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超过2500万人口的城市被摁下暂停键四五十天之后,会产生多大的出行需求?5月16号的上海虹桥火车站展示了部分答案。

这一天的虹桥火车站,其情其景,会被载入史册。

5月16日,据说上海开始复工复产。当天,从上海虹桥站办理出发客票的有12趟列车,主要目的地方向为杭州、南京、合肥、南昌、武汉、广州等地,离沪旅客总数有7000人。这些人是幸运儿。更多的人,要么没抢到票,要么出不了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幸能离开上海的人,心情可能和他们初来上海时差不多,半是激动半是忐忑,这次多的,也许是悲怆感慨。

这一天的上午,虹桥火车站人山人海,人数堪比春运,但论抢票的难度,远胜春运。有的人加价几百上千元,才能抢到一张离开上海的火车票。这个价格,都够飞往国内大部分城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抢到票才是第一步。从住处去往火车站,也是一个难题。很多人从没想过,在市内通行,竟是如此艰难。公共交通极少,出行基本靠走,也可以骑共享单车,打车那是想都别想了。

在不止一个视频中,我看到很多人骑着共享单车,或者在前面的车篮里放着行李,或者是把拖箱通过工具固定在后车轮,还有一手骑车一手拖着拖箱。

他们骑行在空荡荡的马路上,偶尔有一辆汽车经过。整个画面,看上去奇怪而凄凉。

更多人是徒步走了几公里,甚至更远,提前好几个小时从住处走到火车站。有人甚至从浦东走到虹桥火车站,里程起码有20公里。

每个人出行,都要经过层层关卡,中间艰辛,冷暖自知。累了就坐在地上歇会,然后继续走。到了火车站,他们倒头就睡在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离开的这些人,身上各有故事。

交易员老邱被封闭在上海两个月,随着离沪政策的放开,他毫不犹豫收拾好东西,奔向虹桥火车站,然后通过黄牛搞到票,随着人潮离开了上海。17号早上,他在交易员群里发了信息,感叹好像重见天日一样。他准备把上海的房子卖了,然后移居到大理、北海或西双版纳这样的小城。作为一个优秀的交易员,这些年他赚的钱够在小城市生活一辈子。

几天前,60岁的黄建才拖着一个红色的箱子,穿过上海空荡荡的街头,从老闵行走到虹桥火车站,足足走了7个多小时。箱子里装的是亡妻的骨灰,他要把妻子带回家乡。32年前,成婚前几天,他们高高兴兴来上海买东西。当时殷桃香26岁,是一个高挑漂亮的女孩。他们去了南京路,逛了很多大商场。两个月前,身患重病的殷桃香带着这个箱子,从江苏常州来上海化疗。5月6日,经抢救无效,殷桃香病逝于上海。

一个中年男人也不知道被封控在上海多久了,回乡无门,情急之下,干脆用一些木头木片和泡沫,做了一个简易的小船,顺着水一路划。岸上的人担心危险,劝他赶紧上来,但他不管不顾,坚决要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式进口的地方排着漫长的队伍,但是离我发车只有20分钟了。此时我已经不要脸的疯狂求人插队,10分钟后我终于进入了候车室,狂奔到站台,在进入火车前我感觉两条腿都在颤抖,它们抽筋了。”一个徒步三小时到达火车站的人,用生死时速形容了这次逃离。

当初,他们都是怀着满怀热忱和希望而来,如今他们却要迫不及待逃离。谁伤害了他们,谁辜负了他们,谁又能收留他们?

这些离开上海的人,等着他们的,并不一定是美好。不管去哪里,至少隔离14天,这是一定的。甚至被劝返上海,也是有可能发生的。

接下来,离沪政策会逐渐放宽,更多的人会离开上海。这些人中,有的是回家乡,有的是另觅更合适的城市安家闯荡。绝交离开上海的人有多少,无法统计,即使只有1%,也有二三十万。

后疫情时代,各地抢人大战肯定会更加激烈。与其那时同质化竞争,不如这时就行动起来,争抢逃离上海的人,争抢逃离其他不讲科学、不讲法治、不够人性城市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个城市崇尚科学、尊重法律、遵守规则、以人为本,哪个城市就能成为后疫情时代的优胜者。

