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嘞来喽,今日吃咩呀?”(李先生,您来了,今天吃什么?)伴随着玻璃门的打开,一名满头银发,说着粤语的老人从藤椅上站了起来。

“仲系车仔面吧。”(还是车仔面吧)另一名同样满脸皱纹的老者边说着,边走到了靠门的位置坐下,显然是这店里的常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呢几日天气成日变,你要小心保重身体。”(好,这几天天气常常变化,你要保重身体)白发老人寒暄着,就转到厨房交代到。

老人是餐馆的老板,年过九旬已是耄耋之年,但仍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只是步履有些蹒跚。

他是一名华裔,父母原是香港人,很早就移民加拿大,因此他的餐馆也在加拿大的华人聚集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用牌坊、凉亭等中国风建筑打造的聚集区里,和老人一样,熟练转化普通话、粤语、英语的移民不在少数。而年已近百岁的老人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他没事便在餐馆里看书看报,招呼客人,日子过得很是平静。

一天回到家后,老人发现自家卧室的灯泡不亮了,考虑到年纪,他不敢再自行爬高上低,只能联系一名电工上门来修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想,正是这么一件毫不起眼的小事,揭开了老人隐秘而又传奇的另一个秘密身份!

“阿爷,冇咩大既问题,一阵系就好”(老爷子,没什么大问题,一下就修好)

维修的电工也是一位华人,没几下功夫,就把烧毁的接线取下,装上了新的,电灯重新恢复光亮。

男子满意地拍拍手上的灰尘,扶着梯子转身爬下,然后收拾好自己带来的工具准备离开。

“真系太多谢你啦!”老人一如既往地和蔼有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我走啦”一边说着,男人一边起身离开。

“那系咩”(那是什么?)

男人的前方正对着一个床边柜,柜子上的墙面上,一张黑白照片很是醒目神秘。

抬头的一瞬间,这名有些年纪,颇有眼力劲儿的男人一眼就看出,里面身材笔挺的男子所穿着的,看起来好像是英国殖民香港时期,下属勋爵所穿的制服,而这男子对面站着的,正是眼前的老人,只是那时要年轻的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仔细一看,这穿勋爵制服的男子,正在给老人佩戴什么东西,一看就是不简单。

“冇咩,系给我戴了一个勋章。”(没什么,就是给我戴一个勋章)老人没怎么在意,云淡风轻声地说到。

然而就是这一句话,激起了男子更大的兴趣。被殖民政府颁发勋章,眼前的银发老人,必定是一个不一般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看到男子疑问而震惊的眼神,老人只是淡淡地说,自己只是个退伍军人。

男子的疑问似乎得以解开,但又似乎没有。因为凭借自己的认知,一个普通的军人,是没有颁发获此待遇和殊荣的。

意识到老人不愿多说,男子也没继续问下去。只是留下了老人的联系方式,并邀请他参加当地的退伍军人活动。

也正是因为参加了退伍军人活动,老人的传奇故事才逐渐被后人所知:

老人名为郑兆根,是著名的“特工50”,更是唯一获得英国颁发勋章的华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云密布的香港

郑兆根在加拿大的温哥华逝世,又是怎么成为英军服务团的特工的呢?

原来,郑兆根的父母从香港移民加拿大后,1911年7月,生下了郑兆根。

1941年底,郑兆根的父亲去世,郑兆根奉承“百善孝为先”的中华传统美德,想着父亲在香港还有一些亲戚,便动身前往香港为父亲料理后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此时的世界局势正在急剧变化,轴心国和同盟国剑拔弩张,战争的阴影正笼罩着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

随着日本内阁广田弘毅提出的“国策基准”、外务大臣有田八郎“建设大东亚新秩序”,外务大臣松冈洋右“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等一系列政策,加之日本本身是弹丸之地,资源严重匮乏,为了维持其战略意图,必须寻找新的资源,日本把野心伸向了东南亚地区和太平洋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1年12月7日凌晨,在日本海军将领山本五十六、南云忠一的指挥下,日本海军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和潜艇,突然对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的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的飞机场实施突然袭击,第二天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国耻”演讲,并签署了对日宣战的声明,至此,太平洋战争爆发。

与此同时,日军早就对处于战略要害位置的香港虎视眈眈,为了实现其军事目标,早在3年前,也就是1938年10月在广州沦陷之后,日军便开始了对香港的封锁,经过一系列周祥的计划,在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第二天,也就是1941年12月8日凌晨4时,日军对香港发起了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战争的原因,郑兆根滞留在了香港,住在父亲的亲戚家中。随着日军进攻不断推进加剧,驻守香港的英军无法抵抗日军的攻击,12月25日下午7时30分英军投降,日军占领香港。

