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劝中国“躺平”,《纽约时报》自揭伤疤:美国死了86万人……

【文/观察者网 鞠峰】

86万美国人的生命因新冠疫情而丧失,但心如铁石的美国媒体依然不懂照镜反思,反而变本加厉地抹黑中国严防严控的努力。

昨天(1月26日),《纽约时报》用一篇观点(Opinion)文章,把对中国追求零感染的持续抹黑升级到荒唐无稽的新高度。

为了劝说中国放弃“清零”,《纽约时报》不吝“扒开血淋淋的伤口”,写道“美国已有超过86万人死亡,每天还大约有2000人死亡。”

描绘着这出美国本土发生的惨剧,《纽约时报》“吓唬”道:“这很可能就是中国面临的未来”,接着又发动“洗脑”称“世界将不得不与病毒共存”,“苦口婆心”劝中国放弃努力,为疫情做好准备……

截自纽约时报中文版1月26日推特,图片经编辑

文章取了耸人听闻的标题《中国追求“清零”将把国家置于灾难之中》,还黑白处理北京一处核酸检测点的照片,试图营造“末路”氛围。

用语也毫无创新地套用“中必输”体,“宣判”中国消灭疫情的努力“永远不会赢”。

起初英文文章的标题,是《China’s Zero-Covid Policy Is a Pandemic Waiting to Happen》,意思为“中国的‘清零’政策是一场随时可能暴发的疫情”。

但这家标榜新闻品质的老牌媒体专门汉化了文章,更变本加厉地把标题改成《中国追求“清零”将把国家置于灾难之中》。

和以往“欲抑先扬”的套路一致,文章先是大方承认中国抗疫成绩——

“是的,迄今为止,中国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尽管中国的人口大约是美国的四倍,但自2020年1月以来,中国的新冠确诊病例不到14万例,死亡人数不到6000人。绝大多数工厂继续运转。疫情初期,中国用数天时间就增加了数千张医院床位。”

而这“与美国手忙脚乱而且往往混乱的应对相比,这一切似乎是巨大的成功,”文章说。

为了劝说中国放弃“清零”,《纽约时报》不惜“扒开血淋淋的伤口”,写道“美国已有超过86万人死亡,每天还大约有2000人死亡,许多医院陷入困境。经济受到了破坏。”

摆出这些鲜明的对比后,文章竟“话锋一转”,说“但这很可能就是中国面临的未来。它追求‘清零’将被证明是巨大的错误。”

文章本末倒置地宣称中国因为“清零”政策,使得国家“对成为地方性流行病的新冠病毒完全没有做好准备”。

最后它宣判“奥密克戎变异株让清零目标无法实现,世界将不得不与病毒共存。而中国将会永远追逐一个不断变化的目标,而且永远不会赢。”

这篇观点(Opinion)文章署名是美国的一名医生和一名流行病学家,并不是《纽约时报》编辑部发的社论(Editorial)。但该报依旧通过中英文网站、多语言推特渠道,不遗余力地背书宣传。

因为这种消极论调恰合了《纽约时报》一段时间以来的宣传重心。两天前,该报刚发文质问“中国‘清零’政策还能走多远?”,别有用心地鼓动中国放弃高效的防疫政策。

去年8月,《纽约时报》就发文乱议中国“零容忍”防疫模式“暴露局限性”,说中国的办法过去还奏效,但已经不可持续。但5个月过去了,该报的论断落了空,中国人依旧不用战战兢兢明天就要染疫,反倒是美国的确诊数“可持续”地一路飙高。

包括美国彭博社,也在前天发表观点称中国“清零”防疫政策“不可持续”,还苦口婆心劝说彼岸的防疫“优等生”国家谦虚一点,学习全球其它国家在抗疫方面的经验。

美国主流媒体一篇又一篇的宣传攻势,仿佛落入“泥坑”里的人一次次挣扎着伸出手——奇怪的是,它们倒不是要“求救”,反而摆出拉着中国“下水”的架势,想要一起“躺平”。

许多人知道,《纽约时报》的数据可视化工作是全世界媒体的标杆。这几天,该报制作的美国疫情热力图中,日均新增确诊数几乎到达图表上限,标示从红色变成深紫色。

同样据《纽约时报》的“疫情追踪”(Tracker)26日显示,美国日均死亡数已经达到2362例,打破了去年冬天创下的历史记录。每小时,就有约100个美国人因疫情丧命。

截自《纽约时报》疫情追踪网页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昨天强调,中国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维,相信中国能够做的最好。

