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9日)上午
上海市召开第178场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通报了昨日疫情情况:昨天(5月8日),我市新增322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3625例。

322例本土确诊病例中
92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230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归确诊病例。
3625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中
3616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9例在相关风险人员筛查中发现。在9例阳性感染者中,1例在管控区筛查中发现、8例在防范区筛查中发现。
各区新增感染者
居住地信息具体如下
⬇️⬇️⬇️
浦东:34+658→
静安:38+582→
杨浦:18+558→
黄浦:60+442→
宝山:25+307→
虹口:54+263→
徐汇:22+284→
闵行:9+216→
嘉定:27+109→
长宁:7+70→
普陀:5+44→
青浦:1+48→
松江:13+27→
崇明:3+13→
奉贤:4+2→
金山:2+2→
截至5月8日24时,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重型患者415例、危重型80例。
5月8日,新增本土死亡病例11例,平均年龄78.9岁。11位患者合并有多种严重的慢性基础疾病及晚期肿瘤,包括晚期肝癌、胃癌、淋巴瘤以及肝硬化失代偿、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功能不全、阿尔兹海默症、脑梗死后遗症、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糖尿病等。
11例死亡病例中,有2例曾接种过新冠疫苗,其余均未接种新冠疫苗。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或恶性肿瘤。
昨天,全市本土确诊病例出院645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8069例,他们将返回居住地接受健康监测,请社区妥善做好接返工作。
进一步优化现场流调和密接判定工作
在流调溯源上下更大功夫
赵丹丹主任在发布会上介绍:近阶段,我们开展了基于三区划分的“抗原+核酸”组合筛查。
根据筛查结果
5月8日全市共划分:
封控区9829个,涉及人口数230万;
管控区18281个,涉及人口数362万;
防范区46464个,涉及人口数1737万。

在昨天市委、市政府举行的每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例会上,强调要强化问题意识,以更高标准检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深入剖析问题、切实解决问题。
会议部署了要进一步优化现场流调和密接判定工作,科学判断,不能简单化一刀切;在流调溯源上要下更大功夫,及时找出风险源,切断社区传播;要更加耐心细致做好群众工作,了解群众诉求,掌握实际情况,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作出更大努力。
疫情防控期间
清洁消杀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也是上海在疫情当下的
十大攻坚行动之一
全市目前正组织专业力量
全面推进阳性感染者家庭的
终末消毒工作
但也有不少市民好奇
入户消杀的流程是怎样的?
为了解开市民们的疑惑
昨天(8日)
记者跟随黄浦区消防救援消杀队
实地记录了一户阳性感染者
家中的终末消毒过程
下午2点半,黄浦区消防救援消杀队来到瞿溪新村。
黄浦区消防救援消杀队分队长蒋向阳介绍,队员们使用的是一款是超低容量喷雾器,主要用于空气消杀,添加的是1%的过氧化氢。

消杀前
队员们先要调配消毒药水
队员们随后带上装备
三人一组分头进入
瞿溪新村5户阳性感染者家中
进行终末消毒
确认地址信息后
一名队员用蓝色的常量喷雾器
开始对入户门、门把手、地面、台面等
硬质物体表面仔细消杀
进入室内后
除了衣服、被褥
其他手能触摸的地方
都被仔细喷洒上药水
卫生间也成为消杀重点
淋蓬头等手能触摸到的地方
都被仔细消杀
完成物品消毒工作后
队员又用白色的超低容量喷雾器
开始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杀
喷出的细密水珠形成雾气
悬浮在空中
这户居民家的面积
约20多平方米
终末消毒却持续了近半小时
完成入户消杀工作后
需要关门、关窗
密闭一个小时
人员才能进入

黄浦区消防救援消杀队总共有179人,组建20多天来,他们的工作任务逐步从环境消杀,转为入户进行终末消毒,目前每天消杀量在几十户左右。
封控已经持续一个多月
不少网友在家难免有些情绪问题
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陈俊介绍,其实这是长期压力之下一种常见的心理反应。长期压力大、应激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焦虑、恐惧、抑郁,或者是烦躁的情绪。

出现这些情绪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但大部分应该都是轻度的、持续时间短的、对生活影响比较小的,大多数人是可以通过自身的调整来回归正常。只有少部分人会出现持续比较长时间的问题,症状会比较严重,对生活影响比较明显,针对这部分情况要及时关注。
鉴别重点就是这些症状的持续时间、严重程度,是否可以自我调整,如果市民朋友们发现自己困在这些情绪当中难以自拔的时候,那么不要犹豫,应该就近寻求专业的精神心理帮助。
如何自我调整?
陈俊给大家6条小建议
⬇️⬇️⬇️
1.暂时离开应激源是安全的:可能的情况下,建议暂时离开应激源,可以使用“安全屋技术”,也就是说给自己安排一个私有的空间和时间,在那个小空间里自己是安全的,可以暂时不受外界的打扰,不用去想令人头痛的问题,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转移注意力,维持心境的稳定。
2.避免信息过度暴露是合理的: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心情不好再接触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会加重情绪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控制好信息的摄取量,学会辩证的、科学的看待信息,倒不如放下手机,增加一些娱乐或者锻炼的时间。
3.自我和相互的激励和肯定是温暖的:当我们内心正能量越来越少的时候,非常需要自我的肯定,不仅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或者面临的困难,更要客观看待自己的优点和可能解决的方法。同时,来自朋友、工作团队,大家之间的相互鼓励和肯定支持也很重要,可以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价值,可以为我们内心正能量充电,避免耗竭。
4.保持联络交流是重要的: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保持与家人和外界联络交流。封控时间长,尤其是一线工作人员离开家人时间长,难免出现分离的内疚情绪。由于自己要在防疫一线工作,无法照料家人,担心家人的安危,容易出现内疚自责。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保持与家人的联络,让家人安心的同时也可以让自己安心。
5.让自己忙起来是有力量的:尽量让自己保持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早睡早起,让自己忙起来。合理安排时间,既要有学习工作时间,也要有放松娱乐时间,培养兴趣爱好,适当锻炼和放松训练有助于缓解焦虑。
6.坚定信念和信心是必须的:消除压力来源是最好的办法,但人的能力有限,且易受客观环境影响,所以信念就变得非常重要!积极乐观地面对,无疑是最佳的减压手段。此时此刻,信心比金子更重要!
坚定信念和信心
打赢大上海保卫战
-END-
记者|章海燕、夏寅飞
编辑|小门耳
部分消息来源|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第178场)、看看新闻Knews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