是改变固有印象,不要给孩子贴“数学不好”的标签。

数学这个老大难的问题,可能家长自己在学生时代就深有体会,轮到孩子上学,数学成绩久久不见起色,很容易就把问题归结为“孩子没那个天赋”“孩子就是随我”“孩子天生注定了学不好数学”。

但是,孩子们在数学上的止步不前很可能只是正常现象。

在小学阶段,读写和背诵的内容比较多,加上有研究表明,这时候女孩的大脑发育水平普遍高于男孩,所以女孩往往在语文方面学得比男孩好。这个现象确实存在,但问题在于有家长会据此觉得,我家女儿适合学文,不适合学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孩子那么小的时候,根本没有文理之分。过早给他们贴标签,只会让他们在(学不好数学)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应俊耀觉得,很多家长把下结论太早,太草率,反而限制了孩子在数学方面的潜力。

“本来可能过一段时间,孩子心智更成熟了,或者说理解力强了,数学也就上去了。但是被贴了这个标签以后,心理暗示作用是很强的,给学习数学带来很大的问题。”

所以,面对孩子数学学得不好的情况,家长还是要耐得住性子,不要一边着急数学成绩,一边又打击孩子,给他贴标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就是要让孩子养成时间观念,做事切忌拖拉。

数学是需要钻研的学科,要想把数学学好,更少不了持续投入时间。但孩子如果没有养成时间观念,在桌子前坐一个小时,才写几个字,就很难保证学习的效率。

不过,不同孩子出现拖拉的原因都不同,可能是心理原因,也可能是家庭因素,还有可能和孩子的心智发展水平有关,很难给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行动指南。

作为家长,能做的还是放下焦虑,适当督促,多和孩子沟通,多给孩子做示范。“适当的督促是要的,可能过了某个阶段,孩子就慢慢就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数学怎么学这个话题,能谈的实在很多,家长们的焦虑也是肉眼可见。在外滩直播间,评论区的问题和感叹就一直没断过。

但是,正像应俊耀说的,对待数学,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把它当作孩子学习的一环,甚至是生活的一环。

对于孩子和老师来说,都不能仅仅止步于知道答案,锻炼数学思维,搞明白知识背后的原理,日积月累,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也就是建立了数学知识的框架。

考试确实看分数,但是学习的过程不能这样,答案、分数都是次要的,思维、方法才是重点。只有这样,数学学习才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