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连续写了好几篇文章,大概梳理了一下苏27战斗机在我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过程。文章发出后,后台收到很多私信,评论区也有上千条留言,看得出大家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的。

“侧卫”家族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衍生型号,也对我国国防极具意义。这就是已经实现了国产化的苏30MKK和苏33,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他们的故事。

空军高层提出新需求

空军高层提出新需求

苏27在我军服役后,空军非常满意。不过,随着国际风云变幻,决策层很快又感受到来自美国空军的震动。

美军作战飞机在90年代的一系列冲突中,展现出了强悍的对地远程精确打击能力,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差距。

同时,海峡对岸也在不断更新超视距空对空导弹,东南亚也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三代战斗机,这些都对我国空防产生了新的压力。

如果说1991年海湾战争时,美军对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只是“牛刀小试”的话,到了90年代中后期,美军对精确制导弹药的使用比例已经大幅提升。而搭载这些武器的,以F15E为代表的多用途战斗机,表现非常抢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F15E攻击鹰从F15发展而来,是一架能够执行远距离攻击任务,对敌人后方施行战场遮断,还不需要其他战斗机和电子战飞机护航的“双重身份战斗机”。

1989年10月,F15E达到初始作战能力,紧接着就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完成了上千次出动,深入打击敌方高价值目标,展示出了强悍的精确打击能力,对敌威胁非常大。战争结束后,F15E只损失了2架。

F15E的出现,充分证明了战斗机多用途的价值,随后各国纷纷效仿,战斗机的“多用途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而彼时的中国空军,却始终没能突破多用途战斗机的门槛,虽然海军装备了类似机型“飞豹”,但性能平平。

虽然也引进了苏27SK,但它是用来争夺制空权的“空优战斗机”,对地攻击能力并不如F15E攻击鹰。

为了弥补木桶的短板,中国向已经合作多年,关系良好的俄罗斯提出要求,希望获得一种比苏27作战半径更大、航程更远,并且能有效威慑地面目标的多用途战斗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航程,依然是空军考察多用途战斗机的重要指标。我国国土和海疆辽阔,即使以航程见长的苏27,在中国广袤的领土上使用,航程也有些不太够用。

在全面了解中国空军的需求后,苏霍伊设计局开始着手研制符合中国要求的全新战斗机。

苏30的概念来自一线部队

俄方认为,他们已经有一种很符合中国要求的战斗机——苏30MK。苏霍伊设计局将以这个型号为基础,为中方设计一种全新的多用途战斗机。

苏30MK是苏30的改进出口版,而苏30则是苏联时期根据飞行员对苏27的使用经验,有针对性开发的一个升级型号。

自从80年代初苏27进入苏军服役以来,装备苏27的飞行部队中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原本定位是高级教练机的双座苏27UB,却被大量用来执行作战任务。

这首先是因为,当驾驶远程战斗机进行长距离飞行时,一名飞行员非常容易疲劳,而两名飞行员则大大降低了飞行强度。

其次,在最常用的4机编队中,如果配置一架双座战斗机,就可以利用它的后座安排一位经验丰富的飞行指挥员,由他来进行对编队的观察和协调指挥,这样可以让整个编队在空中对抗时拥有更高效率。

此外,在80年代的技术条件下,单座战斗机受飞行员精力所限,很难对抗两个以上的目标。而双座型战斗机则能同时由前后舱飞行员协同,同时跟踪多个目标并与之交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苏27UB在苏军飞行团中被当成主要的执勤飞机,出动次数远远超过单座苏27。

于是,在一线飞行员的经验指导下,苏联军工开发了一种“加强版”的双座型苏27,它不仅能空战,还能对地、对海攻击。它几乎拥有苏27的全部优点,还能干更多的活,这就是苏30。

不过,正当苏30紧锣密鼓地进行研制时,苏联解体。此后俄罗斯经济接近崩溃,航空工业急需补血,于是苏30很快被推向国际市场。

1993年当中国空军考察团来到伊尔库茨克考察引进苏27生产线时,俄罗斯曾建议,和中国联合研制比苏27更先进的“伊尔库茨克的苏30”,但被中国婉拒。

中方当时拒绝的主要原因是苏30研制风险过大、投入资金也超出我们的承受能力,随后这款战斗机被印度接盘,研发得以继续进行。

比苏27更远的航程

比苏27更远的航程

1996年底,中国和俄罗斯签订了一个大型军售合同,其中包括以18亿美元购买40架先进多用途战斗机的意向性框架协议。

此后中俄双方开始转入对新战斗机的技术细节讨论。

1998年珠海航展期间,中俄双方最终敲定了所有细节。1999年3月,双方正式签署了购买38架苏30MK的协议,新飞机被命名为苏30MKK,M代表多功能、K代表出口型,最后一个字母K,是俄文“中国”的首字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方指定苏30MKK由共青城飞机制造厂来试制、生产。虽然共青城飞机厂缺乏双座型战斗机的生产经验,但该厂距离中国较近,并且拥有和中国合作的丰富经验,这让中方最终选择和他们继续合作。

