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田晓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歌德曾说:“独立性是天才的基本特征。”

一个真正聪颖的天才从不受限于他人的目光,正如田晓菲的人生,每一步都有众人的艳羡和非议。

田晓菲1971年出生于哈尔滨,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女孩,她的双亲都是文学工作者,虽然算不上书香门第,但是接触文学势必会早于大部分同龄人。

父母的引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兴趣和资质,田晓菲果然如众人所料,从小就对汉字和语言非常敏感,年仅3岁就已识千字。

四岁时,田晓菲跟随父母定居天津,天津的文化底蕴无时无刻不让田晓菲感到兴奋。

因为父母都是文学工作者,很多同事和朋友也大都是同行,看到田晓菲之后都认为这是个好苗子。

在这样的环境下,田晓菲写下了人生中第一首诗歌,并且被天津日报收稿并刊登,虽然这次上报没有获得读者太大的反响,但对于4岁的田晓菲来说已经是莫大的鼓励。

田晓菲与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的日子里,田晓菲不断精进并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年仅5岁就能和许多作家坐在一起侃侃而谈,举止谈吐更像是个饱经世事的成年人。

当时许多作家都觉得这孩子很有意思,前途不可限量,甚至一些作家还要通过与田晓菲交流来寻找创作灵感。

除了诗歌,年纪轻轻的田晓菲对古诗词也非常感兴趣,甚至可以用痴狂来形容。

用田晓菲自己的话来说,她可以从诗词里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千百年前的状态、心情甚至想法。

1983年,那年田晓菲12岁,父母将她送到了天津市第13中学,正所谓金子总会发光,并且田晓菲早已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在学习方面可谓游刃有余。

不仅在学习方面成绩优异,田晓菲还能做到学业与兴趣两不误,这些年她从未停止创作,并已经发表了五本诗集。

田晓菲的文笔也逐渐成熟起来,对于他人的赞美她只是微笑而过,田晓菲最难得的就是心态和头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不断发光的田晓菲也迎来了自己第一个人生转折点,那年北大招生组正在天津组织招生工作,意外发现了田晓菲的作品,其文笔之成熟且唯美让招生组大为震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北大招生组找到田晓菲询问是否愿意跳级进入北京大学时,田晓菲毫不犹豫答应了下来。

实际上这正中田晓菲下怀,初高中的课程对她来说毫无压力,继续留在这里只是浪费青春。

就这样,田晓菲被破格录取进了北京大学西语系,就读英美文学专业。

北京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年田晓菲13岁,古灵精怪又富有才气,加上每天朝气蓬勃的状态,很多老师都对这个小丫头非常重视。

但说到北大之旅,田晓菲坦言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海子”。

“海子”名叫査海生,与田晓菲一样都是少年得志的天才,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是位优秀的诗人。

查海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才难免惺惺相惜,但两个人的感情更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勉励。

天才

査海生曾手握田晓菲的作品鼓励道:“如果你坚持下去,一定是位伟大的诗人。”

这句话对田晓菲至关重要,要知道当时她才十几岁,未来的路还很长,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有了这句话,田晓菲也算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田晓菲16岁那年,写下了《十三岁的际遇》,在这篇文章里,她用富含诗意的语言阐述了自己如何一步步成为北大学子,并告诉大家,所谓的天才也只是普通人。

18岁成人礼的那天也正是田晓菲在北京大学的毕业之时,她也早就为自己选好了接下去要走的路。

田晓菲毕业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就是接受邀请到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继续深造文学,刚到美国后,田晓菲第一件事就是告诉好友“海子”落地的好消息,但突如其来的噩耗让她不能自已。

原来是北大的好友“海子”卧轨自杀,如此优秀的一位诗人、学者为何选择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田晓菲不得而知。

但毫无疑问这件事对田晓菲打击巨大,她怎么也想不通这是为什么,那几个月里她郁郁寡欢,从此近半年没有写诗。

最终田晓菲决定让时间稀释掉一切忧扰,独自在美国做一名孤勇者,继承“海子”的遗愿,坚持下去。

1991年,田晓菲荣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这一年她20岁,经历了孤身一人漂洋过海,田晓菲开始褪去身上的稚气,思维也愈发成熟,对待文学也更加孤注一掷。

随后田晓菲决定继续读博,于是她走进了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的气氛与内布拉斯加不同,这里更加自由、奔放,在这里,田晓菲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她的文笔效果与日俱增,并且接连发表了多篇文章。

