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3天,就是春节了。
这一年,终于到了收尾阶段了。
现在大多数人,应该不是在返乡途中,就是忙着扫尘和置办年货了吧。
大家都忙着回家,忙着团圆,忙着辞旧迎新。
然而,其实每年春节,这个世界上都有很多不回家的人。
有人,是工作所迫。
有人,是身不由己。
也有人,是为了别人的相聚,而舍弃了自己的团圆。
回家与不回家,其实都是个人的选择。
但总有一些人的选择,让你泪流满面。
他们用自己的坚守,照顾着万家灯火。
江西的万佐成和熊庚香夫妇,就是这样一种人。
今天,我忍不住要说说他们的故事。
01
今年,应该是老万夫妇不回家过年的第19年了。
2003年,在江西省肿瘤医院旁的小巷子里,万佐成和熊庚香夫妇支起了一个油条摊。
和这城市里的其他摊贩,没有什么不同。
靠着早出晚归,卖点油条糊口。
虽然辛苦,但也过得开心红火。
直到有一天,一位特殊的客人,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生活。
那天上午,老万和往常一样,盯着自己的炉灶。
突然一句小心翼翼的问候传来:“师傅,能借借火吗?”
老万抬头,只见一男一女推着一辆自行车,后座上坐着个男孩。
女人哽咽着说:“你们炉子里剩下的火,可不可以让我们炒个菜?我给钱。”
老万无意间看到了男孩的右腿,裤管那儿,空空荡荡。
原来,男孩得了骨癌,刚做完截肢手术。
治疗带来的巨大痛苦,让孩子无比想家。
孩子整日吵着回家,要吃妈妈做的菜。
为了安抚孩子,夫妻两人只能买好菜,一家家饭店问过去。
央求让自己给孩子做顿饭。
老万夫妇一听,二话没说,痛快地答应了。
炒好菜,一家人想要给钱。
老万摆手拒绝:“不就是一点火嘛,只要你们需要,可以天天过来炒菜,炉子免费给你们用。”
后来,医院外面有一个油条摊可以借火炒菜的事情,逐渐在病人家属之间传开了。
一传十,十传百,来这做饭的人越来越多。
来这做饭的家属,家里一般都有一个肿瘤病人。
他们大多有两个特点:
一个是没钱,看病掏空了家底。
外面的饭菜太贵,病人家属买不起。
而在这里自己买菜做一顿饭,至少能够省下两倍的钱,
一个是痛苦,长年累月的治疗,让病人的身体早已不堪重负。
常常没有什么胃口,就想吃一口家常菜。
老万夫妇的这个小摊,恰好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很快,原本的六个炉子就不够用了,老万一口气又添置了十套炉灶。
再后来,老两口干脆停了做油条的生意,一心一意张罗厨房。
一开始,古道热肠的夫妇两个,体恤家属们看病不易。
坚持免费提供炊具和调料,不肯收一分钱。
但后面,来的人越来越少。
原来,那时,这里一天要用掉上百个蜂窝煤和20多元的水费,开销很大。
家属们知道老万要垫付这么多钱之后,一边觉得感激,一边又很内疚。
便再也不好意思来了。
于是,老万夫妇这才象征性地每个菜收五毛钱。
即便这么多年物价飞涨,也才涨到了一元。
久而久之,人们都开始亲切地叫这里为“一元抗癌厨房。”
他们在这里面对着世间最残酷的打击,也共享着最淳朴的温暖和善意。
02
为了方便家属们做饭,老万凌晨4点就要给煤炉生火。
一直忙到晚上11点。
一年365天,一天不落。
即便是春节也不例外。
每年除夕,老万夫妇会抽出点时间赶到儿子家吃年夜饭。
差不多半个小时就匆匆吃完。
他们实在放心不下这里的炉灶。
所以,即便是在这样一个别人阖家团聚,放着鞭炮看着春晚的日子里。
老万夫妇,还是守着这几平小摊,守着这十几个炉灶。
别人万家灯火,他们孤灯一盏。
年年如此。
做一件善事不难,难的是一直做善事。
没人知道,这十几年,万佐成夫妇到底帮助了多少人。
我们只知道,每天在这里进进出出的病人家属络绎不绝。
人流量最多的时候,一年超过一万人。
有人曾经给两位老人开每月8000的工资,让他们帮忙去做早餐。
被万佐成婉拒了,他说,这里的病人,还要吃饭。
虽然他已经60多岁了,虽然他们一年的盈利不过几千元,自己前前后后还搭进去不少钱。
但夫妇两个都说,要一直在这里干下去,直到两人都动不了为止。
很多人都不理解他们,包括儿子。
以前干油条摊,虽然辛苦,也赚不了多少钱。
但至少可以挣口饭吃,可以随时停下来歇歇。
可现在为了一群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起早贪黑,没有假期,还要倒贴钱。
傻不傻,到底图什么?
