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回家,92岁高龄的爷爷拖着孱弱身躯,断断续续地跟我讲述了他的传奇人生。

昨天,我刚从老家回来,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想着爷爷瘦骨如柴,躺床上没有精神的样子,连下床方便都困难,我不禁潸然泪下。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其实不然,七尺男儿也有流泪的时候,到了伤心处也会偷偷流下泪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段时间,总是接到家人的电话,爷爷病了很长时间,躺床上一个多月了,几次晕倒,身体僵硬,幸亏家中有人照看,及时就医,才从死神手里一次次拉回来。

随着年龄的增大,爷爷的听力下降得很厉害,打电话基本听不到,我只能通过视频聊天,看着他日渐憔悴的面容。我担心爷爷挺不过去,又怕过年不能回去,我毅然决定回家多呆几天,多陪陪年迈的爷爷。

这几年,受疫情影响,我回老家的次数变少了,甚至过年都不能回去。以前一年回好几趟,过年都是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回家,陪陪父母,尤其是爷爷,身体一年不如一年。

爷爷三岁时,亲生父亲便跟随红军长征,从此与母亲与哥哥为伴。六岁时,爷爷跟随母亲改嫁,不久又过继给继父的哥哥做儿子。天不遂人愿,过继的父亲也参加了红军,后来被国民党反动分子杀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此,爷爷又回到了母亲身边,成了一名牛倌,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身边的小伙伴总嘲笑爷爷,骂他是“土匪”的儿子,气得爷爷直跺脚,和他们争得面红耳赤,又无可奈何,幼年时的他受够了别人的白眼,也吃尽了生活的苦头。

爷爷十三岁时,依靠母亲省吃俭用,去村里学校就读小学一年级。爷爷学习刻苦,从不偷懒,成绩优秀,通过不断地跳级,只读了三年就小学毕业了。

在家待了几个月,全国就解放了,爷爷有幸被选中派往省城进修。在那里学到了关于土改的先进知识,也第一次坐了飞机,生活一天天向好,不用再饿着肚子了。

就在省城,碰巧遇到本村的一位老同志,他和爷爷的亲生父亲一起参加长征。听闻父亲在红军过草地时牺牲了的噩耗,爷爷的心都凉了。两位父亲都在革命中牺牲了,难过的同时,爷爷为自己身为烈士子女感到骄傲。

这位老同志告诫爷爷,要继续努力学习,这样才能为死去的父亲争光,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但当时的爷爷,年少无知,不懂世事,未能深刻领悟这句话,却选择了不一样的人生。

三个多月的进修很快就过去了,此时摆在爷爷面前有两个选择,一是留在省城继续深造,二是回到老家开展土改工作。爷爷选择了回到老家,以便更好地照顾母亲。

爷爷在本该读书的时候选择放弃,从而使自己错失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机会。读书虽然不能直接带给我们财富,但却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1950年,老家开展土改工作完成后,爷爷便娶了奶奶,因为他有点文化,被推荐到乡里的林场工作。

奶奶一个人在家种田,还要带小孩,时不时被村里人欺负,爷爷闻听,毅然辞去林场的工作,回家务农。这次错误选择,使爷爷最终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农民。

接下来的生活,虽然辛苦,平淡无奇,但爷爷唯一能得安慰的是,这样至少能照顾家庭。

奶奶为了多赚点工分,也到村集体干活,吃尽了生活的苦头。我的伯父、爸爸和姑姑都是从小在家里放养的,白天无人看管,晚上才能见到爷爷奶奶。

当时小孩生病了,爷爷奶奶因为忙碌,也都没有太在意,加上本来生活条件差,营养不好,爷爷奶奶生了八个小孩,最终竟夭折了四个,只有四个长大成人。

当然,也因为贫穷,四个孩子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教育。

随着孩子的长大,相继结婚生子,爷爷的生活相对轻松些。他白天带着孙子孙女去田里干活,晚上爷爷在家门口拿着小火把,用烟熏着蚊子,给我们唱着红歌,讲着故事,日子过得也算有滋有味。

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祖国大地,爸爸、妈妈也顺应时代潮流,前往沿海城市打工。我们便成了留守儿童,还好有爷爷、奶奶的悉心照顾,吃得饱,睡得好,有着不错的童年生活。

进入新世纪,伯父和爸爸相继在县城买了房子,年过七旬的爷爷奶奶也跟随到了县城,从此远离待了一辈子的农村。虽然生活富裕了,爷爷就是闲不下来,到县城周围寻找没人耕种的荒地,与荒地的主人沟通,在荒地种点红薯、花生、蔬菜,既减轻了家里的负担,又锻炼了身体。

前几年,奶奶的离世,对爷爷打击很大,一日夫妻百日恩,何况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了七十年呢。还好爷爷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式,每天早上拄着拐杖,去河边的桥头大树下,和一群老人聊天、下棋,生活不再孤独。

如今,坐在床上的爷爷无法行走,心里还是很想去桥头聊天的,瞧着他满脸的辛酸,我无能为力。

病入膏肓的爷爷,反复地跟我说,很后悔当初没有听老同志的告诫,没有继续深造学习,才换来自己一生的卑微与辛劳。

但时过境迁,有些懊悔,却再也没有了重新选择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