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政务信息(专报信息)》刊发题为《东营市创新实施乡村人才“头雁”引领行动带动实现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文章,详细报道了东营市人社部门创新开展乡村人才培养、评价、激励和使用的典型经验做法。相关工作做法曾在央视《焦点访谈》《山东支部生活》《山东通讯》《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台、新华社等多家媒体平台报道,并纳入中组部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材。

创新实施乡村人才“头雁”引领行动

带动实现乡村振兴农民致富

近年来,东营市探索乡村人才培养、评价、激励和使用机制,建立乡村人才分类评价使用体系,涵盖农村一二三产,从“土专家”“田秀才”和农民“能工巧匠”中,选拔培养了一批善钻研、敢开拓、懂市场、会经营的“乡村头雁”,有效带动农村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评选各类乡村领军人才816人,带动乡村创新创业生产基地139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营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做法在山东卫视各大新闻栏目报道

聚焦“多元培养”

让创新创业“有动能”

一是实施“集中研修”式培育。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实际,综合采取进高校“研修学”、到先进农业经营主体“观摩学”、与技能大师“探讨学”等方式,分批分类组织职称农民、技能农民集中研修,提升专业素质、创业能力,共培训2523人次。二是实施“导师结对”式培育。针对业绩突出的“头雁”,采取“县推荐、市遴选、共培养”模式,聘请高水平农业专家进行“一对一”结对培养,支持成果推广运用,共结对市内外专家导师1247人。三是实施“梯次储备”式培育。面向具备潜力、尚未取得职称和技能资格的优秀乡村人才,实施梯次培养计划,开设乡村人才项目制专题培训班,培训合格者纳入拟晋升人才储备库,再开展特色化、专业性重点培养,累计培育各领域乡村后备力量1200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营职业农民评审创新做法在《人民日报》报道

创新“评价赋能”

让产业发展“有人才”

  一是首创“种养能手”农民职称评审。围绕特色农业,首创农民职称评审机制,重点对作物蔬菜、经济林果、畜禽养殖等一产“田秀才”“土专家”进行职称评定,有效打通新时期农民职业化发展的“晋升通道”。2018年以来,共评审正高级职称农民4人,副高级34人,中初级441人。二是创新“能工巧匠”技能认定。聚焦二三产业一线工作的“能工巧匠”,建立农民技能认定制度,选拔评定农民技师、农民高级技师、农民特级技师,与职称评审互为补充,基本涵盖农村三大产业。2021年以来,已开展植保无人机飞防、草柳编制等8项认定,认定农民技师83人、高级技师3人。三是突出“以赛代评”激发活力。举办全市乡村振兴传统技艺技能大赛,对获得优异成绩的,开辟绿色通道,直接认定为相应级别的农民技师,实现选拔人才、促进产业、带头致富的“1+N”效果。2019年以来,共开展20项技能大赛,其中含2项省级赛事,选拔东营市“技能状元”18人,发掘乡土技能人才251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营职业农民评审典型做法在《山东通讯》报道

强化“政策倾斜”

让人才发展“有奔头”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对获评初、中、高级职称和农民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的优秀乡土人才分别给予3000元、5000元和8000元的补助,截至目前,共为479名优秀乡土人才发放各类补贴资金209万元。支持乡村“头雁”创新创业、产品推介、项目扩容,有了官方认可和政府支持,被评为“高级农艺师”的利津县临河瓜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王燕燕,顺利通过银行信用背书,获得45万元全额贴息的小额贷款,合作社种植规模由1500亩扩大到5000亩,合作社会员达到2300余户,总产值突破8500万元。二是树立荣誉激励“导向标”。对乡村“头雁”,优先作为评先树优、党员发展、“两代表一委员”、村干部等推荐对象;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乡村振兴创业之星等荣誉评选中,设立专项名额;在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及农业新技术示范基地等评选中,专项支持有职称或技能农民创建的经营主体。目前,共有166人、63个经营主体获县级以上荣誉奖励,3人进入乡镇(街道)班子。三是明确待遇倾斜。纳入乡土专家库管理,优先安排参加各类培训学习,优先受聘为培训讲师开展有偿服务活动,目前已入库土专家369人,参与授课培训专家3418人次,培训群众10.2万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众日报》报道东营职业农民评审典型做法的报道获得“山东新闻奖一等奖”

突出“人尽其能”

让乡村振兴“有前景”

  一是推动基层服务。按照“田间是教室、土专家是教师、现场是教材”模式,组织乡村“头雁”开展“送技术上门”活动,帮助普通农户解决生产难题。截至目前,“土专家”共开展各类基层服务1522人次,服务农户18237人。二是带动共同致富。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遴选部分优秀项目纳入创业项目储备库,定期向群众推荐,带动更多农民创业增收。目前,乡村“头雁”带动8252户村民实现户均增收0.97万元/年,共实现增收8000余万元。东营区狐狸养殖户刘素芝获评“高级农艺师”职称,为周边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吸引带动100余户农民从事毛皮动物养殖,户均年增收10余万元。三是引领产业发展。支持乡村“头雁”延长产业链,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乡村产业,利津蘑菇“土专家”佟福兴选育出平菇、鸡腿菇、双孢菇、猴头菇、桑黄等多个优良品种,发展带动生产基地5个,专业村6个,辐射带动种植户2000多户,遍布省内6地市及天津、新疆、云南等省市,生产菌包远销美国、韩国等国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东营乡村人才评价创新做法经验纳入中组部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