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可夫

最近这段时间,随着俄乌战争的进行,欧美国家的政局接连出现变动,美英德三国的情况用后院起火来形容都不为过。

下面,我们就来分别分析一下美英德到底遭遇了什么事情。

第一,美国总统拜登在国内大事不妙,遭到前总统川普的公开抨击,拜登在乌克兰政策上的摇摆引发美国国内的不满意指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拜登对乌克兰的政策颇显矛盾,拜登很想支持乌克兰,但拜登害怕和俄方爆发核大战导致美国方面只给乌克兰提供一批轻武器。随着俄乌战争的持续进行,拜登感觉再不给泽连斯基打打气有些说不过去,但拜登的心理还是畏惧俄方,只好派出英国首相约翰逊来到了基辅同泽连斯基举行会谈。

约翰逊去了基辅,身为“西方老大”的拜登却没去基辅。拜登的做法引发了西方阵营和美国的不满。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公开场合抨击拜登,形容拜登的做法是“羞辱美国”,随着美国中期选举的到来,特朗普对拜登的抨击将更加激烈,再加上美国愿意接收10万乌克兰难民这件事引发美国民众的极端不满,拜登在乌克兰问题上真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共和党会借乌克兰问题向拜登发难,拜登或输掉美国的中期选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拜登为首的派系和共和党之间的较量,对于俄方而言是一件好事。美国国内的矛盾将使得美国当局难以制定一个统一的支援乌克兰的方针,美国支援乌克兰会摇摆不定的政策将给俄军进攻乌国带来很长时间的战略缓冲期,俄军会抓住这个战略缓冲期对乌军展开更大规模的进攻。

第二,德国民众支持默克尔和俄方,坚决反对当今德国当局的路线。

德国民众希望和平,德国民众也知道,俄乌战争的始作俑者就是乌克兰。德国要在欧洲站稳脚跟,不能对美国一边倒,应该采取支持俄方的做法。冷战结束后,德国的施罗德当局和默克尔当局都采取措施,在美俄之间保持平衡,不得罪任何一个大国。这种平衡外交不仅维护了德国的国家利益,还让欧洲的局势逐渐缓和。尤其是德国前总理默克尔顶住压力和俄方搞好关系,这让德国民众非常敬佩默克尔的战略眼光。只有平衡的外交,才能让德国在欧洲赢得和平的建设环境。俄乌战争和美俄的对抗对德国而言都是一件坏事。

舒尔茨当局上台后,德国外交在绿党的影响下出现一些波动。虽然这个波动不大,但足以引发德国民众的抗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默克尔下台后发表演说谴责乌国,德国外交部推动德国总统施坦因迈尔在公开场合对乌国总统泽连斯基道歉。由绿党把持的外交部还希望总统能访问基辅,表示德国当局对乌国的支持。

但乌国很快给施坦因迈尔一个下马威,泽连斯基表示,德国不是乌国欢迎的国家。施坦因迈尔和俄方关系不错,这是乌国不允许的。

德国可是欧洲军事强国,哪敢忍受得了乌克兰的下马威?德国民众很快上街请愿,支持俄方和默克尔,上万名德国民众举行集体签名,要求将乌国在德国的大使赶出德国。

德国民众心里很清楚,乌国没法支持。乌国不仅有法西斯武装,和德国国家的反法西斯意识形态相违背。而且一旦支持乌国,德国就得捆上美国的战车和俄军长期作战,这对于德国外交而言是很不好的事情。德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必须在一定的时候对乌克兰说不,即便不倒向俄方也得恢复默克尔时期的平衡外交路线,努力斡旋俄乌两国,争取俄乌两国的和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伦敦民众举行示威游行要求英国首相约翰逊下台。

约翰逊这个首相在执政方面倒是有一些政绩,比如带领英国脱离欧盟,在伊朗核问题上劝美国维持伊朗核协议。

但在乌克兰的问题上,约翰逊却是大错特错。约翰逊竟然敢主动提出给乌克兰“流亡当局”提供支持。这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充分的表明,约翰逊将让英国捆上对抗俄方的战车,和俄方长期战斗下去。即便乌克兰战败,英国也要力挺乌克兰。这种做法引发了英国民众的强烈不满。

英国民众认为,英国经济已经被疫情整的焦头烂额了,英国的军力又大不如前。英国当局为何还要花纳税人的钱去支持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俄乌战争?英国应该更关注自己的利益,而不是把手伸的太长去支持乌克兰。这种做法对英国没有好处。英国民众或许希望,其当局能像德国和法国那样,在俄乌战争中保持相对理性的态度,不要跟着美国的鼻子一起出气。英国有自己的利益,英国不能在国际问题上做美国的附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普京推出能源结算政策导致英国国内能源价格上涨,很多英国民众没法冬季取暖。而普京对西方的强硬,让英国人无法度过寒冬的结果就是约翰逊强烈支持乌克兰导致的结果。如果约翰逊在俄乌战争中保持中立,英国也不会被普京搞能源结算令。英国今天的内忧外患就得怪约翰逊。

所以,英国民众想过温暖的冬天,想过安生的日子,就希望约翰逊下台。

总而言之,美国国内的政党对抗将让美国对乌克兰的政策模棱两可,而德国的英国的民众游行就表明,德国和英国民众都希望本国当局对俄乌战争保持中立态度,不要追着美国反对俄方。普京和俄方在西欧人心中的群众影响还是相当正面的。而普京就可以抓住西方民众对俄方的支持,争取欧洲国家支持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