在这段时间里,香港充斥着枪声,民众的尖叫声和撕心裂肺的哭喊声,被战火笼罩的香港宛如人间地狱一般。残忍的日军公然违反国际公约、人道主义,杀害已经失去战斗能力的英军,甚至还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痛下杀手,手段残忍之至,惨绝人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兆根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残暴行为,燃起了他内心的正义之火,看着无辜的同胞被残忍地杀害,郑兆根咬紧了牙齿,脸部青筋暴起,双手紧握拳头,指甲甚至陷入了掌心的肉中,流出了血,他对日军的仇恨,已经达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

当上特工

香港中的一部分民众,逃往了内地广东,这其中也有郑兆根。

当时驻扎在广东曲江有一支特殊的军队——英军服务团,主要工作是营救被日军关押于集中营内的盟军战俘,并收集情报,它隶属于英国情报机构——军情六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知这个消息后,郑兆根兴奋不已,脸上终于重现出笑容,眼睛也充满了光。

“太好了,至少我能帮助他们救人,让这些人不至于惨死在日本人手里”。

因为郑兆根父母都是华人,会说流利的中国话,这对于加入英军服务团无疑是非常理想的条件。郑兆根成功加入了英军服务团,并且获得了他的代号——“特工5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任务

不久之后,郑兆根获得了他加入英军服务团后的第一个任务——想办法进入澳门,联系已经失去联系的英国使馆。

这个任务看起来只有短短几个字,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困难重重。

当时澳门的殖民者葡萄牙宣布,澳门在中日战争中保持“中立”地位,而日军在发起对香港的进攻的时候,出于战略考虑,已派军队将澳门重重围住,阻断了澳门同外界的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兆根躺在床上,用一只手枕着头,他闭着眼睛想进入澳门的办法,如同一个正在冥想的智者。

经过了缜密的设想,郑兆根得出了一个结论,无论走陆路还是水陆,都无法成功进入澳门,更别说去联系英国使馆了。

时间在不断地流逝,难道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难道第一次任务就要以失败而告终吗?

“既然常规的办法行不通,那就试试剑走偏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兆根在多次秘密侦查澳门情况中发现,在如此严密的封锁下,有一类人却可以正常进出澳门,这类人就是黑帮、土匪、地痞流氓、走私犯。

经过一番打扮,郑兆根将自己伪装成地痞流氓,来到法外狂徒的聚集地,和法外狂徒们一起喝酒,打牌的时候故意输给他们,很快便“融入”了他们。

恰好运输钨矿的人手不够,郑兆根通过“贿赂”毛遂自荐,加入了钨矿运输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日军的关卡进入澳门后,郑兆根借口闹肚子让其他人先走,然后按照英军服务团提供的信息,找到了英国使馆,确认英国使馆安全后,又赶回钨矿运输队,成功从澳门返回。

就这样,郑兆根漂亮地完成了第一次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极致的伪装

郑兆根出色的完成了联系澳门英国使馆的任务,加之他快速的成长,得到了英军服务团高层的认可,很快便派给他更加艰巨的任务——刺探日军行动的情报、营救被击落的盟军飞行员。

有了第一次任务成功的经验,郑兆根认为能够完成任务的关键在于伪装自己。在执行接下来的任务时,更加注重做好伪装。

他不断观察英军服务团驻地周边的老百姓,观察他们的衣着习惯,甚至还学会了一口地道的广东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乔装打扮,此时的郑兆根已经化身为广东的一个农民,连当地人都看不出他的破绽。在搜集情报的时候,面对日军关卡的检查,怎么才能把情报送出去呢?

郑兆根将自己伪装的道具用到了极致,通过踩点观察,郑兆根发现,经过日军关卡的时候,无论男女老少,日军都会进行仔细的检查,包括随身携带的物品,马车牛车上装载的东西,扁担两头的箩筐等等。

郑兆根经过反复的斟酌,想到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利用扁担伪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怎么用?

郑兆根用刀在扁担中介竹节的部门挖一个槽,把情报放在这个槽里,再用找到纹和路颜色基本一样的竹子做这个槽的盖子。这样一来,这根扁担和其他的普通扁担就看不出任何差别。

为了顺利通过日军的检查,他还像普通百姓一样,表现出惊恐和紧张。

“长,长,长官,我,我去城外卖,卖,卖菜。”

在接受检查的时候,郑兆根故意让自己的双手颤抖,不停地吞咽口水,眼睛也一定盯着自己的脚尖,不敢和关卡的日军对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走走!”日军士兵通过搜身,检查箩筐里面的东西,没有发现可疑的地方,就放郑兆根通行了。

殊不知,他们放过去的不是一个憨厚老实要到外面买菜的农夫,而是一个携带重要情报的“特工5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营救盟军

经过了几次的情报刺探,郑兆根对于广东一带甚至周边地区的地形开始熟悉,接下来,他要执行的任务是营救盟军。

但这些盟军在长相上与中国人有很大差异,更不可能将他们像情报一样塞进扁担中,那么究竟该怎么办呢?