曾光说,我国如果科学知识宣传不到位,疫苗打的不够,心理调节不够,就盲从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的建议,现在就取消和放松国际旅游限制,带来的将是灾难性的后果。

曾光判断,中国的国情,是能够做到动态清零的。两年多的事实已经证明了我们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的综合效率是非常好的。尽管奥密克戎出现以后,防控难度明显加大,防控成本明显增加,但是这种增加我觉得并不是必然的结果,这和不精确的防控有关系,也和缺乏一些科学指导下的防控措施有关。

延伸阅读

曾光:盲目取消或放松对国际旅行的限制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近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在微博平台公开发声,指出“盲目取消或放松对国际旅行的限制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1月26日晚,认证信息为“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专家”的微博账号@曾光 发布消息称,“根据世卫组织官网在1月19日发布的公告:国际卫生条例紧急委员会在早前的第十次会议中提出,大范围实施旅行限制并不能有效遏制新冠病毒在全球的传播,各国对国际旅行的限制措施,并没有发挥作用,甚至在不断加剧社会和经济压力。特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以后,这种限制国际旅行的措施在防控中证明是无效的。”

对此,曾光在其个人微博中分析道:

“首先我觉得这个建议并不是一个强制性的建议。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部分西方国家学者的意见,但我认为,这些意见是不够完善的,因为不同国家的国情不一样,采取的防控措施的力度不一。

“我国采取的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包括国际卫生条例紧急委员会提到的戴口罩、核酸检测、隔离、打疫苗,以及对国际旅行的限制、对国际航班的熔断等,很有力地保障了我们国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些措施都在中国都被证明是有利的。现在的情况下,我认为不适合放松、甚至取消对国际旅行的限制,这样做的话,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现在以英国为代表的很多西方国家,要逐步打开国门,取消国内外的聚会和旅游限制。我觉得他们并不完全是出于对公共卫生的科学判断,而是因为国内的社会经济遇见了难以克服的障碍,这种障碍和疫情之间出现了死结:你越放松,对国内引起的副作用越大;你不放松,社会矛盾也会越来越尖锐。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被迫采取这样的措施,而且对于国门,他们也是开开关关、关关开开。

“但是中国的国情,是能够做到动态清零的。两年多的事实已经证明了我们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的综合效率是非常好的。尽管奥密克戎出现以后,防控难度明显加大,防控成本明显增加,但是这种增加我觉得并不是必然的结果,这和不精确的防控有关系,也和缺乏一些科学指导下的防控措施有关。

“所以对于中国,我想我们的态度是这样的,第一尊重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卫生条例紧急委员会的意见。因为他们的意见,代表了一部分话语权比较强的欧美国家学者的观点,虽然这种观点,在西方国家也没有统一,而且跟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发表的一系列观点也是有矛盾的。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发表的很多公告,都是要让大家看到奥密克戎在防控中不可预测的风险,提醒大家不要盲目相信疫情会结束,会趋缓。

“而且现在正逢国外的疫情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国内的疫情多点暴发、烽火不断,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已有的防护措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我们‘动态清零’不会‘永远的清零’。主要我们内功练的还不够,人群免疫系数也就是免疫覆盖还存在空白,已经打了疫苗的人的抗体已经大幅度减退,第三针加强针还没有很充分搞好,另外一些高危人群的接种率还比较低,特别是老年人。”

曾光表示,等我国相关条件具备后,有以下几点主张:

“第一点,我国不要走到前头,要谋定而后动。要先看看其他国家防控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取消旅游防控措施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应该去认真分析。

“第二点,我国要做好放松的准备。这些准备包括一些公共卫生和科学方面的准备,还有老百姓心理上的准备。

“因为确实现在新冠疫情出现新的情况,特别是奥密克戎感染率比较高,可以轻易突破疫苗的防线,但重症率很低,病死率更低。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我们国家应该把新冠肺炎拿到一个大的环境中去看,和其他公共卫生相比,看他的基本负担到底有多大。

“我觉得一定要矫正心理,不能单打一。我国如果科学知识宣传不到位,疫苗打的不够,心理调节不够,就盲从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的建议,现在就取消和放松国际旅游限制,我认为会带来的是灾难性的后果。”

“中国是个大国,不管是在疫情防控,还是在其他很多工作中,我们都知道一刀切是懒政。我认为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的决定,不应该造成世界各国的一刀切。中国应该有我们的独立思维,我相信中国能够做的最好。当然,我也预祝其他国家,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都能有所收获。”曾光在微博最后强调称,“当前正值春节期间,绝不是跟风的时候,不建议大家出国旅游。希望大家能互相交流经验体会,共同做好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