哈佛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过田晓菲文章的人无不拍案叫绝,从她发表诗集《绿叶上的小诗》后就开始收获了无数粉丝,读者对她的文章和诗集只能用美不胜收来形容,她的文笔让读者无比享受。

《绿叶上的小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在哈佛大学,田晓菲遇到了自己的导师史蒂芬欧文,欧文是哈佛大学东亚语言系主任,也是博士生导师。

欧文对汉语很有研究,并且对中国的诗词著作非常感兴趣,面对这个中国来的天才女孩,他也充满了期待。

欧文见到田晓菲第一面就被她的气质所吸引,田晓菲举手投足间无不散发着书香气,文化涵养在她的身上显而易见。

史蒂芬 欧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欧文也是个才子,虽然不是人们口中的天才,但靠着勤勉,在26岁就拿到了耶鲁大学的博士学位,随后来到哈佛大学任教。

因此欧文对于田晓菲这种很有文化气质的女孩毫无抵抗力,但无奈自己身为导师只能压抑自己的情愫,远远地看着田晓菲的成长。

有趣的是,欧文还为自己起了一个新的中文笔名叫做“所安”,而恰恰田晓菲的笔名叫做“秋水”,正所谓秋水所安,欧文也在映射希望自己成为田晓菲的归宿。

田晓菲与史蒂芬 欧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欧文说到底在年龄上要长田晓菲二十余岁,所以两个人在外界看来并不合适。

在哈佛大学的这几年,田晓菲的影响力则越来越大,在文学创作上独树一帜,虽然对她的文章很多学者持抵制和怀疑态度,可这不能代表田晓菲不是一个优秀的作家。

终于在1998年,27岁的田晓菲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哈佛大学从未有过这般年轻就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

在田晓菲毕业那年,欧文邀请她去郊外爬山,导师带学生郊游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田晓菲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两个人在山顶俯瞰大地皆感慨万千,在返程时,欧文一想到田晓菲即将远走高飞,心里一阵酸楚,于是他鼓起勇气在田晓菲身旁表白了一番。

田晓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山上风声呼啸,欧文说到重点时才发现,田晓菲居然毫无反应,也就只好默默地准备开车返程。

在外国人眼中,没有回应便是拒绝,这让欧文一路上心如刀绞,因为他觉得田晓菲并不是一个会因为年龄而拒绝他的人。

待到将田晓菲送到公寓门口时,欧文忍不住再次发问,问道田晓菲:“在顾虑什么,是什么原因让你拒绝我的追求?”

田晓菲恍然大悟,解释山上风大没有听清楚,但说到欧文的追求,田晓菲还是迟疑了。

田晓菲虽然旅居国外多年,各方面相当独立,但思维中依旧保持着中国人固有的保守。

因此她告诉欧文所有的疑虑和困扰,包括年龄方面也是一个不得不慎重考虑的事情,但她并不反感欧文,并告诉他自己会慎重考虑这件事。

在这段时间内,欧文用尽方法展现自身才华,希望能留住心爱之人,为了田晓菲,欧文在汉语言方面不断精进,并写了一首情诗送给了田晓菲。

田晓菲有一个过人之处,那就是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坐着的情感,并且十分准确,而这首情诗恰恰成为了感动田晓菲的关键。

尤其是那句“爱如磐石”让田晓菲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欧文的情感,回想起两个人在学术上、在生活中相互的勉励和帮助,田晓菲最终选择了和欧文走在一起。

第二年,田晓菲凭借过人的能力成为了康奈尔大学的助理教授,虽然是“实习”教授,田晓菲的文学水平却早已超出了职称限制,很多学生都被她的才华所折服。

课堂上侃侃而谈的田晓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晓菲也称得上爱情事业双丰收,欧文在这期间也向她单膝跪地进行了求婚,虽然田晓菲勉强答应下来,但还是对家里的态度忧心忡忡。

因为田家双亲都是文学创作者,对传统观念相当推崇,一听说亲女儿要远嫁老外,并且还是个大她二十几岁的老外,田父是一万个不乐意。

但田晓菲对欧文也不是虚情假意,她打心里觉得欧文可靠并且两个人互为灵魂伴侣,十分有共同语言,于是对父母在电话里列举了两个人的种种经历,希望能得到些许宽慰。

田晓菲的父母虽然保守,但是开明,既然女儿这般义无反顾,老人家又何须多言呢?