共青城飞机制造厂非常珍视和中国的合作机会,苏霍伊设计局也对该厂经验不足的双座前机身和座舱盖提供了大量技术协助。

他们竭尽所能满足中方要求,绞尽脑汁改善飞机性能,在6年内向中国交付了100架成品,这个生产速度也创下了该厂的纪录。

苏30MK原本就配备有加大油箱容量的全新机翼,还具备空中受油能力。为了能满足中国对飞机超远航程的要求,苏霍伊设计局又引入了一些在苏27M上使用过的新技术。

比如,苏30MKK使用了和苏27M同款的,又高又厚的平顶高垂尾。这种垂尾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可以在内部设置整体油箱。

于是,苏30MKK除了四个机体内部油箱、机翼内的扩容油箱之外,又获得了垂直尾翼中新增的两个油箱,储油能力得到巨大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番改进之后,苏30MKK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惊人的38吨,仅次于苏34“鸭嘴兽”战斗轰炸机。它仅凭机内油箱就可以飞行超过3000公里,空中加油后航程可达5000公里。

订单纷至沓来

订单纷至沓来

苏30MKK具备和苏27接近的空战能力,并且可以对地、对海施行远程精确打击,但从外形上看,二者并没有太大区别。不过,为了获得多用途作战能力,苏30MKK的内部设备和机载武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按照中国的要求,苏30MKK全部为双座型,外挂点从原来的10个增加到了12个。新增加的两个外挂点,可以承重2吨,专门用来挂载大型空对地导弹。
90年代后期,俄罗斯军工已经解决了苏联时代没有取得突破的钛合金加工技术,这一技术在苏30MKK上应用后,让它的机体寿命从早期的2500小时,大幅增加到了6000小时。

由于航程超远,苏30MKK经常需要在空中连续飞行10个小时以上,因此就不得不考虑飞行员的飞行舒适度和生理需要的问题。苏30MKK除了更加宽敞的驾驶空间之外,还在舱内设置了全新的供氧系统和排泄装置。

1999年夏天,第一架全新生产的,编号为“蓝色502”的苏30MKK组装完成,并于2000年11月参加了珠海航展。随后第3、第4架也先后下线,并立即开始试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批苏30MKK于2000年年底完成紧张的测试和试验后,其中编号为“蓝色503”和“蓝色504”的两架立即交付中国空军,开始用于飞行员培训。

2002年,中国海军航空兵又向俄方下达了24架苏30MKK2型的订单,这批飞机被简称为苏30MK2。海军装备的苏30MK2,被国内媒体称为“跨海神鹰”,它的雷达对空探测距离稍有提升,还可以发射增程型的反舰导弹。

苏30MK2不仅能夺取制空权,还能杀伤各种地面、水面目标;它还具备小型预警机的能力,可以同时引导4架飞机并指挥其作战。据俄罗斯资料称,苏30MK2的作战效能要比苏27高出1.5倍。

中国海军在装备苏30MK2后,不但可以完成对祖国最南端岛屿的巡逻,还拥有了对美军航母更完善的对抗手段。

2003年1月,中俄又正式签署了购买第3批苏30MKK的合同,俄方于2004年8月完成了全部中方订货的交付。

苏30MKK买得值吗?

苏30MKK买得值吗?

中国先后花费45亿美元,采购了大约100架苏30MKK,这几笔订单成为我军采购金额最高的战斗机引进项目。与之相比,当年购买苏27SK时只花费了大约26亿美元。

那么,这45亿美金到底花得值不值呢?答案是:非常值!
首先,100架苏30MKK在我军最需要的时候,解决了空军的两大难题。

一是超视距空战能力不足,主要是缺乏主动雷达制导的中距弹,而海峡对岸在这一领域拥有优势;二是缺乏对战役纵深进行有效空中遮断的手段,而这是维护祖国统一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苏30MKK的对地攻击系统直接从苏24M移植而来,对地面目标拥有强大的摧毁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30MKK和与其配套的多种空地武器装备后,让中国迅速获得了一种机体成熟、可靠性高,在重点领域(超视距空战能力)有效弥补了短板的战斗机。

100架苏30MKK和MK2在交付解放军后,以其高可靠性和高成熟度,迅速形成了战斗力,成功抵消了潜在对手的技术优势。

更重要的是,苏30MKK对我国军工工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帮助我们跨过了多用途战斗机的研制门槛。就像当年苏27来到中国一样,苏30MKK也是我国研制多用途战斗机的敲门砖。

苏30MKK让中国军工获得灵感,发展出了成熟的多用途战斗机平台。2019年国庆阅兵中和歼-20、歼-10C一起接受检阅的“炸弹卡车”歼16,它的成功就完全得益于对苏30MKK的引进。

印度版苏30

印度版苏30

说到苏30,就不得不提它的印度版——苏30MKI,I是India的第一个字母。虽然编号和中国的苏30MKK只有一个字母的区别,但它们实际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机型。

印度的苏30MKI是苏30的深度改进型。从外观上看,二者最大的区别是苏30MKI多出了一对鸭翼,这是因为它安装了更重、更先进的相控阵雷达;飞机停放时,苏30MKI的尾喷口会呈一定角度下垂,这是因为它使用了当年很前沿的推力矢量发动机。

