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4月19日开始,河南和安徽多家村镇银行接连出事,先是以系统升级,停止了微信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业务的所有办理。之后就遥遥无期,再也没有恢复。到现在已经一个月过去了。监管部门虽然出来做两次说明,但是都没有太多的实质性后续措施告知。这导致广大存款人不知所措。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及时纠正,那么未来确实有可能会引发整个金融系统的信用崩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镇银行别看规模小,但是也是由银保监会和央行共同颁发营业执照的合法金融机构,所有的存款也是纳入存款保险体系之内的。但是村镇银行由于规模小,其中的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相对偏低。由于其股东多样化,所以监管部门特别要求必须有一家规模相对比较大的银行,作为主要股东,并且承担日常业务监管和业务指导的工作。

但是这几家出事的村镇银行,他们的上级主管银行是许昌农商行,虽然规模还不错,但是业务规范性仍然很差,已经受过多次监管处罚。最终在银行内部人员与外部公司的内外勾结之下,将村镇银行吸收的存款进行了转移,最终出事了。但是他们内部和外部勾结的违法犯罪事实,为什么需要广大的储户要承担责任呢?

其实现在村镇银行所涉及的犯罪行为,同之前其他性质的高息揽存行为完全不一致。那些爆发出来的高息揽存,基本上存款过程不规范,或者偷偷调换存单或存折,或者签署了所谓的委托贷款协议。但是现在涉事的所有储户存款,他们是通过电子通道存入的,有着规范的存款流程,而且款项也进入到了银行指定的存款账户之内。其实它就是网点柜台存款的电子化延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将这部分存款已经定性为柜台存款的电子化延伸,那么目前村镇银行采取的措施就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他们目前“不转账,不取款,不应答,不接待”。假设未来拒绝存款人的取款和转账要求,那么可以推而广之,所有的银行柜台和网上存款都将陷入危险之中。不论是不是村镇银行还是其他银行,客户的存款没有一点点法律保障。因为他们都可以学习这几家村镇银行的做法。

现在解决问题的关键其实是在监管部门,因为他们担负着维系整个金融系统“金融信誉”的职责,如果不能最终保护储户的权益,不能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利益,那么这一个坏的倾向将蔓延到整个银行界。所有的银行都不会加强内部管理,都不会防范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因为即使出事之后,完全可以推到内部人员的违规违法责任上,而银行自身不需要担负任何责任。

金融机构的信誉建设起来非常难,但是破坏起来非常容易。未来何去何从,其实就是要看监管部门的处理方法了。而我国的村镇银行和一些小的银行,建议储户慎重存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