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2007年推出村镇银行政策的时候,初衷当然是美好的,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我们四川的天府银行(当时还叫南充市商业银行)联合其他股东抢先在全国成立了国内第一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来看一下政策对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要求:在地(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100万就可以开银行,这虽然有点玩笑,但这就是事实,虽然各家成立的银行注册资本都没有下限这么低的,但这和工行这类3000多亿元注册资本,3万多亿元净资产的银行来比,那就是蚂蚁和大象的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出台政策的背景,还是可以理解的,当时我在一家年营收额在10亿元左右的化工生产企业负责财务工作,在和各家银行的接触中,他们对我们毫无兴趣,原因是我们只愿意承担10%以内的贷款利息,因为化工厂虽然赚钱,但生产企业只能承担这么高的融资成本,再多就不合算了。而银行却报出非常离谱的利率,四大行主要做的是基础设施和大型央企、外企和民企的业务,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大量涌入房地产也抢夺中等规模的实体企业,那些业务都太赚钱了,房企和高速成长的实体企业对利息的承受能力高得吓人。

连一家小有规模,运作良好的化工厂都是这个待遇,就可以想象小微企业和农户们可以享受到的金融服务质量了,于是就有了村镇银行这类微型金融主体。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相关决策层是看到了的,也想到了这些当时认为是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金融都是靠牌照赚钱的,哪怕是微型的村镇银行,那也是银行,有了牌照就可以开展一本万利的金融业务。金融必须上规模,小打小闹的做法,不仅赚不到钱,可能连运作成本都赚不够。于是这些村镇银行在一番试探后,主要盯上了两项对他们放开了的业务,一是票据,二是存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金融信息网的记者在裁判文书网以“村镇银行”为当事人,以“票据”为关键字进行搜索研究。结果显示,仅在2021年与村镇银行有关的案件有54745起,其中有462起案件与票据有关,占比约0.84%。这还是在国内前几年爆发了多起重大票据案件后,很多村镇银行的承兑汇票等已经被大量企业拒收的情况下才成为这样的,不然案件还会更多。

搭上一堆顶级互联公司的平台后,一些脑壳转得快的村镇银行打破了地域和注册资本的限制,迅速地膨胀起来。但是注册资本较低,网点较少和无法接入人行结算系统等,导致最好的村镇银行也无法成规模地吸收到活期存款这类低成本的资金,只能一直高成本地运作,就为今天的困局埋下了隐患。

网上跨地区存款销售渠道的政策调整只是诱因,监管层是想在风险还可控的情况下,主动来解决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但是还有一个观点认为,政策的调整太过滞后,导致有些规模已经做得较大的银行,因为业务突然中断而引起一系列新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些专家认为,大型银行是不喜欢互联网金融和村镇银行这类新型竞争对手的,期望其出现一定的问题,并坐看其问题变大,最终被监管政策一击而溃。卖石灰的见不得卖面粉的,同行之间的竞争,产生这样的心态,其实也是正常的。但是,这样的折腾,受损失的当然是普遍的储户等相对来说“无辜”的银行客户,同时受损失的还有国家金融改革的信心和后续政策出台的勇气。

资本分为工业资本、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而金融资本,是为了资本融通而存在的资本,用钱赚钱,如银行贷款、证券买卖等。金融资本的特性就决定了,其是三大资本中唯一脱离具体的商品经营活动的存在。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也是三大资本中最大的,比如2021年全球最赚钱的十家公司中,国内的银行就占了五家,这多少说明了一些问题。

虽然村镇银行、P2P和第三方支付工具,这类新的金融业态都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但是不能就因此停下了金融改革的脚步,毕竟消费不振和经济下行的压力还悬在头上,切不可因噎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