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内容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中国梦,

基于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在他身上,

凝聚无数个中国第一。

他让西方惊呼:

“不可思议,

中国这么快进入核导弹时代!”

然而巨星陨落,举国无声,

我们不该在今天才知道他......

他,就是任新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少心怀报国志,

任新民14岁就加入共青团,

抗日的硝烟中,

他以优异的成绩,

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

1945年,他被选送到美国,

在一家磨床铣床厂实习。

室友惊讶于这个中国小伙的勤奋,

在打工维持生计之际,

他不光考上密歇根大学研究院研究生,

还拿下了工程力学博士学位,

刚毕业就被布法罗大学请去当讲师。

穷小伙一下步入高薪体面的阶层,

眼看未来荣华唾手可得,

可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一来,

任新民没有丝毫犹豫,

就对美国的锦绣前程说了“拜拜”。

美国人留不住他,

就讥讽说他在美国没有建树才离开,

任新民淡淡一笑:

“一个人只有在自己的祖国,

才能干大事。”

而他回国干的每一件事,

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可是让某些人悔青了肠子。

1955年钱学森千辛万苦归来,

向国家提出发展火箭和导弹事业,

亲自点名一人:任新民,

让他参与筹建国防第五研究院,

并任总设计室主任。

国防第五研究院,

是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所,

象征着中国航天事业开端。

而这个研究院建立最初,空空如也,

问他有什么要求,

任新民说办公室放一张床就行。

身为拓荒者,从此,

航天伟业上蓝缕的每一步,

都烙下了任新民三个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8年,他被任命为“1059”,

(苏联导弹P-2仿制弹)

液体火箭发动机总设计师,

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

是研制火箭最最关键的一个部分

可当任新民,

拿到苏联提供的发动机图纸时,

他懵了,图纸不仅漏洞百出,

其中涉及到试车台等的关键技术图纸,

更是一片空白。

没有图纸怎么造试车台?

他不解的去问苏联专家,

对方却说,

没有试车台可以到苏联去试啊。

任新民一愣,这样一来,

不就什么都仰仗苏联吗?

他憋着一股劲,

一定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试车台!

苏联专家要求必须使用苏联的液氢,

他坚持用中国自己研制的液氢,

材料绝不能从国外进口,

这是他的底线。

后来苏联撤走专家,

西方媒体纷纷说:“中国导弹梦碎了。”

对于任新民来说,

这的确是最艰难的路途,

图纸没了,工厂破败,

但他不愿也不能放弃,

四处搜集图纸,自己构思琢磨,

一年殚精竭虑之后,

他主持的中国第一台,

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成功,

“1059”如期仿制成功,

这是中国航天辉煌的开端,

聂荣臻元帅称:

“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

一个重要转折点”。

而“1059”

后来取了一个威风凛凛的名字:

“东风一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年,任新民被任命为,

我国自行研制的,

第一枚中近程弹道导弹:

东风-2副总设计师。

第一次试验,导弹69秒后坠毁,

任新民和梁思礼等人,

进行了9次故障会议。

为了找到失败的原因,

任新民拄着拐杖,

在中午暴晒到人能脱层皮的烈日下,

翻越丘壑,

寻找弹体残骸到寒冷刺骨的夜晚,

昼夜温差极大之地,

他足足寻找了五天,

才终于找到半掩埋在沙地的金属残片。

经过技术分析和改进,

两年后,东风二号成功发射,

这标志着中国,

已掌握了自行研制导弹的技术,

迈开了独立研制导弹的步伐。

导弹成功了,任新民却不满足,

他写信给周总理建议,

研发射程更远的导弹,

总理批复“你继续搞下去”。

两年之后,1966年10月27日,

头部装着原子弹弹头的中近程导弹,

腾空而起,

准确将核弹头发送到预定地点,

成功实现了核爆炸,

这就是著名的“两弹结合”试验。

只用了两年,

就让“两弹结合”成功的消息,

震惊了世界。

西方为此惊呼,

中国竟能这么快进入核导弹时代?

而就在此之前,

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曾经预言:

“中国要拥有运载核武器的工具,

至少要用10年时间,

因为美国和苏联都花了12年。”

世界惊叹于中国人的智慧,

尤其看到任新民参与研发时,

有些国家更后悔不迭。

而任新民的脚步仍未停下,

他主持研制的,

中国第一型地对地中程弹道导弹,

也是完全自行设计的第一种战略导弹:

东风-3弹道导弹成功,

接着他作为技术总负责人,

研发东风-4......

