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曾经的德国有多强悍?

一战前的时候几乎用一己之力搅动世界,让英法两个殖民大国时刻不安。

一战时又是他,带着拉胯的战友奥匈帝国还有数个小国,跟英法争斗,跟美国抗衡,打到最后还能逼迫苏俄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在法国前线战场持续保持攻势,如果不是国内出问题,胜负未可知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彪悍的日耳曼人)

二战的时候就更夸张了!

横扫西欧,进攻英国,占据西欧广袤土地后,志得意满的德国践行巴巴罗萨计划进攻苏俄,闪击战横扫千军打得苏联人心惊胆战。

战至1942年,巅峰期的德国控制了整个西欧还有广袤的苏联领土,并在北非站稳脚跟,如果那个时候的德国版图延续至今,德国将是妥妥的超级大国。

但多行不义必自毙,德国依旧倒在了苏联的绝地反击下,倒在了第二战场开辟后的英美手中。蜗居狼堡地下室自焚的希特勒,用不甘心的呐喊,还有最后的惨叫,宣告了第三帝国的灰飞烟灭。

第一帝国,第二帝国,第三帝国,德国都是世界强者和争霸者,也是最后的失败者。

关于二战德国的失败,无数人众说纷纭,有说意大利拖后腿,有说日本瞎开战的,有说希特勒战略头脑不行的,有说德国太过自信的。

其实这一切都有道理,但是又都有问题,因为不够透彻,不够深入!

真要分析德国失败的根源,无非他出生地就有问题,因为出生地的问题,又引申了其他数个问题,最后在一片呼喊声中,让德国最终功败垂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时的德国)

一:争霸关键,地缘!

地缘是什么,跟争霸有什么关系?其实这个问题,中西方历史上都有诠释!

当年战国七雄,为何最后落后的秦国能一统天下?

除了商鞅变法的神效外,秦国地处西边,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是关键因由,关门你进不来,开门我就能出去,就让秦国有了超然的地位。

打不赢的时候我专注于后方发展,才有秦穆公时候的开拓和后续的吞并巴蜀。

将后方根据地弄清楚之后,再东出列国,纵横战场这就是秦国的制胜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扼守函谷关谁与争锋)

同样的,英美的崛起,也有地缘优势在内。英国的离岸让它可以遏控欧洲,美国的离岸更夸张,直接通过遏守两洋的方式,借力强势海军成了世界强权。

这就是地缘优势的体现!

反观德国,那就是一个悲剧,地处欧洲中心的德国,位于东西欧两大地缘势力的中间,左边法国,英国,右边俄国,让德国处于四面都有强敌的境况之中。

这境况让德国的发展,天然受到了来自四面的制约。

面对这样的制约,德国最好的选择其实是如同俾斯麦时代那样,用拉一边打一边的方式,践行战略平衡的时候,用远交近攻方式,消灭来自一个方向的主要遏制力量。

俾斯麦时代就是如此,稳住俄国的同时,缓和跟英国的关系,致力于打压法国,就算不成功,也不至于陷入四面受敌的境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的地缘悲剧)

可惜的是,一战前的德国,自持实力强悍,选择了两面树敌,最后迎来了四面开花。

双拳难敌四手,再强的国家,也经不起这样作死啊?

战略失误,让战术上致力于先东后西(一战)和先西后东(二战)的德国还是无力回天。

一战的时候,他们借助俄国革命让苏俄认怂了,二战的时候,他们闪击法国让法国认怂了。

但是地缘上的制约,让英国成了德国的噩梦。

英国这个海洋时代名副其实的霸主,是致力于统一欧洲国度的噩梦。

当年的拿破仑弄封锁也没能弄死英国,后来的德国面对英国依旧办法不多!

一战时,经过扩军的德国海军依旧只能困守海港,没起啥作用,二战时,德国海军更憋屈,俾斯麦号战列舰如此强悍,依旧难逃覆灭,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只有群狼战术,还都是偷袭。

每次无论先东后西,还是先西后东,德国都成功了一部分,但在英国面前,却都败下阵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峡成就英国)

除了英国之外,俄国也是个大麻烦!

一战时,这个老大帝国用无尽的灰色牲口死扛到了被推翻那一刻,二战时,苏联更是头铁得多,充分用战略纵深和冬将军,让德国吃尽了苦头。

英国和苏联的战略地缘优势,让德国有苦难言,只能饮恨。

地缘悲剧是德国的命门,更可怕的是,这命门还接二连三!

