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一开始也困扰着我,特别是当听到有的客机失控而坠机、乘客遇难的消息后,在悲恸之余这个疑问就愈发的强烈。当然,飞机坠机无论是对乘客还是航空公司来说,都是极其不想发生的事,乘客面临的是生命问题,航空公司面临的是巨额赔偿问题。那么,为什么不在飞机上,给每个乘客配备一个降落伞,以备不时之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我查询了很多资料,才觉得事情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即使配备了,也一定会不起作用,甚至起到更坏的后果。这其中的原因,是多个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

首先,飞机飞行时的高度与正常跳伞的高度不吻合。大家知道,跳伞的高度有着非常严格的区间限制,距离地面的高度如果过低,那么伞就有可能打不开,而如果高了,由于高空的低压和低温,会对跳伞者的身体造成极大伤害。因此,国际上跳伞的高度,一般在700-3000米之间。而民航飞机正常巡航的高度,普遍在8000米以上,有的长途航线甚至能达到12000米,显然二者是不能匹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高空的环境非常恶劣。刚才提到了,如果飞机在高空出现事故,在8000米以上的高空跳伞,那么对于乘客来说,就要面临着高空零下30摄氏度以下的低温、氧气含量只有地面35%左右的低氧环境。而当飞机突发严重情况时,跳伞者一般都没有什么防护的装备,在这样的环境下,跳伞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出现眩晕、冻僵以及窒息等情况,身体协调和反应能力严重下降,到时候根本做不出拉伞的操作,以这样的状态下落,根本没有任何的生还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飞机没有可供跳伞的硬件条件。大家知道,飞机为了确保航空过程中的安全,全机舱都采用密闭措施来保证内部气压的稳定性,飞机的舱门是不能够打开的,更不会专门留有可供跳伞的通道。即使因突发情况,飞机出现了漏气、机身破损的情况,在内外巨大气压差的作用下,会发生剧烈的气流扰动,飞机内部势必会变得非常不稳定,而且在失压状态下,乘客也面临着眩晕、窒息甚至被卷走的情形,根本没有时间去穿戴降落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跳伞后极有可能立即死亡。民航飞机的构造,一般都是单翼+翼吊式发动机的结构,乘客如果选择跳伞,那么在外界气流的冲击下,极有可能会被直接给吹到高速飞行的机翼上,虽然乘客此时也有与飞机同向前进的惯性,但是在气流扰动、飞机飞行姿态变化等的影响下,人体与机身势必也会产生较高的相对速度,当人体被吹到机翼上或者其他部位后,轻则眩晕,重则直接毙命。另外,随着气流的扰动,人体也有可能性被直接卷进发动机内,后果可想而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乘客基本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跳伞训练。跳伞特别是高空跳伞,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对技术要求很高的运动,必须经过严格、长期的专业训练才能胜任,即使是专业人员,受到高空恶劣环境、跳伞时机、地面条件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都有一定概率受伤,何况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乘客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六,跳伞时间问题。不像专门用于跳伞的飞机,乘机人员非常少,普通客机的乘客加机组人员,少说也得几十上百人。即使能够有序组织跳伞,那么在突发事件的慌乱背景下,穿戴降落伞、救生设备、执行跳伞动作等等,没有个几十分钟根本完成不成。而飞机在失事前的那段时间,根本不可能这么长,而且在飞机姿态发生明显变化时,要想实现高质量的跳伞和有序的组织,更加不可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七,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降落伞设备在购置和维护方面,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但这还不是主要的。如果每个座位上都安放降落伞设备,除了需要增加额外的空间、对飞机结构需要调整之外,还会直接增加飞机的总重量,以200个座位、每个降落伞的重量在15公斤来计算的话,飞机的总重量就增加了3吨。毕竟飞机在空中出现突发事件的概率极低,每次飞机飞行都要承担这些额外的重量,对飞机燃油的消耗势必会增加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八,高空跳伞的生存几率问题。刚才提到了高空异常恶劣的自然环境因素,造成从飞机上跳伞逃生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而飞机在高空中遇到突发的严重状况时,通过飞机操控人员和地面控制中心的协同配合,是有一定几率加以解决或者能够部分解决的,比如通过惯性滑行找到合适的区域迫降,有一定的成功率,最坏的情况才是坠毁。而如果一出现突发情况,就一味地去选择跳伞,那么连继续生存的几率都没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所述,民航飞机在机身内,并不会配备降落伞,更不可能在发生突发状况时,让乘客选择去跳伞,这是基于最大限度地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一旦突发状况时提高乘客生存机率的角度去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