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教社小学数学的教科书插图也引起了很广泛的批评。确实,这种插图是显而易见的怪诞,人物形象五官和形态都颇为怪异。很多人认为这是有意识形态斗争在里面的一种美学塑造和渗透,是一种隐蔽的敌对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个人认为,这件事情可能并不是有意的。核心在于,人教社教科书的设计和插图大概率是源于招标,而承接的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也并非没有本事,吴勇本人是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会员、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委员、汕头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委员等多个职务,并不是无名之辈。在平面设计中也是比较有名气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勇作品

当然,这种业务大概率会外包,从既有作品来看吴勇本人也不是这个风格。设计工作室承接后用一些学生来做以便压低成本,以出版社愿意或者能给的价位,也远不及其他商业项目,所以能分给最终执笔的人的钱并不多。在这个情况下,学生的水平就很难保证了。这些争议插图看上去,像是在进行某种不成功的模仿,有人认为是模仿奈良美智的风格。不过与奈良美智的作品相比,这个模仿水平也是非常粗劣的。如同有人评论的,更像是一种技艺不精下的“风格”讨巧,画手并非毫无功底,但这些插图表现的是一种想突破却又不知道如何突破的盲动,最终走向了离谱的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奈良美智作品

这其实更糟糕,比外国系统性的美学攻击更糟糕,因为这反映的是中国体制内机构的非专业美学素养。因为,作为教科书出版机构,人教社让这种盲动通过了出版社的审核,这也说明了很多问题。

画手这种讨巧很可能也并非出自某种政治自觉,这可能更多的是个人水平的问题。可以看出,出版社在对待这种大范围普及的教科书出版任务时是含糊的,并且很重要的一点是没有任何的美学自觉。让这种令使用者严重不满的插图能够被采纳,人教社自己虽然很可能不违规但确实有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问题。中国社会刚富裕没多久,因此美学整体积淀是不足的。同时,中国过去的发展中很大一部分,或者说是显形部分是依托美国秩序形成的。因此,中国的美学一方面从西方美学中汲取大量营养,但另一方面也很容易失去主体性受到强势的西方美学的塑造和影响,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两方面。而塑造,必然会带来权力的进一步不对等,除非你能用新的权力在旧权力的缝隙中生长起来。

中国社会普遍意识到艺术本身的政治性还是在这几年与美国关系恶化后才出现的,而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在西方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就已经开始理论化,这种积淀的差距也注定了我们虽然意识到问题,但要马上形成对冲、竞争也非常困难。现在这个议题其实已经被泛政治化了,这也说明我们的社会在处理这种议题时还较为稚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唯一可以解决的路径还是提高自己的艺术与美学素养,这需要假以时日才能提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整体艺术素养还是不得不望西方项背的,但有了这种自觉,是重新开始探索自主性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