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繁忙的成都国际铁路港 本报资料图片

三区三线

着力优化空间结构,科学编制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划定落实“三区三线”,优化构建五级城乡体系,建立以集约为导向的土地利用机制,探索土地复合利用,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推动城市精明增长。

——摘自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

名词解释

三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

三线:指分别对应在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专家解读

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法制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胡燕: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将城市空间结构、产业结构、交通结构和能源结构“四大结构”的优化调整作为推动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其中,为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明确提出“科学编制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划定落实‘三区三线’”,即在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区)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这三条控制线,是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三条政策红线和底线,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予以强调,在《环境保护法》和《土地管理法》修订中,更是进一步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制度,从政策范畴提升至法律范畴,彰显了国家坚定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统筹划定落实‘三区三线’”,是在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进程中,对国家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法律和政策制度的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三区三线”统筹划定,就是要充分考虑到超大城市开发建设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统一,通过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科学预留功能留白区,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塑造高品质的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推动和实现城市高质量、可持续的绿色发展。

“7+5”国际铁路通道、铁海联运通道

构建“7+5”国际铁路通道、铁海联运通道,巩固拓展“西进欧洲、北上俄蒙、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国际班列网络,增强西部陆海新通道主枢纽功能。

——摘自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

名词解释

“7+5”国际铁路通道、铁海联运通道指成都经阿拉山口至欧洲、经霍尔果斯至伊斯坦布尔、经瑞丽至缅甸皎漂、经磨憨至泰国曼谷等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成都经瓜达尔港至印度洋、经钦州港至东盟等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形成以国际铁路班列、国际铁海联运通道为支撑的国际物流体系,优化国际班列“四向拓展”网络布局。

专家解读

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法制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明亮: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强调要“坚定不移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对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一个内陆城市,成都长期坚持开放发展战略,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后,成都定位于建设国内大循环战略腹地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门户枢纽,积极融入和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近年来,成都在立足自身区位资源优势、服务国家战略的进程中,基本形成了7条国际铁路通道、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构建起“西进欧洲、北上俄蒙、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全球陆海货运配送体系。截至2021年底,国际班列已联通境外68个城市、境内20个城市,实现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等稳定运行和有机衔接,从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成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双龙头。下一步要深入学习贯彻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四向拓展、全域开放”为牵引,构建“7+5”国际铁路通道、铁海联运通道,优化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最大范围聚集资源要素,提升国际门户枢纽能级。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仕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