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杨璐

“报告8次点到临沂,充分体现了对革命老区的关心厚爱。”省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期间,省人大代表、临沂市委书记任刚接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时表示,过去的一年,临沂市加快“由大到强、由美到富、由新到精”的战略性转变,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结合临沂实际,今年要坚持稳字当头打底、稳中提速提质、以进保稳强稳,在统筹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上,守好一排底线,重点在四个方面求突破见实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家底更厚实

任刚说,去年临沂的发展有几个标志性成果。总量上,全市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达到5465.5亿元,增长8.7%,经济总量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5,做实了第一方阵,意味着临沂的家底更厚实了,下步发展能调动的资源更多。

财政上,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400亿元、达到409.5亿元,增长17%、增幅连续两年全省第2,税收占比81.7%、连续四年全省第1,说明临沂经济运行质量是好的、是健康的;收入上,全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11.7%,居全省第3位和第2位,既体现了工作的成效、发展的成果,也体现了临沂市场主体多、民营经济活跃、市场化程度高的特点。

临沂市努力放大最大的商贸物流特色,将临沂商城作为一个产业链来谋划推进。实施“商、仓、流”一体化发展,放大“商”的优势,补齐“仓”的短板,完善“流”的体系。去年,商城市场交易额、物流总额、网络零售额分别达到5402.6亿元、8065.7亿元和356.9亿元,增长22.7%、17.8%和32.3%,带动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766.8亿元,增长51.4%、居全省第1位。

任刚表示,通过几年持续努力,临沂商城由线下到线上、由国内到国际、同集散型向产地型转变,这些说明商城客观上在服务和融入“大循环”“双循环”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立足区位优势,主动对接长三角

临沂除了人口多、面积大、体量大、资源丰富等优势外,还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是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临沂立足这一优势,主动对接长三角,实施乡村振兴“三步走”,建设长三角地区农产品供应基地、休闲旅游“后花园”、产业转移“大后方”。

数据显示,去年临沂市规范提升优质农产品基地100个,与长三角客商新签供销协议198个,农产品销售增长12%;接待长三角游客493万人次,增长30%;在建长三角地区招商引资项目388个,到位资金492.2亿元,同比增长44.1%,引资额占全市的35%。

在任刚看来,“三步走”路径已经从乡村振兴拓展到各个领域,进一步打开了临沂发展的空间,对接长三角成为全市上下的自觉行动。

临沂还努力挖掘最大的工业发展潜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决淘汰落后动能,预计万元GDP能耗下降3.4%。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落脚点,去年全市民生支出653.9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81.1%。

工业强市是“三个战略性转变”的重中之重

“工业是临沂之短,科技是短中之短。”任刚坦言,下一步工作中,临沂将在工业强市上求突破见实效。坚持把工业强市作为“三个战略性转变”的重中之重,把发展工业的发力点放在企业上,继续淘汰一批落后企业,壮大一批优质企业,支持一批技改企业,培育一批科创企业,做大一批商城地产企业,引进一批重点链主企业,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在扩大投资上求突破见实效。对照省里的“七网”行动,重点抓好产业、交通、城建、水利四类投资,新引建央企500强和头部企业投资项目50个、过10亿元具有固定资产投资的项目60个,把固投短板补上去。

在乡村振兴上求突破见实效。粮食总产保持80亿斤以上,农业重点突破产业振兴,重点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公共服务向村覆盖、向户延伸。

在发展布局上求突破见实效。扎实推进沂河新区建设,这是省委、省政府给临沂搭建的重大平台,临沂将抓住机遇、破题起势,与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上海技术交易所等开展合作,重点引进科技金融、技术转移和孵化中心等业态,建设高端、集聚的功能区。扎实推进精品钢基地、科创走廊建设,大力实施县域崛起计划,实现市县一体、联动发展。