德国地处中欧,四面树敌是其一。

英国孤悬海外,就是不倒是其二。

苏俄地大天冷,就是能扛是其三。

一二三之后,德国承受不了,打得再好,也经不起这轮番的地缘陷阱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煤铁时代的鲁尔区)

二:制胜因由,资源。

除了地缘之外,德国的悲催还在资源上!

德国的崛起,是借力与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而在工业化之后迎来了迅速崛起。

一战前的德国,无疑是势力最强的时候,国家工业产值仅次于超然的美国,位列世界第二,煤铁这两个工业时代重要资源的产量都远超英国和法国,算妥妥的欧洲最强工业国。

德国的鲁尔工业区,也因为煤矿铁矿闻名欧洲和世界,成了德国工业最强的区域!

战争是什么?在一战的时候,就是煤和铁的时代。

一个是动力之源,一个是武力根本。

拥有这两个东西的德国,在国内无数如克虏伯这样军工企业加持下,有了一只强大的军队。

这也是一战德国争霸天下,打到最后依旧不落下风的根源,煤铁管够,人口也不少。

战败,那是政治问题,不是战争的问题。

可是二战不一样啊,当英国人发明的坦克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之后,静止的战争变成了运动的战争,内热机成了战争的发动机,石油成了战争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坦克的发明改写了历史)

技术上德国一直是欧洲先进水平,但是没有资源让德国在内燃机时代被遏制,相较于英法两国广袤的殖民地石油资源和美国无尽的石油资源,德国的石油资源只能用悲催来形容,年产不过几十万吨,几乎等于没有。

这也是经济危机的大萧条时代,英法两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对于德国船只关闭后,德国非常愤怒的因由,这等于关闭了德国商品和资源的进出口大门。

对于石油资源的极度不安,让二战时的德国致力于维持进口石油的渠道,也不断在战争中诉求石油产区。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因此成了德国盟友,苏联高加索区域的巴库油田也成了德国心心念念的目标,为了巴库德国甚至放弃了莫斯科。

二战初期,德国的石油储备很充足,后续在闪击波兰还有法国之后,也赚了波兰和法国的石油储备,这也是德国战争前期顺风顺水的根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闪电战和石油)

但随着战争的继续,还有后勤线路的不断拉长,以及英美的各种限制和禁运,德国的石油补给越来越难以维系!

本土几十万吨的产量无疑是杯水车薪,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产量全部拿过来也不足以支撑每年上千万吨的石油消耗!

从这个角度看,德国进攻苏联的实质,除了争霸之外,更是一场争夺石油资源的续命战争。

拥有石油是德国获得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没有石油,一切就是空谈。

德国用一场豪赌,将数百万德军押在苏联指望能补齐最后的资源短板,以便后续争霸世界。

谁曾想,这豪赌没有成功,反而拖垮了德国。

在各方打压下,在战事不顺后,在资源消耗殆尽后,德国迎来了不可避免的失败。

资源瓶颈成了德国发展的魔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源魔咒)

三:挑战者没有阵营。

德国引发的接连两次世界大战,最终目的都是挑战当时主导世界的英法殖民体系,那个时候的美国虽然强大,虽然跟德国一样同为后进国家,但地域的广袤,还有身处北美的地缘优势,让他们不是英法的主要目标。

从这个角度看,其实德国是可以拉拢美国的,因为德国和美国的战略目标是一样的,那就是让旧欧洲成为过去,构筑属于新强权的新秩序。

如果德国明白这一点,借助德裔在美国的影响力,进行渗透和影响的话,或许有成功的可能,但美国的睿智和算计,还有德国的行动迟缓,让这一切成了泡影。

美国要的是什么,打成稀巴烂的欧洲,进而建立一个崭新的世界秩序,而不是跟德国共同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美国可以投资德国,重新武装德国,但是做德国的盟友他们是不愿意的。

就这样,德国背负着建立新秩序的野望,接连两次发动的世界大战,面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旧欧洲蛮横的出手,成了出头鸟。

出头鸟的下场当然是遭遇旧有殖民体系的联合打压,英法的殖民地都是二战时候的最佳助力,无数非洲军团撑起了法国人,印度和其他英国殖民地的资源和兵力也撑起了英国人。

有限的国力,还有地缘上的劣势让德国即便强悍一时也无法逆转格局。

盟友的不同,还有同伴的弱势,让德国失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德军)

四:民粹主义双刃剑。

除了以上这些因素之外,德国鼓动起来的民粹也是德国最后失败的根源之一。

纳粹德国的统治,是一种极端民粹情绪指引下的统治。

当时的德国民众,受够了一战之后被清算的日子,还有无数政治上的屈辱,心中憋屈无不。

这憋屈,变成了复仇的火焰,谁能让他们复仇过上好日子,谁就是最好的执政者。

基于此,才有纳粹的上位!

