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昨夜,我和阿半看电影看得口干舌燥,于是到门口便利店打算买两支雪糕。

结果随便拿了两支,店家告诉我:三十。

我们虽然被激情冲昏了头脑,但是还没完全冲昏,于是换了两支,结果,扫码付款:

支付宝到账:五十元。

属实给我整愣住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块钱两块钱的雪糕悉数消失。

原本我以为十块钱的雪糕已经很尊贵了,可是现如今,这都算是贫民消费了。

很多便利店卖得也很夸张,动不动就十几块钱起步。

去网上搜一搜,甚至能找到七八百一组的雪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几块钱一根算是非常平常的事情。

比如,这款的售价,折合下来就是一杯13.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稍微普通一点的,也得十块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便宜的还是我们从小吃到大的伊利心情和冰工厂,价格在一两块钱左右,但还是比之前要贵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像,原先十块钱能买一大兜子雪糕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为什么雪糕越来越贵了?

贵的雪糕真的会更好吗?

那些小时候能买到的便宜又好吃的雪糕为什么消失了?

大家好,我是带你扒下行业底裤,露出各种商业内幕的名侦探牛腩。

今天,我们将一起掀开网红雪糕的绚烂底裤,去探寻高价背后的离谱真相。

1

1

现在的网红雪糕,真的可以说是癞蛤蟆装青蛙,长得丑玩的花。

重灾区就是各种宣传能减肥的“低糖”“低脂”雪糕。

比方说某款番石榴椰子雪糕,就宣称配料减少了80%的脂肪。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这80%,不是和行业标准比较,而是和自己另一款雪糕比,这就很有意思了。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文字游戏玩的属实花。

虽然仍然可以说是「低脂」,但多少沾点诈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低脂,并不一定代表着健康和低卡。

很多商家,知道自己的产品糖分高,就宣传低脂,要是脂肪含量多,那就可以宣传低糖

总能找到一个健康概念骗一骗。

比如,卖棒冰的,全是糖水,但是没有脂肪啊,那就可以宣传,0脂健康。

但是他不会告诉你,这玩意儿化开,比可乐含糖量还要高。

大家爱吃的雪糕类冰激凌,浓郁口感大部分来自于脂肪,而甜味大多数来自于糖,如果低脂低糖,口感就会大打折扣,所以,雪糕是很难兼顾口味和热量的。

除此之外,虚构名贵原料来抬高价格,也是新消费雪糕营销的重灾区。

宣传的时候,各种名贵猛料咣咣加,什么葡萄都是来自吐鲁番的特级葡萄。

结果一查,用的是散装。

更离谱的是,还有雪糕宣传自己不加一滴水,全是奶,结果,配料表里明晃晃的就写着“饮用水”三个大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所谓的网红新消费品牌都有因为虚假宣传被处罚的黑历史。

更恶心的是,有的雪糕品牌虚假宣传就算了,还老是「崇洋媚外」。

动不动就是选用外国高端原料,什么获得国际大奖,结果最后一查,都是虚假宣传。

除此之外,很多品牌都会捏造一些新概念来涨价。

联名就是其中之一。

同一个品牌的杯装冰激凌,联名的价格要比不联名的贵一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游戏品牌和某雪糕大厂的联名,也有同样的问题,12支的价格卖到了10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同样的款式,不联名的时候,108元可以买到40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人们,咱宰的就是家人们啊。

还有,很多网红景点,也嗅到了高价雪糕这迷人的韭菜香气。纷纷卖起了定制雪糕。

叠上一个文化底蕴buff,那个价格,是蹭蹭的涨啊。

比如在全世界最快乐的地方,随随便便一只雪糕,就能卖到40块钱,不过是一个普通雪糕凹了老鼠造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2

事实上,网红雪糕价格昂贵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有些时候,我们付了更高的溢价,却没有享受到更好的品质。