长达半年的“拉锯战”终于落下帷幕,田晓菲的父母还是选择在婚礼那天送去最真挚的祝福。

田晓菲与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9年1月1日,53岁的欧文抱得美人归,迎娶了28岁的天才少女田晓菲。

婚礼在纽约如期进行,两人在耶稣像面前宣誓,无论生老病死都不会离开对方。

其实细细想来田晓菲确实勇气可嘉,孤身一人远渡重洋,在美国择偶安家,并且还要遭受旁人的非议,更重要的是她离家乡更远了一步。

因为嫁给欧文就意味着从结婚之日起,她就不再是中国国籍了,为了与丈夫常伴,永久定居美国,她只能将国籍改变。

田晓菲在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么一来,国内鄙夷田晓菲的人抓住了把柄,在网络上对她大肆指责,婚后一段时间,田晓菲一直活在这样的阴影下。

好在婚后两个人很是甜蜜,田晓菲本人心态又非常好,这点人身攻击对她并没造成多大影响,反而激发了她更大的写作潜能。

田晓菲每天要写作十几个小时,称得上是废寝忘食地去工作,欧文为了照顾妻子的健康和口味,自学中式菜,每天不重样的为田晓菲烧菜吃,甜蜜程度不必多言。

2000年时,田晓菲受到了哈佛大学的邀请函,请求她出任哈佛大学讲师。

已是讲师的田晓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助理教授职位上要大于讲师,但田晓菲还是选择了讲师职位,只为了能进入哈佛大学,继续感受那自由创作的气氛。

在哈佛大学任教期间,田晓菲在欧文的支持下创作出了许多佳作,包括《尘几录》等引发巨大反响的作品。

并且她的作品甚至对国内的教育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例如中学课本中的诗词《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改为了“悠然见南山”。

这小小的改动却有非常大的效果,田晓菲认为“见”字要比“望”更加贴切,更能还原陶渊明的心境。

《尘几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晓菲巨大的能量也在悄无声息间暴涨,成为了哈佛大学最具有才气的讲师。

2005年一年当中,田晓菲就从讲师升任哈佛副教授,又从副教授升为教授,这些都少不了田晓菲几年间的铺垫。

这一年田晓菲35岁,她的学生一致认为她不仅谈吐温文尔雅,并且充满智慧,这让很多美国人都对东方女性有了很大改观。

“东方智慧女神”也成了田晓菲在美国的称号,她的作品和名气也真正走进了国际。

2008年前后,田晓菲夫妇受邀回到中国进行学术演讲,面对热情的中国学生,两人感动不已,甚至能感受得到自己就是这些学生眼中的传奇。

田晓菲夫妇在复旦大学做学术研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对于她更改国籍这件事,国内的议论也始终没有停止过,有人说田晓菲嫁给了美国人,生活在美国,拿的薪水也是美元,早就将祖国抛到脑后了。

但田晓菲对这种说法极力反对,首先嫁给美国人是因为她与欧文两个人志同道合,并且有爱情作为基础,在学术上也能互相交流,生活中相互体贴照料,这点是他人比不了的。

其次即使生活在美国也没能改变她的中国心,包括改为美国国籍,这些都不能说明她不爱国。

田晓菲也有乡愁,每年春节也都会联系家里,天才也并非冷血,在美国就任哈佛教授职位也根本不为了薪资,而是为了在学术气氛浓厚的地方继续精进创作能力。

但是这场跨国恋依然不被很多人看好,可田晓菲十几岁就独自一人到美国学习打拼,对于非议早就司空见惯了。

而如今的田晓菲坚持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生活、工作、创作,她早已不是那个众人翘首以盼的天才少女,而是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实力女作家。

发髻斑白的田晓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一定要田晓菲说出一件遗憾的事,那么只有不能回到中国为父母尽孝。

但拥有如此优秀的女儿,父母怎能不为其骄傲,即便听一听女儿的声音也就心满意足了。

时光飞梭,如今两人已经结婚23年,欧文也已经步入古稀之年,当年的天才少女也生出了些许白发,但两个人的婚姻一直非常和谐。

可惜的是,因为欧文年纪过大,田晓菲夫妇二十几年都没能拥有一儿半女,可对于专注于学术的田晓菲来说,这件事也并不是什么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