仅凭这两项,苏30MKI就在技术上领先于中国的苏30MKK。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堆砌了大量先进技术的苏30MKI,一度成为航展上的明星战机,经常在飞行表演中做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空中机动动作,而当时只有美国的F-22A有此能力。

1996年11月,印度和俄罗斯签署了价值15亿美元的苏30MKI采购合同,俄罗斯将向印度提供40架苏30MKI。第一架苏-30MKI于2002年交付印度空军。

和印度合作的是俄罗斯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厂,他们为满足印方需求,使用了一些苏37上的先进技术。不过印度人不放心俄罗斯航电,因此决定把航电系统分包给法国和以色列,所以苏30MKI实际上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

2000年10月,印俄两国签署谅解备忘录,俄方许可印度自主生产140架苏30MKI,印度组装的苏30MKI于2004年服役。2011年,首架完全由印度生产的苏30MKI正式交付。如今,苏30MKI已经成为印度空军的主力战机

不过,纸面性能先进的苏30MKI,却在印度显得水土不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自法国的雷达和以色列的火控系统,带来了性能指标的提升,但也带来一个大麻烦:可靠性差。

要把俄罗斯的机体、二元矢量发动机和西方航电整合在一起,对航空大国来说也并非易事,印度更是缺少足够的把控能力,并由此造成严重后果:苏30MKI装备后事故频发,平均每年坠毁一架,持续长达十年。

最终印度不得不一再降低技术指标,耗费整整10年才初步解决可靠性的问题。

反观中国采购的苏30MKK,虽然升级有限但技术成熟,因此可靠性很高,装备后迅速形成了战斗力。服役20年后,这批飞机已经完成自己的使命,接近退役。这一时期我们经过技术消化,战斗力更强的歼16也已源源不断地交付部队。

飞鲨歼15

飞鲨歼15

要说歼15,首先让我们看一张著名的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照片中戴帽子的是正在沈阳飞机研究所参观的顾诵芬院士,陪同的有李天院士和孙聪院士。在他们身后,静静地停放着一架苏33的生产型原型机——T10K-3,也就是研制中国航母舰载机时的重要参考对象。

众所周知,我军的两艘航母原型都是前苏联的瓦良格号,而苏联为这型航母平台配套的舰载机是苏33。

苏33舰载机项目开始于1975年,首飞时间是1987年,人称“海侧卫”,它继承了“侧卫”系列的全部优点和缺点。

苏33拥有出色的空中机动性,但雷达和电子系统既落后又笨重,中距空空导弹也只能使用R27这种比较老旧的型号。

苏33首飞时,相比美军航母舰载机,在综合作战能力上已经基本不占优势。到了九十年代二者差距更大。但即使这样,俄罗斯仍然拒绝了中国购买苏33战斗机的请求。

这是因为,俄方希望至少出口40架苏33改良型,而中方则希望先要2架。于是俄方认为中国只要技术,无意购买成品。因此,俄罗斯决定拒绝出售当时已经不算先进的苏33。

这时,中国再次把目光投向乌克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专家频繁访问乌克兰,洽谈购买乌方库存的一架T10K-3,这是苏33生产型的第三架原型机,又被称为“第一架生产型”。

之所以这么称呼,是因为这架飞机和标准的苏33几乎没有任何区别。甚至苏联时期对T-10k-2进行的一些修改,在这架飞机上也得到了体现。

更重要的是,这架苏33机体的主体结构和早期的苏27基本一样(苏30以后的侧卫系列战斗机,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这架飞机对仅仅具有苏27基本型制造能力的中国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2005年,乌克兰非常愉快的把这架飞机卖给了中国。对他们来说,航母都卖了,更何况一架库存战斗机。

获得这架宝贵的苏33原型机后,我们以此为参考,在歼11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舰载机——歼15,并于2007年开工试制。

歼15和歼11在外观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它增加了一对鸭翼,尾部还多出一个着舰钩。此外,歼15的主翼、平尾、尾椎和空速管都可以折叠,前起落架更粗壮、采用双轮直立设计,还具备空中加油能力。

歼15最主要的特点是,换装了国产新一代机载设备,同时具备国产先进导弹的发射能力,这样就弥补了苏33最欠缺的部分,作战能力完全超越苏3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9年8月31日,歼15首飞成功。2012年11月25日,飞行员戴明盟驾驶编号为552的歼15,在辽宁舰上完成了首次起降。

截至2017年10月,辽宁舰已经满编24架歼-15。2018年4月,央视公开了第二个歼15飞行团在辽宁号上起降作业的消息。随后,这批新歼15于同年12月17日随“山东舰”一起入役。

后记:

后记:

苏27“侧卫”家族已经进入中国30年,几乎陪伴了整整一代中国人。

它不仅出色地完成了中国军民赋予它的历史使命,在最关键的时刻让解放军一举扭转空中局势,恢复战略均衡,更让中国航空工业完成了从二代机到三代机的跨越。

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苏27战斗机家族对中国来说,都称得起“伟大”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