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已跃居我国第3-5位高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死亡率逐年上升,成为仅次于肺癌的我国第二大高发肿瘤。

在我国,85%以上的结直肠癌发现即晚期,即便通过以手术为主的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不超过40%,而早期结直肠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5%,甚至可治愈。因此,了解结直肠癌相关知识,做到早预防、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对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期特邀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伟强,为大家解读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伟强

记者:日常生活中,哪些坏习惯容易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

王伟强:饮食习惯方面:(1)肉食尤其是红肉摄入过多。红肉是指猪、羊、牛等哺乳动物的肉,含有很高的饱和脂肪酸,会增加肠道负担,影响肠道功能,导致体内的代谢废物不能被及时排出体外。一旦代谢废物在体内长期积累,很容易危害到身体健康,严重时可诱发肠癌的发生;(2)腌制、油炸、烧烤等食物摄入过多。火腿、咸菜、腊肉、炸鸡、油条等腌制、油炸的食物中含有亚硝酸盐,经常摄入,可增加肠癌、胃癌等消化道癌症的发病风险。除此之外,油炸食物可产生大量的油脂氧化聚合物,其中包括致癌物苯并芘,也会增加癌症的发病风险。而且油炸类食物含有大量的油脂,经常摄入,会造成肥胖,增加肠胃负担,对健康十分不利。

生活习惯方面:(1)长期吸烟、大量饮酒。经常吸烟会导致大量的致癌物质进入身体内部,增加癌症发病的风险性。而经常喝酒,会导致肠粘膜受到刺激,从而诱发肠癌;(2)作息时间不规律。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繁忙,熬夜加班十分常见。过度熬夜,不仅会损伤肝肾等脏器的功能,对肠道健康也会造成危害。夜间,肠道需要足够的时间进行自我修护,而熬夜时,肠胃还在不停地工作,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形成肠炎等疾病。经常熬夜,还会影响体内的生物钟,导致排便不规律,甚至可造成便秘,体内的代谢废物不能被及时排泄,也容易诱发肠道病变;(3)运动过少。长期久坐不动,可影响身体的新陈代谢,造成肥胖。此外,久坐不动,也会影响肠道的蠕动,使肠道内的代谢物长期滞留于肠道内,而这些有害成分会刺激肠黏膜,诱发各种肠道病变。

记者: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王伟强:(1)大便潜血阳性;(2)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3)以往有肠道腺瘤史;(4)本人有癌症史;(5)有大便习惯的改变;(6)符合以下任意2项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

记者:出现哪些症状要警惕结直肠癌?

王伟强:结直肠癌往往没有特异性症状,甚至是没有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便血、贫血、腹痛、消瘦、大便性状和习惯的改变、消化吸收不良等症状,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并且持续时间超过2周就要警惕结直肠癌的可能。

记者:结直肠癌主要筛查手段有哪些?

王伟强:(1)大便隐血检查。大便潜血检查是大规模普查时或对一定年龄高危人群做结直肠癌初筛时常用的手段,阳性者再做进一步检查;(2)直肠指诊。直肠指诊是诊断直肠癌最重要的方法,由于中国人直肠癌75%以上为低位直肠癌,能在直肠指检时触及。因此,如有便血、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变形等症状,应尽早进行直肠指检;(3)肠镜检查。肠镜检查是最重要的结直肠癌筛查手段,也是早期发现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重要方法。目前提倡年龄40岁以上人群均有必要进行一次全结肠镜检查;(4)粪便DNA肠癌检测。这是一种新型的筛查手段,是根据中国人遗传学特点开发,对整体肠癌的检测敏感性高达84.22%,特异性高达97.85%。可以检测出直径1厘米以上进展期腺瘤和肠癌病灶,及时发现早期肠癌基因突变;(5)影像学检查,比如腔内超声、磁共振、CT,还有钡剂灌肠等等。这些检查比较方便,无痛苦,但阳性率及早期微小病变的发现率不及肠镜检查,并且不能进行病理检查;(6)消化道肿瘤标志物,比如CEA、CA199、CA724等,这些肿瘤标记物的检测有助于提示患结直肠癌的可能,但诊断的特异性不强,早期阳性率较低。

记者:如何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王伟强: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最重要的是早诊早治。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即结直肠腺瘤,目前,90%以上的结直肠癌是由腺瘤进展而来。因此,预防结直肠癌的最主要的方法是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腺瘤并进行内镜下切除。另外,内镜下腺瘤切除后仍有复发的可能,因此还需要定期复查肠镜。

其他预防结直肠癌发生的方法包括:(1)合理膳食:少食动物脂肪、红肉、烧烤腌制食品;宜鱼肉、高纤维、含叶酸和钙、硒等饮食;(2)改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多运动、规律作息。

总之,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王伟强提醒大家,肠镜检查是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同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远离结直肠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