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丰村至今已有逾千年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时,东坡井专供过往官员、商贾等汲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丰古官道呈不规则“S”形,剖面为“V”字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丰古官道由铁轮车或铁箍轮车摩擦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丰村遗存的古车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兰阁位于遂溪县岭北镇调丰村北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嘉靖年间,红糖作坊的制糖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调丰村,刻印着璀璨文化的古遗址随处可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翰第,又名北京大屋,为三进院落式砖木混合结构硬山顶建筑。

调丰是米粮丰盛的调丰,也是人文荟萃的调丰。

在千年历史长河中,遂溪县岭北镇调丰村创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留下了大量文物遗存。千年古官道、东坡石井、宋代程氏祖祠、明清外翰第(北京大屋)和景兰阁、石敢(石狗)、八角石井……走进调丰村,刻印着璀璨文化的古遗址随处可见。

辘辘的车轮无数次驶过坚硬的青石,形成了一道震惊世界的古车辙。历经千年风霜,深深的车辙依然如故,默默地向人们证明——调丰村曾是重要的雷州古官道。

遂溪境内现存的古官道遗迹有4处,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调丰古官道。在岭北镇调丰村银溪畔的青石上,遗存着一条深约64厘米、长约40米的古车辙,车道上还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牛蹄印,或深或浅,最深的有8厘米。多年来,这条古车辙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史专家、学者与游客前来调研参观。

据介绍,调丰村的古官道历史还远不止千年。经专家翻阅史料文献,反复推敲探讨与核对后,认为调丰古驿道始于汉唐,自汉武帝在徐闻设县就已存在,是从京都经湖广通往雷琼古官道的交通要道。这个古官道遗址还被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后审定为广东省重大发现,于2010年公布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无可置疑,调丰村古官道的发现,给后人留下了无尽遐想。然而,村内的古驿站、古石井也同样有着神秘色彩。

“由于官道就在调丰村村边,朝廷便也在调丰村设了茅亭驿站,供传递公文、来往官员或书生上京赴考在途中歇宿、换马。自此,一个繁华的商品集散地就诞生了,每天车来车往,十分热闹”。调丰小学校长程候鑫介绍。

笔者在茅亭驿站门前看到,这里还有一口泉水清澈的石井。据介绍,这是专供过往官员、商贾等歇憩汲用的泉井,其深3米,井底有两块天然大青石,石缝冒出3个泉眼,寓意三元;六角形井壁用青石砌筑,用全石雕凿成高66厘米、内径85厘米的圆形井围,含有“圆禄”之蕴。井围中间对称地钻有两个小孔,作为夜晚锁盖井口之用。

据介绍,这口井有着奇异之象,每年清明时节与腊月卯晨,人们就会听到井底有悦耳的蛙声。清澈见底的泉水中,却从来没有人看到这只鸣叫青蛙出没。更奇特的是,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雨季旱季,泉水总是溢出井面而汩汩地流出井沿,即使现今地下水位已经普遍降低,但这口井的泉水始终能溢出井面。

传说,苏东坡当年被贬途经调丰村歇憩时,他只需俯身一掬,就可以舀到那清凉甘冽的泉水用于解渴、涤洗。后来,当地人为了纪念苏东坡,就将此井命名为“东坡井”。

当笔者问及关于驿站更多的故事时,正在东坡井打水洗衣服的陈姨抬起头,指着“景兰阁”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驿站的作用越来越小,逐渐变成了眼前的这个书院,后来还培育了一代代才子。”

据介绍,清嘉庆年间,进士、翰林编修陈昌齐途经调丰,知书重贤的调丰父老抓住机会,恭备了文房四宝,请陈昌齐为驿站题字,陈昌齐用苍劲有力的笔法写下“景兰阁”三字,自此,驿站便有了新的名字。

景兰阁在书声中成长,在书声中壮大。到了清道光三十年间(公元1821年至1850年),在此求学人数已多达数百人,一座两进院的景兰阁已显得拥挤。对此,雷州各地学子、绅士及商贾便纷纷慷慨解囊,为景兰阁建起了两座规模一样的分院,被当地群众称为“小书房”。

据不完全统计,从宋至清,这里培养出了8名进士,20多位各等贡生、廪生。雷州半岛有30名进士曾经在这里求学、讲学、切磋学问。

走进调丰村,古色古香的气息拂面而来,抚摸那数不尽的石碑、斑驳的土墙,或站在有着深深车辙的古驿道上,或俯身抔起清洌的泉水,刹那间,一千年前的冷清与狂欢、萧条与繁华,似乎又重现于眼前。

文字:麦思容摄影:郭龙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