市面上很多的网红雪糕,虽然价格很昂贵,但是在成分上,却能够做到极致的拉胯,间或还夹杂着各种奇奇怪怪的食品安全问题,让人防不胜防。

首先,就是许多洋品牌在中国市场,存在配料表双标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外版的冰激凌,原料排名第一的大多数都是鲜奶油;

而国内的版本,则使用的是大量植物油和少量的奶粉,含量排在第一名的是饮用水,属实是双标得有些过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考虑到这款从进入中国以来就主打「高端」,卖的贵,东西还不好,属实是很难不让人愤怒。

另一方面,「代可可脂」也是配料表天坑。

之前上海消保委就曾经披露过,市面上不少雪糕和冰激凌,所谓的『巧克力口味」,都是用代可可脂充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同于天然的可可脂,代可可脂会对身体造成许多不良影响,比如其中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甚至长期食用还可能导致动脉硬化、促使痛风发作。

大家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成分表,谨慎再谨慎。

另外,雪糕的卫生,也屡屡出问题。

某过气网红雪糕,就曾经有几十个批次,被检出大肠杆菌超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从曝光的新闻来看,出问题的雪糕品牌,远不止一家。

菌落超标,有可能是因为原料初始的菌落数量超标,也有可能是在生产过程中卫生条件不过关,还有可能是储存条件不过关,

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不管是哪一种可能,都意味着我们的健康会受到损害。

3

3

那么,为什么网红雪糕这么贵呢?

在过去,雪糕便宜的一大原因,就是地方雪糕厂的繁荣,几乎每一个省份,都有独属于自己的雪糕品牌:

比方说广东的五羊雪糕,上海的光明冰砖,东北的方糕和中街大果,都是我们童年回忆中关于夏天不可或缺的味道。

当地品牌“自产自销”,不需要输送全国,不需要长途冷链,运输成本长期处于低位,自然就容易有亲民的价格。

但是,今天的雪糕已经从纯线下销售,转变成线上线下并存,全国性的品牌和资本,配合冷链运输,营销,打垮了很多地方品牌。

更重要的是,那些便宜好吃的地域性品牌,失去了“货架权”。

这些年,各大连锁商超便利店抢占“我们的附近”,苛刻的入场费,展位费和越来越高的渠道费用。

只有那些全国性,舍得花钱砸营销的大品牌,才会占据了货架上最显眼,最靠前的位置。

而那些价格亲民,口味好但利润低的老雪糕,却开始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渐渐湮没在了那些精于包装、精于推广,也精于渠道的网红品牌中,逐渐被人遗忘。

而那些大牌网红雪糕,却把营销成本、物流成本,转嫁到了我们头上。

尽管这不是我们的选择,但在网红雪糕、在便利店、在资本的裹挟下,我们真的还有得选吗?

事实上,很多售价一块钱的雪糕,零售商拿到手的可能只有几毛钱。

但是,那些昂贵的雪糕,零售商甚至可能拿到一半的利润。

网红雪糕,用昂贵的价格和更可观的利润,倒逼着渠道选择它们,一点点蚕食着属于那些地方雪糕的生存空间。

而同便宜雪糕一起消失的,还有我们的附近,那些有烟火气的小卖部。

大型商超和各种连锁便利店,全国统一,大资本进入,整齐划一的品牌店招,每家店里一模一样的货架,产品和制服,挤占了原本属于小卖部的空间,让曾经的附近,变得整齐而单调。

我们再难看到那些能喊出你名字的老板娘;

再难看到那些能给你抹个零的老板;

再难看到那些可以打个招呼的阿婆叔叔。

在某个时间,你突然发现,这一切都和便宜的雪糕一道,消失在了我们的视野里。

在发展的洪流之下,那些五毛一块就能买一支雪糕,多买还能让老板给你打个折扣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些标准却有些单调的店,去多少次也叫不出你名字的店员,都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对城市难以亲近,也越来越对这些城市,感到无所适从了。

它高级,但冰冷;

它精致,却疏远。

到最后,我们只能吃着千篇一律的、网红的雪糕,去怀念那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老味道,去怀念那些具有人情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