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篇文章是讲乌克兰独立后与俄罗斯的关系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上一篇说到乌克兰独立之后,与俄罗斯之间的政治问题,再看一下经济问题。

苏联解体前夕,经济早已发生危机,俄罗斯和乌克兰作为苏联最大的两个加盟共和国,自然不能独善其身。

俄罗斯方面,独立后推行“休克疗法”,但一年后并没达到预期效果,反而让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

1992年,俄罗斯出现恶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超过2500%,同时生产则持续滑坡。1992年到1998年6年间,俄罗斯国内工业生产减产超过50%,居民收入下降了25%到30%,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4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来俄罗斯已经够惨了,但乌克兰要比俄罗斯更糟糕。

苏联解体前,乌克兰的人均收入是略高于俄罗斯的,所以许多乌克兰人乐观地认为,苏联的经济问题主要是俄罗斯的问题,俄罗斯对乌克兰是包袱,甩掉了俄罗斯就能迅速实现经济复苏。

但现实是残酷的,基于这种乐观心态,乌克兰政府并未实施有效的改革措施。在放开价格后,未能有效防范价格上涨,导致乌克兰在独立初期出现了世界经济史上罕见的恶性通货膨胀:1992年为2150%,1993年达到令人咋舌的10256%,1994年仍然高达501%。

1994年,乌克兰国内生产总值比1990年减少了52%,人均月工资不足25美元,而俄罗斯是100美元。

可以说,乌克兰遭遇的经济困境,是独联体国家中最严重的。

乌克兰与俄罗斯的经济,历来紧密相关。

苏联解体后,原来各共和国的分工和产业链瓦解,原有框架下的各共和国之间的合作关系面临崩溃。

俄罗斯和乌克兰是苏联经济最发达的两个加盟共和国,苏联大部分工业企业都位于俄和乌境内,因此,两国长期维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

如今苏联瓦解了,生产协作和分工关系就被破坏了,这对俄乌的经济形势都造成很大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上一篇文章所说,乌克兰独立后对俄罗斯充满警惕,政治家们认为继续与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保持一体化与独立的乌克兰相悖,所以克拉夫丘克制定了亲西方的外交策略,同时乌克兰在独联体中率先退出卢布区,积极谋求西方的经济援助。

然而尴尬的是,当时乌克兰与西方的经济关系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论是欧盟还是美国,对乌克兰的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都极为有限,乌克兰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仍依存于和俄罗斯之间的传统联系,乌克兰许多工业的生产需要仍然要和俄罗斯进行协作。

这就像和下家还没谈妥,就急着要跟前大哥拜拜,乌克兰的步子迈得太急了,长久以来的经济联系,不是一朝可以切断的。

在苏联的分工体系中,俄罗斯位于主导地位,分工合作的消失,让乌克兰难以凭借一己之力完成生产,80%的企业在离开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配合的情况下没法完成最终产品。

此外,虽然俄罗斯与乌克兰的贸易出现迅速下滑,但俄罗斯仍是乌克兰的最大贸易伙伴国,独立后到1994年,对俄罗斯的出口额仍然占到乌克兰出口总额的50%左右。

事实证明,俄罗斯并不是乌克兰的包袱,离开俄罗斯,乌克兰的经济难以自立。

这已不光是西方需要给多少援助的问题,牵涉到的方面不光是援助能解决得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与国之间,可没什么感情好讲,别看当初是兄弟,一旦分家过日子了,谁都不会顾及当初兄弟情分。

俄罗斯手握经济牌,要比其他牌更管用。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俄乌的能源问题上。

苏联时期,乌克兰绝大部分石油和天然气由俄罗斯以极低的价格供应。1990年,乌克兰所需的石油和天然气自给率仅为10%和20%,这让乌克兰在独立初期存在相当大的能源缺口,从俄罗斯进口能源仍然是乌克兰无法回避的需求。

俄罗斯掌握能源,它就有办法对付乌克兰。

乌克兰在1992年11月宣布退出卢布区,俄罗斯立即要求乌方支付硬通货购买石油和天然气,同时开始按世界市场价格对其计价。

这导致乌克兰的油气价格一路攀升,天然气价格从1993年2月的每立方千米37.5美元上涨到1994年1月的每立方千米80美元;石油更是超过了国际价格,1995年1月最高时达到每吨124美元。

可以对比的是白俄罗斯,积极参与独联体各项议程的白俄罗斯,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价格仅为乌克兰的一半。

更要命的是,即使有钱,俄罗斯也未必卖给你。俄罗斯时不时以国内产量不足和乌克兰未能及时付款为由暂停或削减对乌的能源供应,这让乌克兰从1992年到1994年间多次出现能源危机。