他们用复仇作为口号,用拿回曾经的荣耀作为口号,用过上好日子作为对民众的承诺。

这三重因由,让德国民心士气空前统一,也让德国在纳粹党集权后,爆发了无尽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狂热的德国人)

但是这个政策也有问题!

问题一:民粹主义裹挟政府行动,让德国外交失去弹性,也失去妥协和回旋的空间。

这一点,在德国闪击波兰之前的外交博弈中有体现。

当时为了但泽走廊问题,德国和波兰争锋相对,这两个国家都在民粹裹挟下寸步不让,最后一刻波兰退让了德国却不能让了,于是二战开打!

其实那一刻希特勒,内心中存着的依旧是占便宜的心思,并没有想开战。

后续的德国,面对苏联的数次和谈诉求,最后不答应除了占尽优势之外,也有这民粹影响下的外交强硬因素在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希特勒的心思)

问题二:民粹主义和民选时的承诺,让德国迟迟无法做战争总动员。

纳粹德国上台,源自民选,民选时给予德国民众的各种福利承诺,还有后续的不断胜利,让德国人心齐整,接连的胜利也让德国民众在战争中收获了红利。但这一切,在后续也让德国的战争总动员迟迟无法进行!

德国在和苏联激战时,面对的是一个早早就开始了全面动员的国度。

反观德国,依旧有大量的生产力用在了保障民生和福利上,此消彼长之下,德国在战争中后期越来越力有不逮,开始总动员也就为时已晚了。

为时已晚的总动员让德国民众生活水平下降,也引发了国内的混乱,这也是希特勒遭遇背叛的大背景之一。

民粹主义确实能在短时间内,凝聚人心和力量,战争的胜利确实会让民族自豪感不断上升,可是这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外交失去弹性空间,战争无法全心投入,都是代价。

势均力敌的时候,这样的代价往往是致命的。

民粹主义,就是这样一个,用起来非常爽,但副作用很大的双刃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刃剑利弊)

五:务实的和平主义!

经历过二战疯狂的德国人,对于战争的反思相较于同样罪行滔天的日本人,无疑深刻得多。

为何会如此,原因无他,只是看清楚了自己的地缘格局,还有今日世界的走势而已。

冷战的时候,德国被分裂成了两个国家,西方和东方阵营都有德国的存在,这是一个民族的两面下注,也是一个国家的悲剧。

谁是胜利者,都有德国的活路。

冷战时代的西德领导们,正是看清楚了这两级格局,自己又身处漩涡中心,才有了德国著名的《新东方战略》出炉。

这个战略的实质是什么?

简言之就是用缓和同苏东集团的关系,换取谅解,留下烟火情以待后续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勃兰特的忏悔)

正因为这战略,才有1970年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的惊天一跪出现。

德国用这样的方式反思战争的同时,也缓和了同苏东集团的关系。

随后的岁月,在这个战略指导下,西德和苏联的关系一直还算不错,技术交流很多,双边贸易也不少!这一切,让德国在两德统一的时候,少了不少的阻力。

当德国郑重地对苏联宣布不再诉求曾经的领土时,德国统一的交换条件也就达成了!

苏联答应了德国的统一要求。

这里说句题外话,当时最反对德国统一的国家是法国,不是苏联!

重新获得了统一的德国,就此成了一个务实的和平主义者,开始用经济影响力扩展自己的政治影响力。

今日的欧罗巴联合,就是德国务实战略的体现!这其中的根源,看地图就懂了!

夹缝中的德国比不过拥有离岸优势的日本。

要是日本跟我们接壤,你看他还敢不认错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德国落幕)

尾声:国家上限决定论!

一个国家的上限从何而来?

从国安出生区域地缘而来,从国家拥有的资源禀赋和人口而来,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而来!

这三方面都是对国家上限的诠释!

这三点上,地缘决定了上限,如果处于四战之地,天然就多了焦虑和不安,拥有的资源禀赋和人口决定了下限,资源够多,面积够大人口够多,即便衰弱了,经过一段和平发展期之后,也会是世界上不可小视的力量,至于科技和经济发展则是最大的变量!

一个经济发达,科技强悍的小国,依旧能小而强大!

但,它的天花板也只能是小而强大了!

从这角度看德国,就是因为地缘上限和资源禀赋的下限拖后腿,借助科技和经济这个最大变量,在一战和二战中爆发了无穷潜力的国家。

但受限于上限和下限的天花板,依旧成了时代的失败者。

那么什么样的国家,才是能冲破上下限的国家!

大家可以说说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