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自然界中,弱肉强食是动物们的普遍的生存法则,凶猛强悍的动物可以肆意捕食弱小的动物,因此形成了生物界的食物链,然而动物们之间的斗争并不是最激烈的,真正的腥风血雨往往发生在部落首领的更替中。

动物之间也存在着首领,比如狮王,狼王,猴王等。但是动物们选拔领袖的方式还与人不同,他们没有世袭制,也没有票选,而是通过争斗来实现的,俗语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每当部落有新首领位上位,最惨的就是旧首领留下的孩子,他们有的会被驱逐,有的则会被活活摔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肉食动物大多都是这样,而草食性动物则会直接选取最强壮的那个来当族群的首领,而老去的首领则会主动退位,因为他们没有肉食动物那么强悍,只有选择健壮的王才能更好的保护族群。

那么和人类相像的猴群,是如何选拔首领的呢?记得小时候看《西游记》,其中一篇便是讲述了花果山众猴选拔猴王的场景,它们约定谁有勇气跳过水帘洞便尊谁为王,然而这却是被美化后的效果,真实的猴王选拔远没有这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猴子是杂食性动物,它们的种类居多,爱好群居,在猴群中,猴王一般处在猴群的中心位置,他的体型健壮,行动敏捷,拥有绝对的领导权和优先的进食权,但是猴王的位置却十分难得,因为每当猴王更替,就会有一场生死大战。

猴王可以拥有猴群中所有的成年母猴,也就意味着只有当上猴王才能留下自己的后代,然而幼猴成长需要时间,猴王会在这段时间慢慢老去,每当这时,就是年轻猴子的可乘之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猴子为了争夺猴王位置而进行的争斗是十分惨烈的,例如2016年的海南南湾猴就有猕猴为了为了抢夺猴王的位子激战了四天的案例,当时的老猴王“花脸”最终被挑战者“独眼”活活打死,现实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新猴王上位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老猴王的孩子摔死或驱逐,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是为了清除隐患,新猴王能够成功上位必然与老猴王经历了一场生死攸关的大战,而战败的那一方非死即残,猴群中每当猴王死了,又没有外来公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新猴王必然是从原本猴群中成年的幼猴,老猴王的孩子中并不缺乏强壮的公猴,如果不在它幼年时赶走,那么无疑是给自己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威胁。

其次就是为了给自己留下后代,虽说猴王拥有所有的母猴,但是猴子是没有特定的发情期的,每当母猴进入了哺乳期,它们就不会为新猴王哺育后代,猴王为了尽快延续自己的血脉就会将这些幼崽杀死,这就是动物的“杀婴”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如此一来,失去孩子的母猴又怎么会心甘情愿跟着新猴王呢?而且猴子长到六个月时便具有了攻击性,于是猴王便将刚出生的扼杀在襁褓中,已经拥有攻击性的赶出族群任由自生自灭,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母猴的不满。

不过猴王可能不知道的是,有些母猴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活下来会故意制造出一场“骗局”,那就是假装自己发情与猴王交配,然后让猴王认为她孕育的是它的孩子,继而成功救下腹中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就是扩大族群的规模,想要让族群强悍,最重要的就是让猴群发展壮大,每当猴群有了新的首领,那么以猴王为首的猴群会迅速团结起来,此时外来的猴子是完全融不进去的。

否则就会被围攻,猴王的领导能力更是直接决定着猴子的数量,领导能力越强,猴子的数量也就越多,如果领导能力很弱,那么其他猴子就会偷偷跑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猴子是非常聪明的灵长类动物,他们会趋利避害,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生存方式,虽然猴王会杀死幼崽,但是仅限于雄性,因为雌性的留在族群里,长大之后也是属于他的,生物的本质是繁衍,如果猴群的数量多,也能让别的猴群不敢贸然进犯。

结语:事实证明猴王的选拔和猴群的发展并不像我们小时候看《西游记》花果山猴子呈现出的那种和谐美好,万物的发展都有它的必然规律,虽说“杀婴”行为在人类看来很残忍,但是却是动物间的生存法则,所以说也可以算得上是情有可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