东风-1到东风-4,

气势恢宏的东风导弹家族,

就此展开雄鹰护国的翅膀,

到今天已经是护国重器,万众皆晓,

而其背后托举者任新民,

许多年来无人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中国导弹梦铸就辉煌,

这样的人生已经是万丈光芒,

任新民又开启波澜壮阔的另一段征途:

跑去放飞卫星。

把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

送入太空的“长征一号”,

就是在任新民东风-4导弹的基础上,

研发成功的。

作为试验队队长、

发射卫星工程指挥部成员,

任新民在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关键会议上,

提出不加装自毁系统。

做出这样的决定,

他承担了极大的压力,

万一卫星唱着东方红故障了,

这关乎到国家尊严。

卫星升空那一天,

任新民紧张的注视着每一个轨迹,

直到15分钟后,

宣布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他提到嗓子眼的心才终于放下来,

后来,

周总理这样向毛泽东介绍任新民,

这就是那个放卫星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5年,

我国通信卫星“311”工程拉开帷幕,

这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

涉及部门最多,

技术最复杂的大型航天系统,

一共有5个系统组成,

每个系统分别有一位总设计师,

而任新民,

被任命为这项伟大工程的总总师:

他是五个系统的总设计师、

技术总指挥。

使命在肩,千钧之责,

在发射通讯卫星的浩瀚工程中,

研制推力更大的火箭是首要问题,

有两个方案,

一个是常规推进剂发动机比较保险,

另一个是新技术氢氧发动机,

效果更好但是存在风险。

任新民力主氢氧发动机,

然而第一次发射,长征3号火箭,

未能把卫星送到同步轨道,

问题就出在氢氧发动机。

是继续还是放弃?

任新民再次走到做决定的十字路口,

氢氧发动机是他力主的,

却出现这么大的问题,

“倔老头”任新民,立下了军令状,

氢氧发动机先进效果好,

不试验成功决不罢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航天专家(左起:黄纬禄、屠守锷、钱学森、梁守槃、任新民、庄逢甘)

1984年4月8日,

“长征3号”搭载“东方红2号”试验卫星,

腾空而起顺利入轨,

“总总师”任新民长长舒了一口气,

擦了擦头上的汗珠,

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微笑。

而“长征3号”成功的“英雄”,

被公认为是氢氧发动机,

力促这一方案的另一个“英雄”任新民,

却深深藏起了功与名。

他在忙着又一件恢弘大业,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在赴日本考察回国后,

他向国家建议发展载人航天,

但因为众人各执己见,

意见无法统一。

任新民深知,载人航天若不做,

未来中国必定会被世界落下一大截,

私下里他多次拜访意见尖锐的专家,

最终说服他们达成共识。

1992年,

中国载人飞船工程正式批准立项,

那时候,

任新民已经是77岁的老人了,

但他仍坚持参加重大技术问题研讨会、

各类评审会,后来的“神舟”1号,

到“神舟”5号的发射,

他都要亲临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是看着中国航天成长起来的,

也是托举着中国航天辉煌起来的。

在任新民身上,

集聚了无数个中国第一:

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

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

研制成功,

我国第一枚中近程弹道导弹;

研制成功,

我国第一型地对地中程弹道导弹;

放飞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从东风一号到东风四号,

从长征一号到长征三号,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

中华民族航天工程上的每一步路,

都深深烙刻着任新民的心血。

他为航天干了一辈子,

获得两弹元勋勋章,

获得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

直到88岁还拖着病体到处跑,

全国满地出差。

直到百岁,他住进了医院,

仍记挂着航天事业,

2016年,在长征五号首飞成功后,

任新民在病榻上写贺词,

颤抖着一笔一划,一天写两三页,

一连写了四五天.......

当新年的钟声响起,

躺在病床上的任新民,

念叨着“我还要工作,还要研制发动机”

可是,他再也回不去了,

回不了他深爱的,

工作了几十年的航天大院.......

2017年,任新民走了,

这是中国航天历史上,

最为悲痛的一天,

两弹元勋孙家栋、

许多航天部领导,

聚集在礼堂前。

巨大的黑白横幅上写着:

“我一生只干了航天一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航天四老(左起:黄纬禄、任新民、屠守锷、梁守槃)

他和黄纬禄、屠守锷、梁守槃,

被誉为中国航天四老,

他们是中华民族真正的巨星,

真正的巨人,真正的脊梁,

岁月带走了黄纬禄、

屠守锷、梁守槃,

任新民是最后一位离去的“航天四老”。

如此一位赫赫功绩的元勋,

我们遗憾今天,

才知道他的名字和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核武盾卫,保家护国,

呕心泣血,托举航天。

从导弹到卫星,从卫星到飞船,

他活着,

开辟出惊天动地的航天伟业,

他走了,

留下不世的功绩和传奇,

彪炳千秋!

2022年,

一代航天元勋、总总师任新民,

逝世5周年,

他宏伟绚烂的航天人生,

值得我们每个人知道,

值得全中国人永远地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