有些城市其实已经行动起来了。

比如合肥,比如我最熟悉的广州

合肥的做法中,最值得称道的是设置 " 法律顾问 ",用法律指导抗疫。合肥要求各地区各单位出台疫防政策,要经过市指挥部审查把关,既审查合法性,也审查合理性。这个之前鲜为人知的做法,体现出合肥主政者的眼光和远见。

疫情终将会过去,但是法律如果被践踏了,秩序失范带来的后果比病毒更可怕。

这两三年来,一些地方不按法律乱来的事情太多了——把别人的宠物活活打死,说是依据法律;不让农民下地干活,说是依据法律;入户消杀,说是依据法律;动辄以拘留威胁,说是依据法律……

在如此乱哄哄的背景中,合肥做法,堪称清流。

如果国内迁徙算是“移民”的话,广州一定是最佳目的地,尤其是上海一疫之后,广州的吸引力更加凸显。事实上,这次离沪的人群,很多都是前往广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疫情这两三年,很多人越来越清醒,越来越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选择一个城市安家落户经商创业,和找对象结婚是一样的,一定要看看对方的原生家庭。先看民间文化土壤,再看政府是否开明守法。民间为什么放在政府前面?因为各地政府本质上其实都差不多,真正有所不同的是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风民情。

主政官员多是流官,即便是一个特别能折腾的主儿,三五年后也会滚蛋。而且,越发达越开放的城市,官员就越折腾不起来,因为利益群体众多,制约力量强大。所以,扎根在这块土地上千千万万的市民,才能真正决定这个城市的气质和走向。

千百年来和外国人打了太多交道,商业的力量在广州无与伦比,所以广州人非常重视契约。各种法律法规,也是官民之间订立的契约,大家都必须遵守,否则城市运转不下去,生意也做不了。这种商业文明的力量,是广州始终能屹立潮头的根本原因。

除了去年五六月发生的一次比较严重的疫情,其他时间,广州市面总体平静,烟火气一直十足。背后原因很多很多,但总体上离不开官府、市民、企业、媒体的良性互动。

最近,我和广东和广州的一些体制内朋友有过不少接触。从他们身上,以及他们反映的一些情况,能看出很多东西。

一位级别很高的领导,几乎每个周末都邀请企业家、学者和媒体人商讨形势,给行业发展找思路,为企业解困出点子。我也参加过几次这样的座谈会。每次参会,我都大开眼界,原来广东官员是这么干工作的。这样的座谈会很像报社的选题策划会,民主、开放、活跃,效果特别好。广东为什么能发展这么好,就是一直以来都有很多这样勤恳踏实又懂市场经济的官员。

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公务员,更是对广州感到骄傲。每有表扬广州的文章,他都会转给我看。他告诉我,疫情防控期间,广州市的各级干部特别辛苦,市里的主要领导每天都工作到很晚。递上去的文件,很快就有批示,系统运转因此很高效。我生活在广州,对街道和社区的疫情防控措施和细节都看在眼里,所以我相信这些话。

现在广州经常核酸检测,每个社区周边,都有很多检测点,检测极为方便。考虑到有些人可能下班很晚,有时全员检测完了,第二天还会设置一些查漏补缺检测点,方便前一天没时间的人检测。事情不大,但这种做法就很好体现了广州的服务意识,懂得换位思考,能够理解他人的不易。相信来过广州的人,都对广州各行各业包括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和水平印象深刻。

从上海过来的人,不管是家人还是客人,都不要当成洪水猛兽。他们已经很不容易了,终于离开了不堪回首的伤心地。他们前往的城市,一定是最感安全温暖的地方,这时,我们千万不要再让他们的幻想破灭,应该用文明去帮助他们走出伤痛。该隔离的肯定还是要隔离,但是在隔离时,我们要让他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哪里把人当人看,哪里就是家。

这次疫情就像一次大考,考得好的城市,将赢得人才和资金,将赢得未来的竞争。

广州、合肥、成都、武汉……是时候亮出文明、法治、包容,去接纳去抚慰那些心有戚戚又渴望安宁幸福的人们。

危难时候伸出的援手,以后一定会获得十倍百倍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