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意见,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明确到"十四五"末,我国将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公共及私人充电桩保有量总计261.7万台,同比增长70.1%。联盟信息部主任仝宗旗表示,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普及速度非常快,2022年还会有重大突破,并将从"跑马圈地"向精细化的运营服务转变,服务能力将是充电基础设施行业未来竞争的核心。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随车配建充电桩增量达到59.7万台,同比大涨323.9%,超过3倍。私人充电桩使用便利,且充电价格按照"合表用户"民用电价标准计费,相对更加优惠。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家庭充电是发展趋势,未来充电基础设施的整体结构应当以私人充电桩为主、公用充电桩为辅。

尽管充电桩数量增幅明显,但是相比于现在的电动车保有量,充电桩数量还远远不够,有数据显示全国有50%左右的车主目前无法在小区里安装充电桩,主要原因是"无私家车位"和"社区物业不允许"。

有业内人士提出现阶段解决居民在小区充电问题,主要有四种办法。一是统建统管,开发商建设新小区时就要做好规划统一建设管理;二是私桩共享;三是小区内建设公共充电设施;四是建设储充一体站或储充一体桩。

针对小区充电问题,有多地出台了专门的配套政策。比如严格落实新建小区充电设施配建比例。新建小区项目需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标准落实充电设施配建比例要求或预计安装条件,并将充电设施建设纳入工程验收范围。除了新建以外,也鼓励自用充电桩共享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