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凡太平天国的名王、悍将,最后的结局都很惨,命好的是阵亡,但即使是阵亡,埋入了地下,清军也会将尸体刨出,挫骨扬灰;命差的是被活捉,免不了千刀万剐,受尽痛楚。

但是,太平天国奉王古隆贤却是个例外,两次降清,都得到了善待,最后在清朝为官,混了个自然死亡。

古隆贤原籍广东惠州惠东县安墩镇葵双村老亚布,自小随父闯荡江湖,流落到广西。

洪秀全、冯云山谋金田起义时,在富豪韦昌辉家打造兵器,古隆贤时为铁匠,被延请到韦家大院内打铁,欣然加入拜上帝会,被成为了韦昌辉之弟韦俊的亲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54年八月,时为左三十九指挥的古隆贤从韦俊西征,转战于江西、安徽。

1856年夏秋,天京事变爆发,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死于内讧,韦俊心不自安,又兼石达开出走,外援望绝,不得已,弃武汉三镇,东退九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隆贤和刘官芳、赖文鸿等都追随着退至九江。

因为韦昌辉的缘故,洪秀全十分嫌恶韦俊,是李秀成等人力保,韦俊才得封为定天福。

1858年六月,洪秀全复设五主将,封韦俊右军主将定天义,负责攻打皖北庐州、盱眙等处。1859年,韦俊渡江守池州等地,而木天义杨辅清也督军至皖南,两人分地犬牙参互,彼此又有杀兄之仇,故互相欺凌,寸土不让。

本来前军主将陈玉成与韦俊交好,但因地盘扩张,也与韦俊兵刀相见。

这种情况下,韦俊深感在太平天国毫无意思,且有杀身之祸,于是向湘军水师提督杨载福乞降,即其麾下的刘官芳、古隆贤、赖文鸿等人也全部剃发同降。

彼时,曾国藩丁忧在籍,并不在军中。而湘军粮饷缺乏,一下子得到了数万降兵,要从嘴角分粮,心中就老大不情愿。又因韦俊等人此前累挫湘军,湘军中父兄子弟死伤无数,此时虽同一阵营,但有机会,便侵侮解恨。

而杨载福质疑刘官芳、古隆贤、赖文鸿的投降诚意,责令他们带兵攻打芜湖以纳投名状。

刘官芳、古隆贤、赖文鸿大感愤懑,一怒之下,重新树起太平天国旗号,倒戈反攻池州。

刘官芳、古隆贤、赖文鸿的反正义举得到了杨辅清的鼎力援助,一举夺回了池州。

洪秀全嘉许三将反正之功,封刘官芳为右军主将,代替韦俊之前的职务,爵通天义;封古隆贤为殿右军大佐将,赐爵金天义;封赖文鸿为殿右军正总提,由际天福晋爵为际天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次年一月,古隆贤与刘官芳等占南陵,随后参与摧毁江南大营之役。

1862年春,古隆贤因屡建奇功,封奉王。

次年三月,古隆贤进逼祁门,旋攻休宁,再攻泾县,占黟县,逼徽州,兵威极盛。

不过,古隆贤有过降清的历史,忠诚度受到天国最高军事统帅李秀成的质疑,被打发到常年遭受兵燹之灾、贫瘠异常的“无民之境”活动;而李秀成的嫡系部队全安排在苏浙富饶之地。

长此以往,古隆贤心理失衡,有了第二次降清的想法。

1863 年九月下旬,古隆贤协助黄文金进攻青阳失败,遂遣人通款于坚守青阳的清总兵朱品隆,表示自己愿意以其统辖的石埭、太平、旌德并所部太平军将士七万余人投诚。

朱品隆大喜过望,要求降众缴械剃发后屯驻城下待命,兵不血刃地收复了石埭、太平、旌德三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国藩对古隆贤举地盘、率军队来投降之举,大加赞叹,称古隆贤“一旦翻然悔悟,自拔来归,不烦一兵而三城并下”,积极为古隆贤论功请赏“吁恳天恩,准照上年洪容海投诚成案赏给古隆贤游击虚衔顶戴,以昭激劝”。

古隆贤身为太平军中的宿将,长期与刘官芳、赖文鸿在皖南并肩作战,其统属的太平军将士达到七万余人之多,一朝叛降,让刘、赖等人措手不及,被迫率部离开了皖南,导致太平军统辖十余年之久的皖南根据地迅速瘫痪,太平天国事业急剧消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入清为官后,古隆贤无病无灾,一直活到1875年,寿终正寝,被安葬于家乡惠东安墩镇宝安村红珠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