乌克兰国民经济中能源密集型部门庞大,工艺设备陈旧,能耗巨大,能源危机直接导致相关工业企业开工不足,生产急剧下降,使本就处于衰退中的工业雪上加霜,能源供应不足还影响到发电和供暖,危及居民的日常生活,甚至出现了学校因供暖不足提前放假。

有学者曾这样描述乌克兰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

宣布独立、通过国徽和国歌、建立武装力量甚至是拥有核弹头一如果俄罗斯控制了能源供应,那么这些象征着独立国家的元素就都没有什么价值,没有能源乌克兰就无法在经济上存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能源被俄罗斯掐在手里,乌克兰不得不服软。

乌俄本在1993年6月达成了对半分割黑海舰队的协议,但因为能源债务问题,它被迫把32%的舰队份额卖给俄罗斯抵债。

乌克兰领导人们也不得不学会妥协,1993年起,乌克兰提出需要恢复双方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当年4月,还是总理的库奇马说:乌克兰在经济上完全依赖俄罗斯。

9月1日,克拉夫丘克也表示,“反对经济一体化将是愚蠢的,是时候从经验中学到点东西了”

9月24日,乌克兰在《独联体经济联盟条约》上签字。

不过,历史留给克拉夫丘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到这里,可以大概总结一下乌克兰独立之初与俄罗斯的关系。

独立初期,乌克兰推行亲西方的外交政策,很大程度是缘于乌克兰国内政治力量和部分民众历史上形成的对俄罗斯的顾虑和忌惮。

乌克兰民族作为非主体民族与俄罗斯民族在300余年中同属一个国家的历史,造成了二者间极为复杂的民族矛盾和历史纠葛,乌克兰人也从未停止建立一个独立国家的努力。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独联体內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不仅对乌克兰拥有传统的影响力,还不时表现出大国意识和强硬作风。

这令乌克兰对这个强邻更加戒备,将其视为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迫切需要在安全领域得到西方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的支持,对俄罗斯构成制衡,谋求摆脱其势力范围,融入欧洲安全体系。

与此同时,乌克兰在独立后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境,亟需从西方获得各类援助,摆脱危机和进行改革,这也是克拉夫岳克政府试图密切乌欧、乌美关系的初衷。

然而,由于这一时期美欧均存在着将与乌克兰的关系置于其与俄罗斯关系之下的惯性,远未形成针对乌克兰的明确战略,乌克兰与西方的关系尚处于起步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乌克兰在销毁核武器问题上出现过一些反复,这也引起了美欧的不满,阻碍了乌克兰当局对外政策目标的实现。

国内改革不力影响了西方国家对乌克兰政府的信任,反过来也导致乌克兰国家财政更加捉襟见肘,危机愈加深重。即便是在核武器问题解决后,乌克兰也未能获得与预期额度相当的西方援助。

克拉夫丘克亲西方外交一方面在西方国家维度上建树有限,另一方面也对与俄罗斯的关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乌俄政治关系因双方在黑海舰队的归属与划分、克里米亚地位和乌克兰境内战略核武器等苏联遗留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不时陷入紧张状态。

在经济领域,乌克兰在贸易、生产和能源供应方面极度依赖俄罗斯,但苏联解体导致原有的统一生产和流通体系被打破,乌俄传统的生产协作和分工关系遭到破坏,导致两国经济关系进展曲折,也加剧了乌克兰的经济困境。

此外,受到乌克兰在语言、历史、宗教、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去俄罗斯化”的影响,也为两国关系增添了不和谐之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国家情感上来说,乌克兰独立也就代表着要防范受到俄罗斯的控制,否则克拉夫丘克难以登上总统之位,他制定亲西方的外交策略是符合他的执政基础的。

站在乌克兰角度来看,不是说亲西方就一定是错误的。但是国与国之间,只要有利益,就有合作的基础。

忌惮俄罗斯,不代表就不能与俄罗斯合作,在如何操作上,乌克兰这群政治精英们是不合格的。

他们过于乐观地估计了独立后的经济形势与国际形势,出现了错误的判断。西方并不打算立即张开双臂拥抱乌克兰,乌克兰对前苏联国家经济的依存度,也不是那么容易切断。

历史也许存在着偶然因素,不过一个国家的强大,绝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乌克兰看上去有着成为地区强国的潜质,不过事实上1991年的乌克兰在历史上才首次成为一个独立国家,它的积淀是极其脆弱的。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乌克兰就不能成为强国,前提是出现强人,能够左右逢源,内外兼修,连打带消最大化乌克兰的利益。

遗憾的是,乌克兰并没有出现这样的人物,一群过于理想化,缺乏斗争经验和手段的领导人,难以承担让独立的乌克兰复兴的重任。说得直接一点,乌克兰人或许根本不明白如何运作一个独立的国家。

这一切,可以用我们老祖宗几千年前的一句古语来形容,那就是“肉食者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