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有或者没有的判断方法来判断,咱们是可以自产发动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咱们自己的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还是有各种不同型号和不同领域的发动机的,从战斗机用的昆仑,到直升机上用的涡轴、再到一般运输机上用的涡桨发动机,甚至还有民航机上使用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咱们都有所涉足。

而且不仅仅是我们可以生产出发动机的整机,关键的部件例如单晶叶片、涡轮盘等航空发动机的自产零件我们也是可以生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东西的制造,现在都难不倒中国人的。

所以航发完全自产我们是没问题的。这就是“有”和“无”的区别。

但要说我们的航发好不好,则是另外的事情了。咱们的航空发动机技术保守的估计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30年左右。

这里最重要的问题并不是我们的设计人才不足、国家投入经费不足,而是我们的数据积累不够。航空发动机设计大国首先是航空大国。是不是好像是废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航空大国,扔在沙漠里面的飞机比我们造出来的都多。这就是差距了。航发在工作的时候整体上会有热量导致的各种形变。这些东西都是靠不断的积累数据一点点地去“逼近合理”的。如果制造数量少、飞行小时数少,整体的数据积累就会相当的缓慢。这就导致我们在新型号的发动机的制造过程中会放慢角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国外发动机设计上的某些细节,在我们的航发专家那里都得不到相应的答案,这是即便是我们的专家都搞不明白的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啥国外专家能明白呢?例如星座客机,这是洛克希德马丁生产的一个客机型号。飞机的发动机是18缸星形发动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速工作的时候会喷火,十分惊悚。但这个型号的飞机依旧是总统座机。人家就敢用这样的发动机,而且加上挡焰板后飞机发动机的性能大幅度下降……为啥,只有洛克希德的工程师知道。

这些都是要不断积累的。我们的路还很长。

落后这么多,我们的发动机够用不?这才是实际的问题。其实我们的航空发动机现在虽然不领先,但是足够我们使用的。很多的大推力、长寿命等等一些比洛克希德发动机喷火还惊悚的概念,都是军迷们美好的期待。但实际上真正适配于我们的飞机的发动机并不需要军迷想象中那么逆天的性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华网去年7月发文章说《西方对歼20作出最高评价:是首要的空中威胁》其实也是基于我们现代的航发西方做出的判断,航空是一个综合体,并不是非得看某个部分是不是很牛。

到下一代战机的时候是有下一代方案的,只要我们的进步能和我们的需求匹配,W君就不会瞎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