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对人才专业度要求的提高,学生的教育问题走进了千家万户。不过“双减政策”以及“中考分流”的到来,却让家长们倍感彷徨。

一方面,双减政策的初衷是为了让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不让过于繁重的“文化课”和“学科类辅导班”成为他们的束缚,留出一定时间发展兴趣爱好并借此机会贯彻素质教育,让小朋友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全面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另一方面,“深化普职比”让中考进行5:5分流,又意味着在激烈的竞争下,势必会有一半的学生无法进入普通高中,从而改变未来的命运。

那么如何才能在“减负”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效率,避免被分流的命运呢?家长们为此也是绞尽脑汁。

事实上,在学生整个求学生涯中,小学是打基础的重要环节,同样,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在这一时期养成的,只不过很多时候都被家长忽略了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学为何在家长眼中逐渐“隐形”?

按理来说,6年小学生涯不仅时间长、任务重,而且属于“打基地”阶段,其重要性与初中、高中两阶段相比也不遑多让。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小学在父母眼里的存在感极低。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就不得不给“超前教育”扣锅了。

在教育内卷逐渐向低学龄延伸的大环境下,家长们都担心学生从起跑线上就“落人一筹”,于是自他们上幼儿园起,不少父母就开始带着孩子在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早教班、兴趣班间穿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别提很多私立幼儿园原本就是打着”超前教育“的旗号,来获得家长的青睐与生源,

因此小朋友其实很早就已经开始接触加减法、拼音、汉字等小学阶段的课程了。

不过,这种“超前教育”本身存在一定欺骗性,特别是在一、二年级,由于学生底子“深厚”,即便是一边玩一边学,成绩也依旧理想,双百、90+的分数更是频频出现,这就给了家长一种“我不需要太关注学生成绩”的错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问题是,这种“虚假的成绩”往往维持不了多久就会“现原形”,如果家长不及时加以干涉的话,还会给后续学习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

小学6年哪一年才是重点?资深老师给出的答案,或许与家长们想的不一样

对于没有经验的父母而言,想要在小学阶段找到一个合适的介入契机,对孩子的学习方式进行干涉,着实有点困难。

那么6学六年哪一年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呢?是孩子刚入学的时候,还是升入高中的前一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问题上,有资深老师坦言表示:“以自己的从教经历来看,班里学生的差距都是从三年级这一学期逐渐拉开的。”

这是因为很多学生在一、二年级受到“超前教育”的影响,分数普遍咬得比较紧,而且家长在这一时期也会格外上心,所以在课堂小考时稍微发现些问题,就能够被及时纠正。

但等到三年级时,家长逐渐放松,学生也开始松懈时,之前隐藏着的弊端就会逐渐显现出来,时间一长,距离也就此产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家长需要关注的问题有2点

【问题一】:学科难度直线上升,家长记得勤督促

小学一二年级主要是学生的“适应期”,因此不管是教学内容还是课业难度都不算高,小朋友只要能跟上老师节奏,就可以获得不错的成绩。

但到了三年级以后,学习难度就会出现直线提升,不管是作业量还是授课内容都出现了质的飞跃,如果学生没能及时转变心态,或者理解能力差强人意,就会被同学们迅速甩在身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英语这门学科的加入,也给学生制造了不小的困难,如果家长无法在旁边勤加督促,那么孩子的成绩恐怕会出现“滑铁卢”。

【问题二】:超前教育弊端逐渐暴露,家长记得多填补

在教育领域有个“二年级现象”。简单解释一下,就是学生受“超前教育”影响,认为一二年级知识点自己早已掌握,所以在课堂上就会出现一种“养老”心态,摆出一副“得过且过”的样子,学习习惯也是糟糕到不行。

然而等到三年级的时候,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老本”不足以支撑他们获得足够高的成绩,因此越学越吃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阶段,家长一定要多填补学生的“陋习”,将“学习习惯”这颗小树苗修正,并且进行及时开导,避免他们产生厌学心理。

笔者寄语:超前教育不能成为家长的救命稻草

孩子的学习过程就像“长跑”,每个阶段的发力点都不一样,这就需要家长在不同阶段调整自己的辅导策略。

虽说学龄前的“超前教育”能够给家长和孩子带来一时的轻松,但这并不能成为大家摆烂、佛系的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如果父母不能解决的教育问题,那么弊端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明显,甚至影响到同学的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