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用来征服的,孩子需要的是父母耐心有爱的教育,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高效的事情。

——萨姐

作者:木青

“跟孩子有什么道理可讲的!不听话,打,打到他怕为止!”

周末带孩子出门,冷不丁从街角传来一个爸爸怒不可遏的吼声。

放眼望去,只见街角边站着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他躲在妈妈怀里哆哆嗦嗦,止不住啜泣,可又不敢哭出声。

“警告你多少次了,就是不听,就是乱窜!非得发火了,你才老实……”

说着说着,爸爸遏制不住怒火,用手指不断戳孩子的脑袋。

人来人往中,孩子的哭声被车水马龙淹没,可爸爸的那句吼,却触人心底。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打一顿就好!

生活中有太多的父母秉承“打”的教育方式,孩子被打怕了,孩子学乖了,可孩子真的受到教育了吗?

01

养孩子,不是驯兽

《今日说法》曾经播出过一个家庭悲剧:16岁的女儿绑架亲生母亲殴打虐待至死,目的只有一个:要5万付学费。

女儿有这样极端的表现,事情还得追溯到一年前。

15岁初中毕业那年,因青春期叛逆,女儿一改乖宝宝形象,不仅剪了短发,还认识了很多父母眼中的“坏孩子”。

为此,父母大为不满。他们不仅当面臭骂女儿,甚至去学校蹲点跟踪,还给女儿朋友的父母打电话。

没有隐私,没有空间,没有朋友。

父母以为是在为孩子好,可这些窒息的爱的方式,却将女儿推入绝境。

亲子矛盾骤然爆发,女儿不惜以离家出走、断绝亲子关系的方式来宣告主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遗憾的是,对于女儿的叛逆,父母却选择了背道而驰。

他们不仅没有和孩子好好交流,反而找人把孩子送到了外省的防卫学校,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外力改造孩子,让她乖乖听话。

经过三四个月的痛苦改造,女儿终于服软回家,可也从此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

女儿对父母的不满一点点积蓄,直到要求父母出钱送她去体校被拒后爆发,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中,有太多的父母打着“为你好”幌子教管孩子,父母以为那是教育,却其实只是教训。

哄骗、恐吓、体罚,这些效果“立竿见影”的方法,并非让孩子真正从内心认识到了问题,懂得了道理,理解了父母的苦心。

孩子服从听话,不过是在“被训”过程中引发本能的情绪——恐惧,因为害怕被责罚而听话。

就像那马戏团的猴子狗熊,在一鞭子一鞭子的威慑下,学会做各种讨好观众的动作。

“教训”不是“教育”,养孩子也不该成为驯兽

纵然驯兽式教育省心省力、速效,却培养不出真正懂事的孩子。

相反,孩子被训中积累的负面情绪在内心积蓄、发酵,却会在不为人知的时刻撕开裂口,喷涌而出,不知不觉成为一头可怕的“野兽”。

02

教育or驯兽,天渊之别

什么是教育?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也因此,矫正父母眼中孩子的不良行为,成为很多家长的教育重点。

但恰恰,一个“矫正”动作,让很多父母混淆了“训”和“教”的界限。

“训”,是通过外部刺激,让一种行为产生条件反射。

好比训练马戏团的狗熊,用一鞭子一鞭子的抽打,让狗熊在吃痛的条件反射下明白:什么动作可以做,什么动作不能做。

父母为了矫正孩子的不当行为,试图用打一顿的方式让孩子改正,或用奖励的方式让孩子尝到甜头继续某种行为,然而这样的教育,其实与“驯兽”无异。

因为父母只把关注点作用在了行为上,只是通过用外部环境来刺激孩子发生变化。

父母忽视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受训的孩子犹如动物,只是被动养成习惯。孩子并不能从内心深处知悉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一旦外部刺激消失,行为又复辟。

“训”还是“教”,看似目标指向一致,但本质却截然相反。

真正的好教育,其实是唤醒孩子的内在动力。

所谓“教”是指通过引导,让孩子从内心深处认同行为改变的目的,促动内驱力,从而主动自觉去做事情。

比如,孩子有偷家里的钱去买零食这个行为。

如果父母只施以“训诫”,孩子接收到伸手会被打的信息,结果很有可能断了从家里偷钱的念头,但仍会为了满足私欲,把手伸向外面。

但好的处理方式要求父母先去了解,为什么孩子需要偷钱?

是因为零食太吸引人?还是为了买零食讨好同伴?又或者说,孩子在家不受重视,他在用偷钱的方式引起父母注意?

父母教育孩子就是要找到孩子的内在需要,然后用正确的方式,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从而主动做出改正。

哪怕未来没有父母的打骂,孩子也不会再偷偷拿钱,从根本上解决孩子偷钱的问题。

教育和驯兽,天渊之别。

用驯兽的方式培养孩子,也许父母在前期管教中会省心省力,但却无法保障孩子的一生都在父母的安全视线里。

但那些被真正教育着长大的孩子,也许矫正的过程需要父母花下大量心血精力,但每一次矫正,却都是父母在帮助孩子调整拥抱世界的正确姿势。

这样的父母成就的,是孩子的一生。

03

被“驯兽”长大的孩子,有多伤?

把育儿视作驯兽,听起来如此残酷,可在生活中却比比皆是。

父母只关心孩子是不是听话,却从不关注孩子内心是否受伤。

把“训”当作“教”,从小被“驯兽”着长大的孩子,会有怎样的心理影响?

1)缺乏安全感

父母把训练当作教育,“听话”将成为孩子的人生主旋律。

为了迎合父母的期望,孩子会不断压抑自己真实的情感需求,生活在压抑中的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一生都会活在不安中。

2)隐藏更大叛逆

父母把训练当作教育,孩子表面看似听话,背后却会滋生或正面、或隐秘、或消极的反抗。

诚如我的表弟,当年被父亲胖揍一顿,他记住了父亲面前不可造次的教训。

但在父亲看不见的视线里,他依然调皮捣蛋使坏。

并且,隐秘的反抗在青春期正面爆发,父子俩曾经仇视到不能共室十分钟。

3)驱动内心惶恐

父母把训练当成教育,滋生的是孩子内心的恐惧。

作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当孩子感受到自己不被父母认可他们会因为害怕被父母抛弃而不断努力,恐惧感油然而升。

这种心态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心性,哪怕未来他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也永远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不敢停止努力,直至将自己逼入崩溃的边境。

04

“种树”,才是对孩子真正培养

著名亲子教育作家尹建莉老师说:

面对一个未成年人,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儿童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想所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

孩子不是用来征服的,孩子需要父母的培养。

他们就像一颗种子,为人父母,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破土抽芽成长,你也不知道它最终开出什么样的花,结出什么样的果。

但只要给予它充足的阳光雨露,种子就会按着自己的生命节律成长。

也许等待的过程会令人焦虑,但等来的结果会令人惊喜。

接纳这棵树本来的生命,接纳每一个孩子本来的样子,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因为透过教育,父母看到的是自己的孩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