儿子开始还会劝:那些可都是癌症病人,你们整天和他们混在一起,可是要直面生死的。
死这个字,说出来都有避讳,何况是每天与它朝夕相处呢?
但老万夫妇两个却很执拗。
他们只觉得:“有的病治不好,但让病人吃好,家属的遗憾就少一些。”
这里对那些病人家属来说,早就不只是一个做饭的地方。
那些不敢在亲人面前表现出来的委屈恐惧,那些无法与他人言说的艰难辛酸,在这里,都找到了归宿。
他们中有的,是来照顾自己的父母。
有人做着饭就流下泪来:要是我以前再懂事一点,爸妈是不是就不会得这么重的病。
有的,是照顾自己的孩子。
他们说,别说卖房,就算是倾家荡产,也要给孩子治好病。
面对大家的艰难,熊庚香常常还会扮演起心理辅导的角色。
她常说:“不要想那么多,先吃好这顿再说。”
人,总是要吃饭的。
即便和着眼泪,但只要吃下去,就还有希望。
老万夫妇总劝想不开的病人家属:“乐观一点,放平心态,这个也可以变好,也有一些活了十来年的。
他们从不觉得自己做的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
不过一个灶火,一句安慰的话而已。
但恰恰是这些东西,帮助很多人燃起希望,走出困境。
他们就如同这座城市中一束微弱的光。
自顾自地闪耀着,却为无数心如死灰的人,照亮了生活与前路。
03
老万夫妇的厨房里,有一面泛黄的墙。
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的,都是病人家属的电话。
他们都盼望着,什么时候老万能够去到他们那里,让他们好好招待一番,表示感谢。
曾经有一个病人,出院的时候特地来见了万佐成夫妇:我治不好要回家了,就想亲自来跟你们说声谢谢。
他知道,这一面可能是今生的最后一面了。
所以即便要别人搀扶,也一定要亲口说一句谢谢。
用善良回报善良,用温暖回报温暖。
这里的故事,也因此而变得更加动人。
不久前,有媒体找到老万。
知道他们春节不能回家,特意来为他们做一顿年夜饭。
他们带去了喜庆的红衣服为两人换上。
熊庚香高兴得不得了,她说:结婚的时候都没有这么开心过。
两人就在抗癌厨房的门口,拍了这辈子的第一张“结婚照”。
看到照片里老万夫妇的笑容,我也不由得眼眶湿润了。
这可能就是所有人间美好发生的意义。
你投之以桃,我报之以李。
黑暗中,你为别人送去希望和救赎。
就一定会有人记得你所有的好。
当你用善良凝视着世界,世界也会用慈悲和温暖回报着你。
04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道: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
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像老万夫妇一样的平凡人。
这个春节,他们无法像别人一样团圆。
不能和正常的家庭一样相聚。
他们都是平凡人,却用平凡的力量让每一个新年,变得更暖。
比如那个始终奔波在列车上,不能回家的列车员。
比如那个边关岗哨上,坚守岗位的军人。
再比如那个,因为疫情,牺牲小我,就地过年的普通人。
那些默默无闻的坚守,那些微不足道的善良,却让人内心滚烫。
村上春树说:
你要记得那些黑暗中默默抱紧你的人,逗你笑的人,陪你彻夜聊天的人,坐车来看望你的人。
陪你哭过的人,医院陪你的人,总是以你为重的人,带着你四处游荡的人,说想念你的人。
是这些人组成你生命中一点一滴的温暖,是这些温暖使你远离阴霾,使你成为善良的人。
请始终记得这些不动声色地付出善良的人。
是他们让我们爱上这人间烟火。
也请始终保持我们自己内心的光。
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或许你也会成为别人走出黑暗的力量。
大家看完后有什么真知灼见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