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小编不得不服的一个省份。一句话,便引发全国媒体和大学生的关注,效果比很多地方花了无数钱做宣传效果还好。

近日,“浙江大学生创业失败贷款10万元以下政府代偿”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引发广泛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情是这样的:

在2022年2月17日我国发改委《介绍支持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回答媒体提问时,浙江方面说:“大学生想创业,可贷款10万到50万,如果创业失败,贷款10万以下的由政府代偿,贷款10万以上的部分,由政府代偿80%,大学生从事家政、养老和现代农业创业,政府给予10万元的创业补贴......

但是——所谓的“政府代偿”,绝不等同于“创业失败不用还贷款”。根据相关文件内容,创业担保贷款政府代偿实质是在借款人不能按时足额还款时,由创业担保基金临时代为还款,但借款人本身依然要履行还贷义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浙江,真的很会做生意

zhejiang

目前来看,中国不同省份之间所处的产业发展阶段并不一样,但从根本来说:无论处于哪一阶段,都需要人。而人才,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所以为了发展,各地政府绞尽脑汁“筑巢引凤”。自2017年至今,53城加上3省,累计出台吸引人才新政百余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户口”和“补贴”是地方政府招揽人才的两个杀手锏。落户方面,大部分出台人才新政的城市均全面放开对学历型人才的落户限制。零门槛落户、先就业后落户、在线落户是三大关键词。

安居方面,都会给予合理的购房资格、购房补贴、租赁补贴、生活补贴。应该说,这些措施对加快意向型人才的流入具有一定推动作用。

在各地都有人才引进措施的当下,为何浙江一句话就能引发全国关注?有网友说了一句话,小编细想后发现很有道理。他说:“浙江,真的很会做生意。”

很多人都说,雄厚的财力,是浙江高补贴抢人才的关键,小编觉得类似的说法有道理。就像发布会上说的,2021年,浙江省人均GDP达到11.3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21年、37年居全国省区第一位。

在财政收入方面,2021年浙江省财政收入为8262.6亿元,同比增长14%,省会杭州以2386亿元的财政收入霸榜浙江多年。

除此之外,浙江不仅财政雄厚、营商环境好,同时在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报告中,浙江省会杭州也已超过上海、广州、深圳,仅次于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浙江的标准,贷款最多也就50万元/户,10万户,最多不会超过500亿元,事实上是,并不会有10万个创业单位,所以实际金额并不会这么多。

其实,就算有这么多创业的大学生,也不都会贷款,毕竟贷款是要还的,就算补贴利息多少也是要点。同时贷款的额度10万元-50万元不等,具体申请金额,以及实际审批为准。

综合考虑,中等省份一年大学生创业贷款可能也就两三百亿元——这个贷款额度,像浙江这样的省份,负担这点数字,轻轻松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创业失败的占多少不去计算,因为大部分人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会选择还钱。就算产生10%坏帐,这个比例够高了,远高于我国银行业坏账率,那么需要政府代偿的也就二三十亿元——这个金额,浙江承担得起。

浙江能有如此“豪气”依赖于其优秀的商业环境,2020年,浙江省96家民营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已连续22年蝉联全国首位。浙江不仅有钱,同时商业环境也极为优秀,在3236家企业共同评选之下,浙江省营商环境满意度排名全国第一。又有钱、营商环境又优秀的浙江,能有如此创业政策也是理所当然。

话又说回来了,任何创业都有风险,不创业就没有,同时也没回报,而如果成功了财税、就业都受益。

如果把大学生创业贷款比作风险投资的话,这几百亿元就相当于早期资金,别说10%坏帐,就算90%坏帐只要能孕育出优秀企业,可能长期也不亏。

就拿隔壁江苏举例,一个宿迁市出了一位刘强东,而背后带来的就业岗位、经济效益则是非常庞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南,为了人才下血本

yunnan

实际上,除浙江外,江苏、云南、武汉、重庆、四川等多地均在今年以来出台了吸引人才政策,多地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也对人才引进做出部署。或许2022年的“抢人”大战或刚拉开序幕。

日前,云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云南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关于人才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三个政策文件。

《实施办法》明确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培养、引进一批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领域急需紧缺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集中支持科技领军人才40名左右,云岭学者150名左右;高端外国专家100名左右,产业创新人才、首席技师、文化名家和创业人才各300名左右,教学名师、名医各500名左右;青年人才3000名左右;顶尖团队15个左右、创新团队100个左右。

文件中指出:符合人才引进条件的入选人才,正式履行工作合同后,给予一次性工作生活补贴。科技领军人才、云岭学者每人100万元;高端外国专家、产业创新人才、首席技师、教学名师、名医、文化名家每人60万元;青年人才每人50万元,不享受特殊生活补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云南省开出这样丰厚的条件,有人提出疑问:“别的东部、中部省份开出的条件和云南差不多,人为何要来云南?”

作为发展稍稍缓慢的云南,2021年的全年财政收入为2278亿元在全国排名第20名,位于四川、重庆、贵州之后。

客观来讲,云南在综合实力方面竞争力的确比不过许多城市,而一直以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偏好又恰好都是流入经济发达地区,继续为“人才池”持续“注水”。

但从实际来看,云南作为面向东南亚的西南省份,近年来的经济提速也是肉眼可见,如果能吸纳一批优秀人才入滇就业,怎么算都是共赢的。

中部东部城市虽好,但面临的压力也不容小觑,无数优秀人才齐聚,那自然免不了内卷,如若退居到像云南这样的西南省份,压力便能少一些,机会就更大一些,而人才又是云南急需的,在一个“内卷”不是那么严重的省份当“人才”,何乐而不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观云南的人才引进政策,其实光有待遇还不行,云南人才引进和那些头部且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抢人并不是一回事儿。头部城市抢人才,是用补贴、户口等政策吸引人才进入城市,为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而云南吸引人才,大多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是真的在某一领域需人才。

一直以来,云南“缺人才”久已,但人才引进不应该是云南的“速效救心丸”,云南的发展还需要各方面政务能力的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基础设施的提升,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的破解……人才引进,终究只是发展云南的其中一环而已。

在未来,除了“工资”以外,云南可以给予人才还很多。一方面,云南要完善人才引进的福利待遇,包括户籍、住房、就医、社会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让人才在云南有保障、有归属。另一方面,云南要大力营造尊重人才、关爱人才的良好氛围。

最终,这样的“人才引进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人才在云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最终提升云南人才引进的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