郑兆根营救盟军,充分利用了天时地利人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时”:

广东一带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丰富,这为郑兆根营救盟军提供了极大的帮助。郑兆根通常选择下雨的夜里营救盟军,一来是因为夜晚视线条件不好,能见度有限;二来因为下雨,会让原本就不好的视线更加糟糕,而且瓢泼大雨的声音会掩盖住他们的脚步或者匍匐的声音,为他帮助盟军逃离提供屏障。

经过多次侦查,雨天的夜晚,这个时候的日军关卡防守相对松懈,只要不引起站岗士兵的警觉,就不会暴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利”:

郑兆根之前多次执行刺探情报任务,让他对当地的地形非常熟悉,哪里有可以勉强通行的小道,哪里有可以提供掩护的石头、植被,哪里是日军关卡的盲区,郑兆根已经熟记在心。为了成功营救盟军,只能“曲线救国”,穿越日军防守力量相对薄弱的关卡绕到安全地区。

“人和”:

郑兆根孤身一人前往日军控制区营救被困盟军,若没有其他人接应他,任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郑兆根想到了电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事先和战友对好了暗号,在电报中用这些暗号进行沟通。比如“我母亲50大寿”,意思是“我是‘特工50’”;“我有3头牛”,意思是“我正要营救3位盟军”;“叫上兄弟祝寿”意识是“到约定地点汇合”。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去了4年,这位在日军控制区内单打独斗的孤单英雄,在无数孤寂的深夜,蚊虫、水蛭的陪伴下,用他鬼魅的身影,营救了大量的盟军逃脱日军的控制区。在战争结束后,有加拿大媒体报道,他先后救出了1863人。而郑兆根本人却谦逊的回应,实际没有那么多人,可能是几百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离死亡最近的一次

郑兆根也经历过了数不清的危机,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日军投降前的一次任务,是郑兆根印象里离死亡最近的时刻。

和和往常一样,这次任务是进入日军控制区,刺探日军情报。

为了不暴露,郑兆根在当地花钱雇了一名向导。把自己伪装成一个生意人,来这个地方考察。

“这个地方日本人多不多,他们一般在什么地方出现,会不会对我的生意构成影响,我可不想我挣的钱被日本人抢走!”郑兆根走在路上,试探性的问向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向导正要回答,抬着长枪,枪头上还装着长刺刀的日本士兵正好经过。

“哎呀!”向导身影一闪,一下躲到了附近的草丛里,让郑兆根始料未及。

因为对日军的本能惧怕,向导在草丛里蜷成一团。眼看躲的地方可能被看见,他便挪了挪身子,想要换个位置。随之,声响发出!

“糟糕!这小子要给我找麻烦了!”郑兆根一边想着,一边强装镇定。

果然,草丛里传来的声音,马上被高度警械的日军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嘎!……”

日军将边骂着,边将向导从草丛里抓了出来,与站一旁的郑兆根一起反捆了起来,之后就抓去毒打和审讯。

郑兆根一直回答,自己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而向导除了害怕,其实并没有什么秘密。

在拳打脚踢之后,日本士兵没有问出有用的信息,于是便拔出了插在枪头的刺刀,准备将两人杀害。

这时候,就连郑兆根都觉得自己要死在日本人刀下了,他闭上自己的双眼,静静的等待着那一刻的来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却不想,这个快要将他害死的向导,突然成了自己的救命恩人!

或许是急中生智,大难临头,向导想起自己口袋里面有一张名片,战战兢兢的将其递给了日本人。

日本人看到名片之后,围在一起讨论了起来,然后就,挥挥手示意两人可以走了。

原来,向导递给日本的名片,上面的名字来自一名在澳门教授日语的退休日本官员,通过日文教学来收买中国人以获得情报。

日军士兵看到这张名片,以为两人已经成功被日本官员收买提供情报,所以就把他们放了。

向导的名片从何而来,我们不得而知,但或许是老天都在帮助郑兆根。

获得勋章 安享晚年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至此,战争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郑兆根多次执行危险任务,最终化险为夷,全身而退,成为了服务团里面的传奇特工。

1947年,香港总督亲自为郑兆根颁发了勋章,对他在战争期间的出色表现和卓越贡献以示表彰。郑兆根也成为了二战时期获得此勋章的唯一华人。

之后,郑兆根回到了他出生的加拿大温哥华,开了个餐馆,平静过日子直到晚年。

2006年10月,郑兆根在温哥华逝世,享年95岁。

这位传奇的华人,有着中国血统里流传下来的美德和爱国情怀,这种无私、大爱之举,令人敬佩。

参考资料:
(1) CCTV4[华人世界]加拿大:传奇华人“特工50” 一人挽救数百生命
(2) 《新传奇》:传奇特工郑兆根:一人挽救数百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