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泽云 实习生 王仪

2021年,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蝉联全国第一,实现全国“五连冠”;全省研发经费支出超38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3.14%。其中,多个大湾区城市R&D经费投入强度创下新高,深圳R&D经费投入强度首次“破5”,达5.46%;东莞R&D经费投入强度由3.06%增长至3.54%,表现较为突出;惠州2021年R&D经费投入强度增长超1个百分点,由2.05%增长至3.1%。此外,珠海、广州、佛山均稳中有进,向“十四五”目标靠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表数据来源:省市统计局、各地市政府工作报告

广东及湾区各地市的研发投入强度为何能屡创新高?上市公司创新能力强是广东区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在全省研发经费创新高的同时,广东783家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费用也首次突破了2000亿元,达到了2271亿元。分地市来看,深圳的上市公司无论是从数量还是研发投入总额来说,都是“一马当先”,广州则在重点布局的生物医药等战略性产业上表现突出,惠州、珠海等城市已有不少研发“尖子生”冒头。羊城晚报记者带你一一剖析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全国“五连冠”背后的湾区上市公司力量。

大湾区A股上市公司五年研发投入增长82%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梳理发现,目前,来自湾区内地9市A股上市公司的共有710家,占到了广东上市公司的九成。其中公布了2021年研发投入额的共有674家,其研发投入总额达2183亿元,占广东A股上市公司当年研发投入经费总额的96%。

从门类行业来说,湾区A股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数量达到了414家,占总数的58%。从研发投入份额来看,制造业研发同样占据绝对主导,共贡献1725亿元,占广东上市研发投入总额的76%。

从整体趋势来看,大湾区A股上市公司中, 2017-2021年连续5年均有公布研发投入数据的公司有583家。五年来,这583家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从2017年的1158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103亿元,增长了82%。2018-2021年间的增长率分别为:22%、10%、11%、21%,呈现出V字型走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表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大湾区上市公司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中坚力量,随着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增加,大湾区区域创新活力日益显现。根据科技部数据,2021年,大湾区内珠三角9个城市的研发支出,预计超过36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预计3.7%,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7万家,专利授权量预计达到7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预计超过10万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连续两年居全球第二。

第一梯度:深圳研发投入量质齐升

据广东省统计局数据,“十三五”期间,深圳R&D经费增长106.3%,位列全国第三。2021年,深圳R&D经费投入强度首次“破5”,达到5.46%。

在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中,深圳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最多,达到了378家。这378家上市公司去年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5万亿元,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4808亿元。其中来自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就有111家,占比29%,高科技范十足的上市公司为深圳全市研发经费的增长贡献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表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梳理发现,去年,深圳公布研发投入的上市公司有352家,总额达到1299亿元,占到了全省的“半壁江山”,其中,每家公司研发人员的中位数约288人,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的中位数为5.37%,与全市R&D经费投入强度保持了步伐一致。

2021年,广东研发投入前十的上市公司中,来自深圳的企业就占了7席,分别为:来自通信行业的中兴通讯,来自电子行业的工业富联、立讯精密,来自新能源汽车的比亚迪,医疗保健的迈瑞医疗,快递行业的顺丰控股、以及来自能源行业的中国广核。

这些研发大户通过加大创新,在激烈竞争的国内外市场谋得行业话语权,成长为行业的标杆企业,也助推深圳跻身全国科创第一梯队。

在经济增速放缓大背景下,研发投入大的行业龙头的盈利能力也远远强于尾部企业。以迈瑞医疗为例,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43亿元,同比增长20.10%;净利润21.05亿元,同比增长22.74%。

创新引领:广州战略性产业研发投入多

2021年,广州全市R&D经费投入强度达3.15%,位于广州的国家、省重点实验室增至21家和256家。2015年至2022年,广州全市R&D经费总投入达3422.8亿元,占全省R&D经费的比重(均值)为22.1%,与深圳成为全省唯二两个占比达到两位数的城市。

广州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情况如何?数据显示,广州上市公司的数量仅次于深圳,达到了139家,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万亿,归母净利润781亿元。

广州A股上市公司一大亮点就是涉及的行业较为广泛,分属于25个申万一级行业,可见广州的产业体系相对完整,基础雄厚。

如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广州上市公司也牢牢抓住了创新“牛耳”。139家上市公司中,有130家公布了研发投入数据,总额达到286亿元,共有7.3万名研发人员,每家公司的研发人员中位数为205人,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的中位数为4.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表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其中,以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为代表的广州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引领势头。全市共13家医药生物上市公司贡献了36亿元研发投入,广汽集团等3家汽车相关企业贡献了53亿元研发投入,海格通信等12家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企业和视源股份等13家来自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企业,共贡献了36亿元研发投入,这三大类分别占比为12.6%、18.5%和12.6%。

创新药企百奥泰以65%的研发强度,位居全省首位,迈普医学、万孚生物等企业的研发强度均超过10%。创新结出硕果,在近几年的疫情防控中,广州生物科技企业得以在第一时间研发出一大批“硬核”科技武器投入战“疫”。 “目前,万孚生物新冠抗原产能已经提升至日产量1000万人份,并可进一步实现扩产增能。”万孚生物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研发的新冠抗体和抗原检测设备均为全国首批获证,多个新冠病毒检测产品获得欧盟CE认证和相关进口方当地资质,已为全球100多个国家抗击疫情提供有力支持。

奋起直追:惠州珠海佛山冒“尖”

除深圳、广州之外,珠三角其他城市也在创新研发上奋起直追中。2021年,东莞R&D经费投入强度由3.06%增长至3.54%;惠州由2.05%增长至3.1%。佛山稳中有进,达到 2.91%。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注意到,去年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前十的企业中,在深圳的全面“攻占”下,珠海、惠州和佛山仍各争得一席,分别为格力电器、TCL科技和美的集团,均来自家用电器行业,这3家上市公司无论是在营收还是净利润上都属于所在地市的“一哥”。

在这3个地市中,龙头企业对于全市研发的带动作用明显。佛山46家公布了研发投入的上市公司去年贡献了198亿元研发投入,其中,美的集团和海信家电两家头部企业就分别贡献了120亿元和21.5亿元,占全市比为70.8%。珠海35家上市公司共贡献了130亿元研发费用,投入较大的格力电器和丽珠集团分别贡献了65亿和15亿元,两家公司合计贡献了62%。惠州17家上市公司的研发总额同样达到了130亿元,其中,仅TCL一家的研发投入占比就达到了67%。

东莞有47家上市公司公布了研发投入,一共投入51亿元,其中排名第一的生益科技研发投入将近10亿元,各家上市公司之间整体研发投入较为均衡,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的中位数为4.63%。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东莞全市R&D经费投入强度已提升至3.54%,居全省第二。目前东莞上市、上市后备企业以制造业行业居多,位于产业链中上游。根据规划,东莞将力争到2023年,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突破100家,这些上市后备军也将成为推动东莞研发投入不断提升的重要力量。(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胡彦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