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纳粹德国的末日科技中“人民武器”的思路不同,日本末日武器中,自杀系列占据了绝对数量,新研制的16种“特攻兵器”中,只有三种,即“蛟龙”、“海龙”型袖珍潜艇和陆军的“联络艇”(也就是陆军的“震洋”),最初研制时不是以自杀为基础的,但是很可惜,在研制过程中除了“蛟龙”作为5人制鱼雷攻击型袖珍潜艇没有出现自杀型号之外,其余外全部出现了自杀亚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甲标的”丁型袖珍潜艇,也就是“蛟龙”,这是一种双管鱼雷攻击潜艇

而这些兵器除了用反人类的作战方式给敌人极大的心理震慑之外,对自己人的震慑力度同样不小,这在很多当事人的回忆录中很明显的体现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樱花”自杀飞机命中目标,这种反人类的作战方法注定为人所不齿

作为自杀型特攻兵器的始作俑者日本海军,“樱花”、“回天”和“震洋”算是最著名的三种兵器了。相比“樱花”和“回天”,“震洋”绝对属于作坊加工型的,但是你要真的认为日本人就这么随性,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震洋”艇一共六种,如果算上试制艇一共八种,除了我们熟悉的“震洋”一型、“震洋”五型外,还有一型、二型、六型、七型和八型。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些未能研制成功的震洋艇到底是何方妖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岛龟人(1893-1965

1943年7月,原海军高参黑岛龟人升任军令部二部部长,该部主管军事装备研制、试验、采购和列装。黑岛就任以后,更积极思考“以最小的损失取得最大的战果的兵器”,8月份就提出了研制自杀武器的设想,得到了日本军部大力支持。大量的日本少年丧命在“为天皇尽忠”的口号和黑岛的设想之下,不过日本投降时,由于黑岛在军令部任职,并且认为未来建设新日本自己还能发挥作用,所以没有为天皇尽忠,这真是极大的讽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震洋”一型特攻艇

1944年3月末,日本军令部总长向海军大臣提议紧急制造九项特殊武器。其中第四个特殊武器是带挂机的冲击艇,其实就是黑岛最初设想的东西,也就是后来的“震洋”。日本海军舰政本部第四部讨论了这个构想,提出采用木制船壳和常见的汽车发动机便可以保证量产,并且为了攻击效果,必须装备不少于300公斤的炸药,但这洋却会使船体超重,最终决定使用250公斤炸药。日本方面的资料称,“震洋”在最初设计时,安装有船舵固定装置,在最后攻击前,特攻队员可以使用这个装置锁定船舵,而后跳海逃生,如果这是真的,说明日本技术部门还是多少有那么一点人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就馆内展览的“震洋”五型模型

最初的震洋试制艇和一型、五型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其性能和研制历程不再赘述。“震洋”艇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其技术设计并不简单,其采用了高速鱼雷艇使用的滑行艇型,加之艇身较轻,以不到70马力的发动机实现了23节的航速,按理讲数据很不错了,不过日本海军对于航速有偏执的要求,虽然震洋充当指挥艇的“震洋”五型由于采用了2轴推进,航速可达25节,但是毕竟去自杀的主要是一型,因此海军要求在动力装置不变的情况下提高航速,考虑到成本因素,舰政本部直接采用了当时堪称跨时代的水翼技术,研制出了“震洋”二型,不过这个技术即便在今天也属于高科技范畴,所以结果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试制“震洋”二型3D模型

既然改进航行法失败了,那么就还得在动力装置上下功夫,体积小,动力大,又便宜并且是一次性的,自然非火箭动力莫属。因此采用火箭发动机的“震洋”六型应运而生,但以1.4吨的木壳船体去承受火箭发动机和海浪带来的冲击力,不解体已经是很给面子了,所以又试制了金属船体的“震洋”七型,可是要是采用金属船体就与最初设想背道而驰了,这时候金属连“回天”都不够用,哪能轮的上“震洋”这种地摊货?因此提高航速的设想最终还是被放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鱼雷大发”,其实就是挂装鱼雷的登陆艇

其实如果论近海攻击,鱼雷快艇当属第一。日本人也不是没吃过美国PT艇的亏,也俘获过中国的MTB鱼雷艇,因此对于这种东西也不能算完全陌生。另外,既然“鱼雷大发”这种东西都出现过,“鱼雷震洋”为什么就不行呢?因此舰政本部在五型基础上再次放大改进,研制了装备450毫米鱼雷和120毫米火箭弹各2枚的“震洋”八型,虽然采用3台丰田KC汽车发动机,但是由于武备过重,航速下降到22节。虽然如此,总体性能也不是不能接受,还是那句话,这个东西不符合“震洋”最初的设计理念,再加上到了二战末期,鱼雷也比较难获得,最终也被放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震洋”八型鱼雷艇(左),可见其基本构型已经与标准型“震洋”有很大不同

其实日本帝国主义就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典型,多行不义必自毙,无论采取什么战法都不能改变这个现实,但是无论是对于战争末期的盟军还是日本人自己,这些特种“震洋”艇没有研制成功的结局,无疑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